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路径优化研究

2022-03-02 22:16毛海涛张克友
关键词:国有资产资产信息化

毛海涛,张克友

(信阳师范学院 资产管理处,河南 信阳 464000)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增加,高校国有资产体量迅猛增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十九大报告继续强调“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管理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调整,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有资本的壮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立德树人、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物质基础。传统的“重预算、轻资产”“重采购、轻管理”等观念已经无法满足高校事业发展需求。高校只有积极学习和引进新的技术手段,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对高校国有资产合理、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才能实现对国有资产的高质量、高水平管理,充分发挥高校国有资产的价值[1]。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国有资产管理中,不仅可以提升资产、管理信息的全面性,而且可以对高校国有资产潜在的规律性现象进行科学预测,高效处理相关信息资源和资产数据,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一、高校国有资产类型及特点

高校国有资产状况能够反映高校科研水平、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物质基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校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包括用国家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无偿调拨给高校的资产、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等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其他资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使命职责、目标任务等均与一般企事业单位不同,在国有资产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和特点。

(一)高校国有资产类型

从法律上讲,高校国有资产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高校能够使用的、可以用货币进行衡量的各类经济资源的总和[7]。高校国有资产主要包括国家无偿为高校调拨的资产、国家财政资金、高校接受的社会捐赠、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利用国有资产组织获得的收入等法律层面规定的归于国家所有的资产。高校国有资产归属于国家,高校拥有使用的权力。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可以将高校国有资产划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对外投资。

其一,固定资产。一般包括单位价值大于1000元的通用设备,单位价值大于1500元的专用设备,使用年限大于1年,且能够在使用全程维持原有形态的资产。具体而言,高校国有资产主要指为开展科研、教学活动和行政工作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场地和图书资料等。

其二,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存货是指在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各类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等。具体而言,高校国有流动资产主要指为各级政府向高校的拨款、教学活动需要的经费、高校教师申请的科研专项资金等。这些资产表现出专款专用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且在高校账户内存在的期限较短。

其三,无形资产。在高校中不以实物形式存在,但能够为高校提供相关权力的资产被称为“无形资产”,其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誉、商标权、土地使用权及其他权力。由于没有实体,通常需要利用货币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其能够为高校带来的实际价值或其他收益。具体而言,高校国有无形资产主要指高校拥有的知识产权、专项技术和高校拥有的社会声誉等。

其四,在建工程。在建工程是指高校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设工程。

其五,对外投资。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事业单位利用实物、货币、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也属于国有资产。具体而言,高校向其他单位投资得到的收益,如科研成果转化成功后得到的收益就属于高校国有资产对外投资。

(二)高校国有资产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国有资产逐渐增加,这为高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提升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但也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带来了许多挑战。首先,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国有资产存在形式更加多样,资产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加,资产存放地点较多。高校一般占地面积广,不仅拥有建筑、土地、家具、交通工具、专利、软件等资产,而且拥有各个专业、学科相关的研发、教学设备仪器,这些设备不仅包括国产教研、科研设备,而且包括大量国外进口高精尖精密特种仪器设备。此外,随着高校科研、教学工作的发展,高校固定资产不断增加,遍布不同校区,管理难度非常大。其次,高校国有资产涉及的人员、部门非常广泛[8]。高校包含多个院系、专业,不同院系部门需要配置不同的资产管理和使用人员。高校资产的使用应遵循责任到人的原则,无论是科研教学工作者,还是行管、后勤保障人员,都必须对领用的资产负责。因此,高校国有资产的使用者遍布校园,并延伸到了不同科研教学场所。最后,高校国有资产来源渠道不同,且处于持续拓展阶段,其主要包括国家拨款、自有资金购置、知识产权构建、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这在确保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运转的同时,加大了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难度。

二、大数据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国内有不少专家、学者分析了国内高校国有资产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管理制度改革等内容。例如,周辉等研究高校国有资产时提出建立三年滚动项目库的“三级论证”准入机制以防止资产流失[3];童敏慧运用定量分析的方式推论出绩效水平不高的省市应充分利用好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主动构建校际之间合作平台[4];董海伦等提出要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5]。

针对高校资产管理,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有学者认为知识产权研究将成一个重要的学术交叉领域,无形资产在学校资产中具有重要作用[6]。一些学者认为,信息不对称将使资产的投资不足[7]。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学校工作人员的认知偏差将影响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绩效[8]。

为了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当前许多高校已经将大数据应用于资产管理中,构建了专业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创造了全新的资产管理方式,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工作,使得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为高校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丰富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

大数据是在物联网、计算机、智能终端、云存储等技术的支持下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的一种方法与技术。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国有资产的登记速度,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的分类管理,而且可以促进资产的有效流通,避免在资产登记、存储和调拨等过程出现失误。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构建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和数据库,能够从根本上改善高校国有资产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升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完善管理系统功能,提升高校对资产数据信息的开发、利用能力,形成以资产属性、类别、功能为依据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资产数据传播不稳定、不确定的问题,改善资产管理各部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升资产信息的精确性[9]。

(二)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新体系

当前,高校资产管理模式较为固定,一般由高校成立专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对高校国有资产占有情况、使用情况、调配方式、流转配置等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不同的国有资产,由不同部门进行分类管理。其中,企业资产由高校专业的部门管理和运营;事业资产由设备处、图书馆、财务处、资产处、后勤处及其他院系分别管理负责。在传统管理方式下,各部门使用资产较为便捷,能够充分发挥各类资产的作用,但也存在效率低下、职能分散、多头管理、职责分配不明确等问题。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引入大数据技术,能够突破传统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部门层级阻隔,使得各部门工作、职能分配更加明确,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率。

(三)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的融合程度

在传统模式下,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集中在数据信息的存储、查询、修改方面,资产的采购、使用、预算、处置和报废等缺乏合理、必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持。此外,在传统模式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决策的制定需要以管理者个人认知和掌握信息为基础,易产生制定决策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现象。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能够对各类资产的预算、使用、采购、报废等数据进行准确、及时、深入地整合、分析,进而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10]。高校通过整合、对比、分析国有资产相关数据,能够及时掌握各部门资产情况,实现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打破传统资产管理模式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促进各部门灵活运用资产,避免出现资产短缺、重复购置、处置不当等问题,最终促进高校国有资产充分融合。

(四)充分发挥高校国有资产的价值

应用大数据技术,高校能够在所出具报告中详细表述高校预算管理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具体情况。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高校可以从国有资产数据信息中心挖掘出资产具体使用情况,获取不同设备的使用和周转次数,同时可以进行相关性分析,总结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实物管理、财务管理的不足之处,便于更好地管理资产。此外,利用大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可以将使用率降低或处于闲置状态的资产有偿向社会或其他高校开放,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发挥高校国有资产的价值。

三、大数据背景下部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困境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作为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与高校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以及高校资源使用有直接关系,且与高校管理水平、创新能力息息相关。目前,部分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面临一定的困境。

(一)缺乏大数据思维意识

国外知名高校一般选择商业智能技术(Business Intelligence,简称BI)整合和分析教学科研相关数据,为学校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但我国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缺乏相应的数据积累和数据经验,一些高校缺乏数据挖掘、数据收集和数据利用等思维和意识。因此,虽然当前我高校国有资产存在规模巨大、类型丰富的数据资源,但对于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应用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其一,部分高校未构建出完善、科学、系统的国有资产数据库,难以从历史数据和管理资料中发现规律[11]。其二,部分高校盲目投资,不断扩大校园规模,增加国有资产数量,但缺乏大数据思维和资产管理意识,产生了一些坏账、呆账,这制约了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二)信息化平台建设水平有限

近年来,部分高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但在制度建设和人员配置等方面的科学性欠佳,这制约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高效开展。目前,高校资产管理和信息化技术结合的时间较短,多数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水平不高,一些高校依旧采取传统管理模式,缺乏对资产管理的创新和优化,导致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信息化平台的不完善,导致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缺乏效率,并容易出现资产数据漏洞,最终会给高校带来损失。此外,技术和人才是搭建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基础,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能否灵活运用大数据的关键影响因素[12]。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背景,缺乏数据整合、处理、分析、运用的知识、能力与经验,难以承担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维护等相关任务。如果这类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由于操作或分析不当,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那么将会给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

(三)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

高校性质特殊,包含的国有资产类型十分广泛,规模和数量巨大。高校通常根据具体需求对不同类型的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各个管理部门在长期管理活动中逐渐独立,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平台建设趋于分散,信息孤岛问题日益严峻。虽然部分高校为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成立了专业的资产管理委员会,但高校日常教学、科研、后勤保障对资产需求不同,短时间内难以构建出具有全面性、涵盖高校所有部门要求和管理流程的资产管理系统。一部分高校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存在差异,不同管理部门的信息难以直接交换,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此外,不同类型数据经过不同资产管理系统传输时容易出现数据转换错误,这对后续资产管理工作造成较大影响。

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路径优化

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高校应树立国有资产管理大数据思维和意识,构建完善的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实现不同资产板块信息数据的共享,充分发挥国有资产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树立国有资产管理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是信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的应用为国有资产管理指明了新的方向,使得传统的以行政为导向、单向度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逐渐瓦解。新的发展阶段需要高校树立大数据思维和意识,创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和方法。首先,了解大数据总体思维特性。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必须理解和掌握新的数据思维方式,明确收集数据不只是为了计算,而是为了整理和分析数据中蕴含的重要特征,以此进行合理的预测、解释、监控和规划。其次,掌握大数据相关思维的特性。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库强调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找到数据间的关联性,如数据产生的因果关系,进而掌握事物产生和变化的潜在规律。再次,学会运用智能性思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可视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已经实现了数据收集、整合、分析、处理、运用的逻辑性、主动化和立体性,机器思维方式逐步由自然思维向智能思维方式转变。将大数据应用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便于有权限的使用者通过平台搜索高校全部国有资产信息,为科研、教学、后勤等工作提供智能化服务。以东北大学为例,该校从2015年就开始不断摸索和探究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确定了设备仪器信息化突破口,构建了设备仪器信息化管理平台。2017年,东北大学根据积累的经验,逐渐将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拓展到其他类别,为高校资产数据分析等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3]。

(二)构建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平台

构建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根据高校国有资产发展目标和管理职责,建设一站式办事大厅,形成多个核心资产管理模块,建设高校国有资产数据库,以便相关人员能够在平台同步完善资产业务办理、国有资产数据统计、国有资产信息归集和上报等工作,为实现信息交互提供方便[14]。首先,以构建一站式服务大厅为信息化平台建设目的,建设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的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将不同国有资产业务集中到一个窗口,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其次,形成完整的高效国有资产数据库。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数据库中必须包含高校所有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对外投资等,并形成动态监控体系,准确、及时掌握全校国有资产的结构、总量、变化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再次,实现对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根据资产的特点和管理需求,将各部门原始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要求整合到统一平台内,并分配到各个模块搭建相应的管理流程,对各类资产展开动态监管。

(三)实现国有资产板块信息共享

高校国有资产平台包含建筑、设备、器材、陈列品等多种资产中心数据库,能够实现国有资产板块信息数据共享。明确数据共享方式和条件,确保各板块信息数据能够实时、有效、顺畅的传输,是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之一。首先,高校应当利用大数据技术,在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建立资产数据共享机制。其次,在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建设共享模块和设备模块数据互通机制,以数据共享模块需求为基础,使得高校新增国有资产能够实时加入共享行列,从而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再次,在资产信息化平台中建设在建工程和其他管理模块的互通机制,将高校正在调试安装的设备器材和自制仪器设备等信息录入在建工程数据库进行管理,在相应设备通过验收后,使其自动转入不同管理模块,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数据化、流程化、自动化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时代,高校资产管理工作重心应从原有的“强基础、补短板”调整到“重评价、讲效益”,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资产信息共享,提高资产利用率,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资产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