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教育厅发布通知,决定遴选培育一批福建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项目,促进高中多样化发展。
福建明确,“十四五”期间,将通过项目引领,培育一批高中优质特色项目,建成若干所特色高中,努力在全省形成涵盖人文、科技、艺体、综合等多个领域的高中特色办学体系。其中,人文高中主要是以人文人才培养为办学特色,包括文史高中、外语高中等;科技高中主要是以科技人才培养为办学特色,包括理工高中、科技创新高中、工程技术高中等;艺体高中主要是以培养体育和艺术人才为办学特色,包括体育高中、艺术高中、美术高中、音乐高中等;综合高中主要以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为办学特色,将学科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开设普职融通班或职业技能课程。同时,鼓励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围绕金融高中、中医药高中、航海高中等开展特色创建工作。
福建要求,首批认定的30 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应着眼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自行确定优势特色项目,积极创建综合优质品牌高中,或聚焦某一方面特色优势,着力打造高水平特色示范高中,而不再单独申报特色示范项目。省级示范性建设高中两批共29 所学校,原则上应结合自身实际,科学确定特色办学定位,积极申报特色示范遴选,鼓励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打造特色项目,创建高水平特色示范高中。
近日发布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湖北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的导向,推动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招录招聘、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参军入伍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各地应将符合条件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计划,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
《意见》明确,到2025 年,湖北省基本建成具有湖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35 年,湖北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职业教育供给与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意见》强调,湖北省各地要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增加技能高考类别,优化技能高考考试内容、形式和政策。全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5 所左右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加快推动一批省属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发展,鼓励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扩大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
为深入推动“双减”政策落地,内蒙古乌海市聚焦校园主阵地建设,通过强制度、强服务、强合作、强供给、强宣传的“五强模式”促进校内校外多方联动、同向发力,推动课后服务再提质再升级。
乌海市加强制度建设,出台《中小学课后服务方案》,该市37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按“一校一案”和“5+2”的要求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并出台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建立“双减”常态化推进机制,保障课后服务落实落细。
为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乌海市创新实施“课前+课后”双时段服务,根据学生自愿原则,针对性推出“基本课程+素养课程”的“1+N”菜单式课程体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活动,不断延伸和拓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形式与内容。
同期,乌海市还在不断加强家校协同育人和优质课后学习资源供给,出台《乌海市家庭教育实施方案》,建立“家庭教育讲师团”,促进家校合作更加紧密,通过构建“双减”空中课堂,扩大多元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推动科普资源与课后服务深度融合。
日前,辽宁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见》,以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辽宁提出,“十四五”期间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深入挖掘各学科课程思政元素,在全省选树300 门左右充满课程思政元素、体现课程思政特色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重点加强中青年教师骨干的培养,全省遴选100 个左右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全省重点打造60 所左右实施课程思政成效显著的省级示范学校。
辽宁提出,各地各校建立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多元参与的学生德育评价模式,将践行爱国、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积极探索在考试命题中、在情境设定上,加入思政元素,构建中小学可比较、可考量的学生思想政治及德育评价机制。
陕西省教育厅日前就做好2022 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发出通知,要求严格落实“属地招生”及“公民同招”要求,规范跨区域招生,到2024 年全部取消跨区域招生。
通知提出,严格落实“属地招生”及“公民同招”要求,辖区内县域学位不足或生源不足的,可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辖区内统筹调剂。将优质普通高中不低于50%的招生计划定向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定向生指标不得跨区域分配。
严格规范跨区域招生,各地2022 年跨区域招生计划数须低于2020 年的50%,到2024 年全部取消跨区域招生。体育、艺术、小语种等特殊类型招生计划总数原则上不得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5%。严格落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省级备案制度。严格控制班额,坚决杜绝高一年级新增“大班额”。
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残疾学生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提供便利。除国家规定的照顾政策外,其他地方性加分项目一律取消。
严格实行“人籍一致、籍随人走”,强化普通高中新生学籍审核。秋季开学后,全面组织开展普通高中新生入学情况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学籍注册与实际就读是否一致,严查空挂学籍、违规招收借读生、无本校学籍实际在校就读等现象,严查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以及招收线下生和“大班额”等情况。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山东2022 年度全省教育工作视频会上获悉,山东将深入推进“公参民”学校治理,在全面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上见实效。
为在今年9 月1 日前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省域占比和县域占比达到国家规定比例、年底前完成“公参民”学校的治理任务,山东要求各地认真落实专项工作方案和“公参民”治理方案,确保按期高质量啃下这块“硬骨头”。
山东要求,要坚持“转公一批、缩规一批、停办一批、政府购买学位一批”,特别是要强化财政资金保障,为政府购买学位兜底。
深入推进“公参民”学校治理,山东确保“一校一策”理顺学校办学机制,该转公的转公、该“六独立”的“六独立”、该依法终止举办的坚决终止举办,年底前完成除“公办教师退出”外的各项治理任务。
山东强调,切实强化办学行为监管,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监管相结合,对前期排查整改工作进行再查缺补漏,推动民办义务教育对标优质公办学校标准,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依法依规办学。
辽宁省沈阳市教育局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幼儿园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提高户外活动组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引导教师和家长重视户外活动,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意见》提出,各地要科学制定户外活动方案措施,健全户外活动制度预案。把户外运动纳入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建设体系,以幼儿发展为核心进行价值判断和效果评价,构建具有园所特色的户外运动课程体系。
《意见》要求,户外运动要涵盖旋转、滚动等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类,跑、跳、攀、钻、爬等身体移动能力类,滚球、抛接、投掷、拍球、踢球等器械(具)操控能力类等,促进幼儿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挑战机会。最大限度融合园内资源、社区资源及自然资源,为幼儿创造生态式的活动空间。结合东北地域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合理投放可供幼儿自主选择的运动和游戏材料、器械,并根据幼儿兴趣需要、活动开展情况动态调整。
《意见》提倡在自主式户外游戏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游戏和活动。充分体现儿童主体意识,支持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探索、游戏玩法的设定、游戏场景的建构;体现本土特色,有机融合传统体育、创新游戏、韵律体操、器械运动、冰雪运动等内容,确保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及平衡、力量、耐力、协调等运动机能的有效发展。
近日,山西省印发关于全面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
山西强调,各高校党委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时代价值,在党的领导“一竿子到底”、队伍入驻“一条龙服务”、学生参与“一揽子提效”、保障支持“一盘棋统筹”等关键环节上下功夫。
山西强调,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学生覆盖、空间规模、条件设施、线上线下“一站式”平台以及学生需求满足度等实际情况,深化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撑保障机制改革,在党委领导、队伍入驻、学生参与、条件保障等方面,创机制、出办法,形成面向全省高校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山西要求,各高校党委要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建立保障激励机制,从工作量认定、津贴发放、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为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人员提供政策保障,对取得突出业绩的教职员工予以表彰奖励。
据悉,山西“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为期两年,各高校需填写《山西省“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计划书》进行申报。
为培养地方优势产业集群提升所需人才,浙江省于日前启动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
改革所在区域为经济强县(区),有良好产业基础,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有行业龙头企业支撑,利于集中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多元办学体制改革。原则上中高职学校位于同一设区市范围内,中职学校以非设区市主城区学校为主。合作企业为所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在招生、教学、实训、就业等环节全过程参与一体化设计培养,与职业院校形成紧密命运共同体。
此次改革由地方人民政府统筹,高职院校牵头,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高职学校在区域内没有独立校区的,当地要创造条件划出独立区域或新建相对独立校区用于高职阶段培养。具体的培养方案由高职院校制定,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关键环节要起到指导和把关的作用。中职学校以紧贴当地产业集群的高水平专业群参与改革,专业适合中职起点长学制培养。行业企业要提出建设性意见,对产教融合注入资源作出合理安排。
招生、学籍管理、文凭发放等执行现有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职业教育相关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业时,需同时取得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和至少一种X 证书(中级以上),合作企业直接安排就业或享有优先录用权,待遇较其他方式培养的学生有明显优势。
记者近日获悉,2022 年春季学期,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易地搬迁家庭适龄子女4987 人全部入学就读。近年来,镇巴县结合易地搬迁群众子女入学实际,建立教育扶持信息台账,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解决了搬迁群众子女入学问题。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人口数量大、安置点学位不足等实际情况,镇巴县紧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一校一策”进行“改、扩、迁”,扎实推进优化城区学校布局、提升集镇中小学办学水平、提高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等。该县还实施教育信息化2.0 行动,不断为乡村学校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同时,该县选优配强覆盖安置点学校的校(园)长和班子成员,采取特岗、事业单位招聘、交流轮岗等形式补充缺额教师,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待遇,确保覆盖安置点的乡村学校教师安心从教。2016 年以来全县累计招聘教师879 人,其中90%以上分配到乡村学校任教。年均交流轮岗教师超120 人,农村教师平均补助不低于每人每月400 元。
为全面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子女入学问题,镇巴县建立完善教体、民政、残联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资助学生信息库,做到县内就读学前至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享尽享、全部资助。2021 年共资助易地搬迁群众子女4987 人次,资金887 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因重度残疾等特殊情况无法随班就读的适龄儿童少年,由各镇(办)中心小学负责实施送教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