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岞山中心学校 刘 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立足课文内容,应用多样化的引导方式,使初中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还可以让其对课文深刻揣摩,分析课文内涵和情感,促使其学习质量明显提高。教师要注重从多个角度引入互动话题或者互动活动,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插图在课文中经常出现,是体现课文含义、情感、情境的重要窗口。教师利用插图导入课文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领悟课文中的内容,对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有效引导初中生互动,让其对插图内容认真观察并产生好奇心,才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同时可以使学生快速领悟课文内涵,让其充分融入课文情境。为了让学生对插图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课文中的插图进行巧妙处理,将其生动地呈现在课堂上,有助于达到理想的互动教学目的。
例如,《次北固山下》这首古诗,教材中配有生动的插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文中的插图制作成色彩丰富的图片。开始授课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江南的景色十分秀丽,大家是否去过江南旅游呢?”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青山外,碧绿的江水上,一叶小舟顺风行船的景象。”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体现了哪些景色呢?图片中的景色给人什么感受呢?”使学生将注意力充分集中到图片上并认真观察。随后,教师再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所观、所感。当其对插图内容充分解读后,教师再朗诵古诗,就会将学生带入图片的意境,加深学生对图片的解读。同时,也会使初中生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得到提升,并借助图文联动教学,提升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其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教师可以借助课堂互动这一环节,立足课文内容或是其中的观点引导学生积极表达内心的看法,并展开探讨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其思想观念受到课文的感染,促使其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教师在引导学生探讨时,可以让其结合生活经历论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互动,从而使学生深度解读课文,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言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再让其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总结课文的内容,对课文形成初步了解。接着,教师对课文展开讲解,并立足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客人下车与元方示好,元方并不理睬客人的行为,是失礼吗?为什么?”然后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经过探讨后,通常会出现两种意见,此时,教师再立足不同观点,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结合自身认知或经历展开探讨活动。通过探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同时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品读课文细节,分析其中含义。既可以达到引导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效果,让其深度理解课文含义,也可以使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明显提升。
教师需要巧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互动,才能使其对课文产生深度理解。对此,教师可以立足课文内容,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积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灵活设计问题,才能推动课堂互动充分开展,使学生在学习、互动的同时,活跃思维,从而使综合思维能力也得到极好的锻炼。另外,教师要注重课文导入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为接下来的课堂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不仅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而且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导入课文时,教师可以讲解故事:“许多年前,有一个非常喜欢新衣服的皇帝,他每天都会换不同的衣服,而且喜欢炫耀……”当教师讲解完课文的一半内容时,再设置悬念:“同学们想知道皇帝的新装究竟是什么样的吗?”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再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且通过小组探讨的方式思考:“皇帝为何会受骗呢?他的臣子为何不揭穿骗子的计谋呢?”学生探讨完后,再让每个小组代表分别回答教师的提问。课堂互动的开展,会使学生深度思考课文背后的含义,同时会使其对课文的理解深度明显增加。最后,教师再通过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说明了哪些道理?”触动学生的内心,促使其深入分析,并领悟深刻的道理,从而促使其进一步成长。
除了借助问题引导学生互动,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表演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深入互动,这样不仅可以快速增加课堂活力,还可以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效果,让学生深刻解读课文,清晰了解课文内容和故事的发展情节。教师可以应用小组表演比赛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并且,可以应用探究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积极表演课文内容,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等都得到了极大锻炼,对其全面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例如,出自《吕氏春秋》的文章《穿井得一人》,阐述的是:“打出一口井后,就可以节省一个劳力,不需要再去外面打水。谣言却将事实歪曲为打井得到一个活人。”授课时,教师可以优化以往教学流程,先将学生分成六人一组,让其先在小组内对课文进行翻译,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内容。此后,再展开表演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重新组织语言表演课文中的故事情节。通过各个小组的表演,会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会促使其更积极地参与互动。此后,教师再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过程、故事情节等加以指导和评价,并梳理课文内容,引入语文知识教学。学生通过表演和教师的讲解,会领悟到课文的寓意:“流言不可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初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性格敏感,容易在意别人的眼光,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语文教师能很明显地感觉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初一阶段的学生还愿意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课堂互动,到了初三阶段,学生大多沉闷不语,课堂上也很少有学生愿意主动与教师互动。为了转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当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互动教学。
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大致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以接龙的形式参与课堂互动。比如,教师通过抽签的方式先找一名学生起来回答课文第一部分的问题,如果学生能顺利回答出来,就说明该学生已经掌握了本篇文章的第一部分知识点。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教师依然通过抽签的方式让下一名学生回答该问题。这样的提问方式更加考验学生对课文每一个部分的理解,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如果班级学生在回答某一部分问题时表现不够出色,没有将所有的问题回答出来或者回答不够流畅,说明学生应当加强对该部分的学习。这样的提问方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课堂互动的整体效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引导压力和教学负担。
初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初中生揣摩课文内涵,也可以借助课文中的观点开展探讨活动,或是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表演情境等,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活动。既可以有效带动课堂的气氛,又可以使学生深度理解、解读课文,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从多个角度积极思考多样化的引导策略,才会更有效地促进课堂互动,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