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怡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
2020 年春季学期,笔者所在初三年级正经历中考总复习。线上教学期间,年级统一使用ClassIn 平台进行在线授课。教师主讲,但可以轮流让6~8 位学生“上台”实现远程对话,模拟教室授课时的“提问—回答”环节。同时也可以通过答题器、小黑板、抢答器、随机点名等小工具,即时反馈学情,与全班学生实现互动。
备课组发挥集体智慧,对复习课期间的授课结构、内容等都有细致而合理的规划。教师们轮流负责某一节专题课的备课工作,包括提供一套精心设计的PPT 课件,并录制一节高质量视频课。录播课的目的是让因网络原因错过直播课的学生后续能有所补救,也可做巩固复习之用。一学期内,教研组建立起一套覆盖全面的初三总复习视频课程资源包,为未来的线上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在参考同事PPT 及录播课的基础上,各教师再根据班级具体学情做出修改调整,上课采用直播形式进行,在讲授过程中穿插问答互动,避免学生感觉枯燥,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后作业采取学生纸笔作答—拍照上传—教师在线批阅的形式。
为检验学习效果,备课组隔周进行一次年级统一“限时作业”练习,教师轮流出题审题,定时发布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后,拍照上传到“南昊”网络阅卷系统,全年级教师流水批阅。批阅完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成绩和失分情况。
线上授课之初,笔者已经预料到,网络教学和常规课相比会存在诸多不便,如缺乏教师耳提面命的监督,学生自觉性恐有所下降;隔着屏幕的课堂反馈不及时,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难度会不灵活;虽有方便在线提交和批改作业的各种小程序,但作业订正情况难以追踪;电子化阅卷留痕困难,学生整理复习资料工作量更大等等。
在保障教学质量方面,笔者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调整:
每节课的课件都穿插若干例题,选择题全体同学通过答题器作答,主观题随机点名请指定学生回答,也经常采取“谁不开摄像头就点谁”“谁不交作业就点谁”“谁不按答题器就点谁”等策略,通过善意提醒,让每位学生的精神都处在适度紧张和活跃状态。有时,笔者也根据问题难度,事先将一些学生“请上台”,按顺序答题,以避免突然袭击。学生可以在聊天区通过文字方式点评其他同学的答题情况,也可及时对教师的讲授提出疑问。
作业不仅要给出等级,还有文字批注,直接将问题截图后发到指定学生微信,或者将学生问题截图汇总后在课堂时间进行点评。同时充分利用ClassIn 平台自动统计作业情况的功能,定时发布缺交同学名单,及时督促提醒。
鼓励学生随时随地利用微信答疑,并力争及时回复;测验后利用微信文字面批学生试卷,把同一错题暴露出的知识薄弱点和改进意见事先编辑好,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组合发送,相较一对一面批的方式,答疑的辐射面得到了大大拓展。线上答疑时,我鼓励学生尽量都打开直播,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但同时“渗透式”听课能及时查漏补缺,发现自己没有关注过的问题。这样对于共性困惑,教师不用反复讲,而每个需要听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最清晰的回复。
经过将近一学期的教学,初三总复习的教学进度顺利完成,师生适应情况良好。笔者所在学校的中考成绩不负众望,稳中有升。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的中考平均分相较一模、二模都有了多达4 分的提升,满分人数创新高,低分人数也有了大幅减少。对于这样的结果,除了师生的共同努力,我分析还有三点客观原因。
1.初三物理总复习阶段,学生知识基础相对比较完整,新授课时需要面对面进行的各种启发诱导、直观实验都并非刚需,线上教学没有明显的硬伤和短板。
2.初中物理课程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浅显,分析问题时的逻辑链条不算太长,没有特别复杂的推导证明。
3.传统线下授课时,教师也会应用大量多媒体素材辅助教学,将这些视频资源和PPT 课件整合到网络上,兼容性比较好,学生适应起来比较顺利。
通过一学期的网络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线课堂有一些常规课无法实现的优势,这为未来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指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1.在线教学有硬件上的“平等性”。传统班级授课模式下,学生座位有前有后,视力、听力有好有坏,教师发出的信息以讲台为中心向外辐射,边缘、靠后的学生接收起来“功率”衰减得厉害;但通过屏幕的教学,每个学生接收的信息是没有差异的,PPT、语音更加清晰,也没有干扰。
未来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实现学生接受信息的平等性,如合理编排座位,学会科学发声、利用扩音装置,板书图形大小合适、字迹清晰、排布合理,采用展示效果更好、冲击性更强的课件和教具等。
2.传统班级授课模式下,师生互动“一对多”的情况更为普遍,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集体回答,往往是学习能力更强、资质更好的学生“带节奏”,率先想出答案,而一些思维反应不够快的学生“滥竽充数”、浅尝辄止;还有一些内向的学生因反应不够快,心理上会产生压力,患得患失,学习专注度受到干扰。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平时上课不太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到了网络上配合度更高。这可能是因为直播课上大部分学生被静音,可以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中慢慢放松地思考,没有压力、比较完整地呈现自己的真实思维过程。
所以,在线下教学时,教师也应多关注学困生的反应,不要因为“形势一片大好”而忽略了这部分人群,有时需要一对一、点对点,比较细致地进行问题排查,让学生外显思维过程,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文字形式的交流更有利于深思熟虑,比当面讲说效果更好。
3.个性化辅导方面,线下一对一答疑模式的效果很好,但对于某些共性问题教师需要对不同学生重复多遍,学生找老师也容易排长队,效率并不高。另外,能力较强的学生更容易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答疑起来更有针对性,收获也大。但很多学生并不太清楚该问什么,只是迷迷糊糊感觉不太明白。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能“旁听”其他同学提问,也会很有收获。但传统答疑模式,教师身边聚集起3~5 个人,信息传输起来就不那么顺畅了。而线上答疑时,没有空间上的障碍,愿意听的学生都可以参与。
所以笔者认为,即使恢复线下教学之后,线上答疑的形式还是可以保留。或者老师将一些常见重难点、易错点题目录制成短小的微课,学生有需求时进行观看,这样可以一劳永逸地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个性化辅导效率。
在未来的日子里,根据瞬息万变的情况,教学可能随时会转入线上,师生都需要适应这种线上—线下无缝切换的节奏。因此在全面复课后,笔者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思考并没有停止,并找到了一个将线上教学平台应用于传统教学的切入点。那就是对寒、暑假作业的完成、提交和批改模式的改进。
布置寒、暑假作业的本意,是希望学生利用放假时间,自主反思沉淀、查漏补缺、温故知新,但很多学生会将其当作任务和负担,突击应付完成,并且常常出现“短斤缺两”、蒙混过关、质量不高等情况。此外,教师在设计寒暑假作业时下了很大功夫,等新学期开学时再收齐,如果认真逐一批改,因为工作量巨大会占用很多正常教学的时间,所以往往只能简单浏览后统计一下完成的数量情况,学情反馈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2021 年寒假期间,笔者通过ClassIn 的作业平台,将假期物理作业布置成网络提交形式。学生完成一份、拍照上传一份,要求独立完成后对照参考答案圈出错误,先进行订正后再提交,教师网上批阅后反馈意见。对于学生来说,这有助于督促他们合理分配时间,匀速完成练习。因为有提交和被批改的压力,遇到作业中的问题,学生及时答疑的积极性也更高。对于教师来说,利用寒暑假空闲时间批阅作业并针对性指导,大大减轻了开学后收作业、判作业的压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教师在年三十的晚上,也对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了微信红包派发。最终结果,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有60%~70%的学生利用网络提交的方式,比较高质量地完成了所有物理寒假作业。
以上是笔者关于在线教学的思考,还在继续探索中。但无论哪种上课模式,在这个信息和技术爆炸的时代,学习都是一项孤独的劳动。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习惯和深度思考是最为宝贵的品质,比占有多少学习资源都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