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理学思想史在高中地理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2022-03-02 19:44:24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邓家磊
学苑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素养教学学生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 邓家磊

正如事物在时间上的出现有它的历史,它在空间上的出现也有它的历史地理。地质学重点研究地表上天然要素和人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形成演化特点、构造、格局、规则、过程、区域分异,以及人地关系等。它横跨了天然学科、人类社会学科和工程学科,有很大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地理学思想史,是地理学史的主要部分。总结了各种地理学派的观念、学说、研究方式、专业结构等主要理论学术思潮及其因素以及影响人类社会各领域方面的重要史学线索。这是一种系统的思考,能够更加激发未来的学术知识创造。透过对地理思想史的探究与认识,能够更加正确地认识与掌握地理的性质与内涵。地理学素养,是学习者在掌握了地理知识之后所建立的一个较为稳固的心理素质。它同时具备着实践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新课标改革背景的高中地理教育,对地理学老师给出了更高的标准。我们不但要重视老师地理学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对中小学生地理素质的训练。高中地理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地域文化素质。经过有关统计表明,在中学的地方课堂教学中没有注意中小学生地理环境素质的培养。所以,为了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老师必须在学校地理课堂中充分利用地理学思想史。

一、地理学思想是概述

1.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的起源。

美籍研究者P.詹姆斯提出“开始是由兴趣引发的”。人的生存和健康发展都离不开环境。而环境又是人类生存和健康发展的条件。所以,对地理的认识与了解对全人类都是必不可少的。当今世界上地理知识的生产不受地域界线的影响。就是由于人类的好奇,它推动着人类的进一步探求与发掘,增进着人类对地理的认识,地理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关于地理知识与地理的起源,刘教授给出了两个看法。一个是单源理论,这也是地理学家海特纳的主要看法。他首先提出历史文化地理知识和地理学起源于古希腊。而另一个则是地理的双源学术观念。近年来,日本学者野田三郎、松田株式会社信一郎、海野一朗和高桥正撰写了一本全新的中国历史与人文地理学专著《地理的历史过程和方式》,本书把世界地理的发展史分成了“东方”和“西方”两个部分。这种双源视图比单源视图更渐进、更精确。

2.中国与地理大发现。

许多数人相信哥伦布已经找到了欧洲大陆。但是,在这本书中,刘教授再次提出,中国人第一次找到了欧洲,这也是证据。因为亚洲和美国之间最近的一点只有86 公里,而86 公里长的白令海峡有很长的冰冻期,所以它可以在没有通航的情况下到达对方。

在这里,我们要联系中国的导航业。中国可以说是地理发现的先驱,这绝不是毫无根据的。航海技术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造船科技,另一个则是航海技术。众所周知,指南针是我国四个发明创造之一。随着指南针的广泛使用,我国的航运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不但使我国成为世界古代最大的海运大国,也同时跻身了印度洋海运强国之列。它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值得今天的我国人民骄傲。在我国古代,我国古代地理学也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

3.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这本书中,刘胜佳博士严肃的学术态度是很明显的。他是一个毫无顾忌地指责我国学界一个不喜欢广泛搜集数据、不喜欢借助他人的著述来撰写我国海洋历史的人。这里,他援引了张铁生在《中非运输史初步研究》中的一段话:“当时运到大秦的中国商品并非是我国船队运送的,因此我国缺乏可以远航海洋的船舶。”而实际上,直到公元前后,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的造船技术比我国更发达,就如同在《汉代后期公孙书传》中所描述的“建造一艘十层楼高的红楼丝栏船”。所以,不管在本人的科研领域或是研读别人的研究成果时,都应该更加深入严谨。如果不保留这个学术态度,那么就会影响以后对阅读的理解。因为这部作品误导了他人,甚至歪曲历史。

4.中国的人文地理学。

在论述我国的人文地理之时,刘教授也第一次介绍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地理。但有关我国经济地理的讨论,尚有许多历史。最重要的是有关孙敬之和胡兆良之间的论战。在这里,孙敬之主张,经济地理学是由研究现代各国国家和地方生产力分配过程(规律)的科学方法所形成的,即生产力分配学派,并和胡兆良为首的产量分配学派相对立。而除了这两种人,曹廷凡也提到。他还进行过经济地理学理论问题的辩论,并毕生致力于经济地理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教育过程中,他不但介绍了自己的理论看法,还详尽阐述了国内学者的学术观点,并鼓励教授学生思维方法,还经常亲身参与学生的辩论。学习正是这么一种过程。讨论中所涌现出的想法,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学习。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法宝。

讲到人文地理,吴传军是我国最有名的地理学家之一。他很显然对地理的研究对象有了全新的理解。他还指出,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不应该仅限于产品,还应该涉及人类经营活动、商品交易与消费行为,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也可理解为人类经营活动的生产区域系统,其核心内容仍然是生产布局系统。而所谓生产地域格局系统的定义,不但涉及各生产部分的地域格局,还涉及各生产部分的部门构成、规模与发展趋势,及其生产地域格局与部门空间结构之间的相互关联。吴传军的新客体观是中国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新突破。

二、地理思想史对高中地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地质学教育课程规范的基本宗旨一点,是“培育未来社会公民必要的基础地理文化素养”。而地理学素质则是指学习者在基础地理教学后所产生的较为稳固的心理素质,包含了地理环境基本知识、地质学观念、地质学方式、地理学习力量、地质学心态、地理学习情感等。地质学素养教育具备了综合性、实践性、空间性、社会动态特征、终身教育价值与社会现实意义等特点。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主要侧重于社会公民的基础地质学素养教育,而随着中国地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日新月异,地质学的社会服务对象也日益广泛。从当前地理专业教学的新发展阶段以及社会各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出发,高地理专业教材必须培育给学员更专业、更广泛的基础地理专业素质。

目前,唯有继续在高等学校中读地质学或有关专业的学习者才可以更进一步发挥自身更广泛、更全面的地理环境素养。而其他专业的学习者,以及直接进入社工的培训并不符合地质学的兴起和为社工服务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初中发展阶段应该适当加强地理专业素养的培训。目前,高等学生智慧成长得迅速,具有了相应的空间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习者熟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最近发展区,指导学习者在更深层上思考和探索。“一个课程的思想史能够帮助你真正地明白这门课程究竟是什么,它在做什么,以及它在一个长长的学术河流中的地位。”

所以,如果把地理学思想史融入高中的地理课堂,更符合认知发展理论,不但能够引领高中学生走向地域科学更发达的思维范畴,同时在高中学阶段训练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更广泛的地理学素质。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能够使得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对地理这一门学科进行认识以及学习,并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强对于周围环境的保护力度,使得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之间得到平衡。在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之下,如何结合素质教育开展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从而创设更加文明的社会环境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当将核心素养贯彻到地理课程学习中,最终使得学生成为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三、当下高中地理课程核心素养教学培养面临的困境分析

在高中时期开展地理学习,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很多学生对于地理这一门课程并不是十分了解,同时也缺乏学习兴趣,认为地理知识十分乏味,再加上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通过将核心素养深入贯彻到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当下存在的教学困境,最终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课堂。

1.地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对核心素养缺乏全面认识。

虽然大多数高中生有自主意识和个人观点,但他们仍然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获得地理知识。地理学基本技能的定期培养要求教师紧跟时代变化,充分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对基本技能有全面的了解。然而,在实践中,地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这一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很难意识到地理学基本技能的价值,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它们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基本技能的作用受到了影响。

2.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教学形式不够丰富。

研究表明,一些教师在自己的地理学方面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没有良好的教学基础。此外,中学地理课堂所使用的教学形式非常落后,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很难觉得地理课有趣。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被引入,以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多样化人才的教育理念,但另一方面,教师使用的单调的教学方法与这种教育的要求相悖,这也是证明基本素养在学科中的作用的主要原因。然而,教师使用的单调的教学方法与这种教育的要求相悖,这也是基本素养在学科中作用的主要困难。

3.过于重视教材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实践教学。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十分注重如何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阐述,进而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展开学习。然而,随着高中生年龄的逐渐增长,很多学生的注意力被更有趣的事件吸引,因此很难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感到兴奋,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全面发展。地理这一门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因此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过多对理论知识进行阐述,那么很难使得学生看到地理这一门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也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当积极响应新课改的需求,推广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课堂教学状况。

四、地理学思想史在地理素养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训练学生立体空间逻辑思维。

地理学信息系统是一个新的地理学探测技术与分析方法。它在通过计算机技术收集地理数据的技术基础上,通过对数据信息加以信息处理和再展示,保存和解析新的信息,进而达到对地理学概念的智能化,促进假设和分析。它是对地质学研究与分析方式的现代化发展。此外,地理学科的形成过程还涉及三种基本要素:地质学研究方法、地理分析工具与地理环境研究方法。对三维思维能力比较弱的高中学生而言,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如纸质地图、地球仪、挂图等教学地理知识是相当困难的。所以,面对这一问题,把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导入高中的地理专业教学,不但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三维空间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复习效率,进而培养其地理专业素质。中国自己研制的天图与ArcGIS 软件,具备了大量的地理分析软件功能与地方数据处理软件功能。它是地理专业课程中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地形章节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GIS 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开展课堂教学,不但可以高效训练学生的三维空间思考,同时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以人地关联为主线,训练学生综合分析地域社会问题的才能能力。

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中永恒的研究主题,也是主要地理学思想理论之一。人类社会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适应社会生活条件的要求,经过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进一步改造与开发利用,以充分适应地理环境。而掌握地理的前提是培养人们社会意识。只有认识人地关系,才能全面分析和把握地理社会问题。在经济发展中,人们在交往中遇到的各类困难问题。假如这种社会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人们将遇到更多的社会问题。只有合理地处理这种社会问题,人和自然环境才能融洽共处。这表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缓解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都江堰常年发大洪水的背景之下,为了有效缓解这一社会问题,避免对于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造成威胁,李冰带领着公众根据都江堰的实际地形,对都江堰加以改道和管理。这一做法不但合理有效地处理了人地问题,同时也对本地农业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教育中,教师应积极地指导学生处理人地提问,让每个学生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锻炼每个学生处理地域提问的能力,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猜你喜欢
素养教学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