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中心小学 张 霞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丰富,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灵活性,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可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迸发思维的火花,真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因为学习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一直属于被动的活动,这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重平时的生活积累,不做作业,不参加课堂活动,缺乏自信,学习没有动力。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之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低,成绩也始终无法提高,学生、家长、教师多方面施加压力过大,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小学生天性自由散漫,在一节课上很难集中精力,走神、与其他学生说话属于正常现象。据调查,很多小学生对语文教育的内容不感兴趣,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交流的内容大多与本堂课的内容无关,因为教师的讲授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有选择性地学习,课后在写作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在难题情境下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强调自己的教学行为,往往忽视师生互动,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敢从多方面思考,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学生成为“辅助角色”和“听众”,很难有兴趣举手主动发言,学生之间也没有了学习之间的交流,丰富的想象力也得不到发挥,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当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和练习相同的内容时,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题海战术一直被教师们作为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方法,由于这些题目没有新意,缺乏创新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丝毫的作用,学生会因为重复做题而逐渐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课堂学习的课文是非常有限的,在课堂上只能满足学生少量的阅读需求,作为语言类学科,大量的阅读对学生的语感培养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果缺乏阅读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不足,也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文字思维紊乱,反应速度慢。
(1)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太高,家长的“高标准、严要求”,语文教育过分重视技术教育,要求不切实际,使得语文成为学生升学的工具而不是作为日常交流使用,学习服务于生活的作用被忽视,实用性的降低是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的重要原因。
(2)不能合理满足学习心理需求,学生将学习成绩看得十分重要,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害怕成绩不符合自己和家长的期望,或者害怕答案不符合教师的讲解,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写在试卷上,在学习语文时往往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学习的创新性受到了打击。
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满堂灌”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领作用。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宽松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时,学生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把文章内容编成课本剧,只见那孔子长衫飘飘、衣冠整齐,手拿羽扇,还拉着长长的腔调,很有满腹经纶、博学高雅的气质,但在两小儿咄咄逼人的攻势下,又无可奈何地说出自己不知道,这时的姿态,让人忍俊不禁。而表演两个小儿的学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两个破毡帽戴着,看着他们摇头晃脑,侃侃而谈,还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真有一种小品演员表演的风采。学生在哈哈大笑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地明白了文章中蕴含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懂得了应该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道理。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雪》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先讨论,再在全班进行交流。有学生提出“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这句他感触最深,“因为虽然现在冬天下雪比较少了,但是一到下雪的时候,我们几个孩子就拿着小铁锨去堆雪人,虽然手冻得通红了,但是听大人说用雪搓一搓,就不觉得冷了。”他感觉鲁迅先生这个地方写得很形象,尤其是“呵”这个字,更是把当时堆雪人冻得手像紫芽姜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你能做一下这个动作吗?”许多学生也一起把手拢起来呵气,教室里充满了快乐的笑声。这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做课堂教学主角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也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无限活力。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批改一直是许多语文教师头疼和发愁的事情。往往语文教师辛辛苦苦、费尽心力批改出来的作文,学生只是打开作文本看看等级和批语就了事。在作文教学和作文评价方面笔者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方法是这样的:笔者先把评价要求写在黑板上,如书写是否前后一样好、语句是否通顺、语言是否有文采、是否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等。先让每个学生按照上面的标准自己评改,注意眉批和综合评价,然后通过小组进行讨论和等级评价,最后每小组推荐出一篇本小组成员认为最好的文章通过大屏幕展示,一起对文章的内容、中心、语言、构思、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全班总评,同时对小组评价的优缺点进行商讨,看看哪个小组推荐的文章写得最好,评价得最恰当,最后进行表扬或者班级加星鼓励。经过学生亲自评价和讨论,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作文存在的优缺点,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也会改正缺点,发扬自己的长处,作文水平也会显著提高。这种在学生互利互信、平等相待的前提下进行作文评改的方法,不但减轻了语文教师评改作文的负担,还能让死气沉沉的作文课堂教学充满笑声和掌声,让严肃的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和谐、宽松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不但能给学生带来合作互助、协同学习的空间,还能让学生加强彼此的尊重,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这种轻松自由、各小组之间又充满竞争的氛围中学习,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蓬勃的朝气。例如,在课外阅读《列夫·托尔斯泰》这篇文章时,文中有一段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学生认为“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不好理解,为什么眼睛能把物质吸进去呢?教师就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西游记》里的人物,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不是托尔斯泰的眼睛和太上老君的宝葫芦一样,能把人吸进去呢?”“不可能!”学生齐声回答道。教师装作严肃地说:“我说我可以把他们吸进来,用眼睛把整本书的内容都吸进我的头脑里了。”顺便做了一个抓书的动作,学生都“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教师又指着一位学生,“我把李丽同学吸进我的眼睛里,我知道了她是一位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女孩子。你说我的眼睛能把她吸进来吗?”“能!”学生笑着回答。“同学们,我的眼睛不但能把她吸进来,还能释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你们感觉到了吗?”有位学生大声地说:“老师,感觉到了,我都被电晕了。”然后做了一个眩晕的动作,学生都轻松地笑了,并在这自由、快乐、宽松的氛围中自然地理解了文章中难理解的句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所以,只有在这种活泼、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培养,也才能打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清代学者颜元曾经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一些教师也经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吝啬赞美之词。如“你的想法真好!”“你真棒!”“你的思路清晰,解题方法独到新颖,真是个小天才!”或者用一些细微的动作,如拍一下肩膀、伸一下大拇指点赞之类,或者一个小小的奖品,都能给学生很大的鼓励。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存在错误的学生,要注意在表扬、鼓励的同时,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指出错误,让学生欣然接受。
班里有一个非常内向的女学生,她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是家长不想让她上学了,几次找她谈话也不说话。笔者从别的学生那里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原来她的父亲早就病故了,母亲不堪生活的重负带着她又改了嫁,由于继父腿脚不灵便,只能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后来又有了个弟弟,生活也捉襟见肘,继父不想让她上学了,但她执意不肯,并且看见他就感到厌恶,甚至不想回家,他们的关系也搞得非常僵。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在讲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朱自清的《匆匆》一文的时候,笔者进行拓展阅读讲了他的名作《背影》,笔者让学生反复读“父亲为我买橘子”这一段,并适时地说道:“其实,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他们没有想着让我们回报,但是,我们也要想着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吃完饭刷刷碗筷,打扫打扫卫生。尤其是一些特殊家庭,你和你继父有和原来父亲之间亲切的感觉吗?你喊过他爸爸了吗?我听说有的父亲腿脚不方便还要照顾家庭,他们容易吗?但他没有得到任何哪怕是口头上的感谢和安慰,他心里能平衡吗?所以,你要试着回家喊他爸爸,吃饭的时候记得给你继父拿饭和筷子,这些肯定能做到!我相信你继父的态度肯定会有很大变化。”我看见她低着头在擦眼泪。
过了不长时间,我又见到她的父亲,他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一定会支持女儿上学的,想上到哪里我们都全力以赴,谢谢您老师。”她自己在班上也不再沉默寡言了,逐渐开始和学生交流,上课我尽量多提问她,她也能积极回答问题,期末考试有很大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很大的提升。可见,针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适当的方法,多鼓励表扬,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是真心为她排忧解难,她们也会逐渐敞开心扉,从而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足够的兴趣为基础,有了学习兴趣的支持,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就能扫除很多障碍,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总之,语文教学氛围的营造还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去探索、研究,要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为前提,真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才能更喜欢语文,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