江苏省常熟市世茂幼儿园 殷 璐
在美术活动中创设情境,能使幼儿专注地投入活动中,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笔者在设计小班美术活动“白雪公主的森林派对”中,通过创设情境,并运用多媒体辅助幼儿学会使用海绵滚筒、给动物拼贴五官,解决了重难点问题,最后制作出动物头像。结合这个美术活动,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做拟人化的描写,以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对幼儿来说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生动形象的情境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也可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快速投入活动中。
【案例】活动一开始,笔者展示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并提问:“这是谁呀?”幼儿通过观察,知道本次活动的重要人物是白雪公主。笔者直接告知幼儿:“新年马上要来了,白雪公主想举办一场森林派对,还想邀请动物朋友们来参加。”接着引导幼儿猜测参加派对的小动物们,幼儿通过自己对动物的了解,说出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动物,如狮子、长颈鹿、熊、老虎等。
《白雪公主》这个童话故事是安徒生的经典著作之一,小班幼儿对这个童话故事十分熟悉,班中时常有女幼儿穿上白雪公主的裙子。以童话《白雪公主》创设的情境非常适合班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创设成白雪公主想邀请小动物们参加派对,更能让幼儿快速融入这个情境中。其中“新年”的设定可结合开展活动的时间灵活更换调节。
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了解绘画工具不仅是为了让他们会制作或绘画各类美术作品,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能自主探索。但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常常有幼儿启而不发、思维受堵,所以笔者借助课件,根据教学不同的内容,制作形式多变的步骤,让幼儿尝试自主探索,避免循规蹈矩的死板教学。
【案例】运用课件引出绘画工具“海绵滚筒”,在幼儿初步了解海绵滚筒的使用方法后,先请幼儿尝试自主探索操作。操作结束后,教师播放制作的动画,请幼儿观察“一个小女孩正在使用海绵滚筒给小动物化妆”,笔者对此进行提问:“这个小女孩给动物化妆化得好吗,你怎么看出来的?”幼儿能投入情境回答:“因为小动物的脸全部涂满了。”在学习了课件中小女孩使用海绵滚筒“往上往下滚滚滚”的方法后,幼儿还延伸出了“往左往右滚滚滚”等不同方式,并强调一定要用力才能画得均匀,画得好看。
通过课件展示,幼儿观察和了解了绘画工具海绵滚筒的使用方法。笔者先让幼儿自主探索海绵滚筒如何使用,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之后再次利用课件展示海绵滚筒的动态使用方法,场景制作得形象又深动,非常符合小班幼儿喜欢动态形象的年龄特点。幼儿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后,也能借助课件,与课件中的幼儿进行互动,在动动玩玩的过程中,无形中加深了幼儿对海绵滚筒的熟悉程度。
《指南》指出:“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图书、照片、绘画或音乐作品等,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材料是美术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幼儿学习与创造的中介与桥梁。幼儿的天性就是喜欢玩,他们热衷于探索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小班幼儿对新奇的材料特别感兴趣。
【案例】为了增加使用海绵滚筒将动物轮廓全部填满的创作形式和乐趣,教师通过提问问题:有只树袋熊很着急地要去参加派对了,我们先帮帮它好不好?集体探索操作后,幼儿首先认识了树袋熊的五官并将其五官贴好,很快地呈现了生动形象的树袋熊,激发了幼儿拼贴的兴趣。对于之后的独立操作,幼儿也能借助之前的经验进行五官拼贴,拼贴出大象、熊、大熊猫等动物。
对白雪公主邀请的动物,幼儿在刷完动物轮廓颜色以后能全都猜出动物名称,可见他们都是熟悉这些动物的。笔者准备了和动物相匹配的颜料,每组投放了不同的颜色,有黑色、咖啡色、白色、银色;还提供了海绵滚筒、动物轮廓、动物五官。这些材料比较多,可以让作品很好地呈现出来。幼儿对拼贴人物五官有一定的经验,之前在区域游戏中投放过此类游戏材料。在拼贴五官前,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的五官,并以给树袋熊为例拼贴五官,为之后的个人拼贴做好铺垫。在实际操作中,幼儿在了解每个动物的特征后,分辨出动物的五官并进行拼贴。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都非常投入,当看到自己面前的动物拼贴出来后,幼儿会难以抑制成功的喜悦。
美术活动中作品展评是巩固知识的重要过程,是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指南》指出:“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每次活动快结束时,笔者都会将作品有创意地进行展示,会与幼儿共同对典型问题予以指出、分析,对突出的作品进行分析、表扬,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案例】幼儿制作小动物头像的同时,我们也将森林派对的场景布置出来。幼儿将动物头像制作好后,可以自由地在背景板上找寻相对应的动物身体进行粘贴,也可以选择粘贴在其他地方,如树丛中或草丛中。将小动物头像粘贴好之后,笔者将摆放在展板上的灯打开,派对的气氛一下子烘托出来了。笔者提问如下问题:谁来说说你给哪个小动物化妆了?你觉得哪个小动物最好看?之后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参加白雪公主的森林派对,感受森林中热闹的气氛。
活动一开始创设了派对的情境,活动结束前将幼儿制作的动物放入创设的立体场景中。这次的场景与以往不同,笔者使用了两块展板,中间留有镂空;另外还投放了帐篷以及之前制作的几棵大树,好似在真的森林中。首尾呼应,也能让幼儿在这样有趣又好玩的情境中积极参加派对。
总之,情境教学活动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反映幼儿的心理特征。可以看出以上四种策略充分挖掘了美术活动中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在之后的美术教学中,笔者也会继续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创设有趣、生动、带有情境的美术活动,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美术,从而激发幼儿思维的活力、创造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