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元认知理论,提升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水平*

2022-03-02 17:53杨潇潇
学语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鲍叔牙性知识元认知

□ 杨潇潇

高中生学习议论文写作,目前普遍存在着“论点+讲道理+摆事实”的简单思维模式。从审题立意看,材料离散,论点单薄,深度不够;从谋篇布局看,盲目随意,程序机械,难有梯度;从论证方法看,随心所欲,取舍不当,端出一锅“大杂烩”。写作之前无计划,写作之中无调节,写作之后无评价。究其原因,教师没有从元认知的高度去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没有引导学生长期地自觉地通过自我计划、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鉴于这样的现状,教师运用元认知的理论武装自己、指导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元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于他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活动的了解和控制”。[1]8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和管理”,“通过评价反馈,调整学习进程”,“学会持续反思、终身学习”。[2]45笔者认为,这可以理解为新课标把元认知能力的养成写进了评价建议。

关于“元认知”的早期研究是以一种内省或反省思维的方式来进行的。如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是控制条件下的内省。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指出反省思维包括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两个过程。20 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在《认知发展》一书中首次提到了“元认知”。他认为“元认知是一个人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的认知活动、思维活动、学习活动”。[3]120世纪80年代盛行于西方的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元认知大体等同于自我意识,所以元认知是自主学习最为基本的条件。当代中国对元认知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是董奇、张庆林等。他们详细地讨论了元认知的“实质就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4]68,同时深化对元认知的实践性研究。

综合上述内容可以归纳出以下五个关键词:自我意识、自我监控、自主学习、自我体验、认知活动。对此进行整合,可以给元认知下这样的定义:元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在自我意识系统的有效监控下,自主地运用必备的知识,通过真切的体验,达成认知目标的认知活动。它是超越由感知、注意、记忆、理解构成的一般认知过程之上的高阶认知活动。它带有普遍性的思维规律,决定了认知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具有广泛的迁移性。

董奇认为:“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4]69其中元认知体验是指认知主体在认知活动中所产生的和认知活动相始终的理性体验和情感体验。元认知体验与元认知监控呈现正相关关系。元认知监控到位了,思维高度自觉,自然思路流畅,下笔如神,元认知体验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笔者把元认知体验合并到元认知监控的研究之中。下面结合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Ⅰ卷第22题,从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在最后就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出三点建议。

一、议论文写作水平提升过程中的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至少包括三方面信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包括认知主体和认知客体两方面影响认知的有关知识,具体来讲应该包括认知主体影响认知活动的必备知识(包括策略、技能和方法等)储备,认知客体的背景、任务、要求和所要达成的目标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操作层面的知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程序化整合,主要涉及如何使用策略、技能和方法等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综合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时间、空间和原因等逻辑节点的知识。主要涉及为什么使用策略、技能和方法等知识。这三者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形成了完整的思维活动过程。

(一)陈述性知识

先要弄清楚陈述性知识之写作主体的知识、写作客体的知识,同时还要把二者关联起来。写作主体即学生,写作客体即题目。写作主体要深刻领会情境(正题第一段文字),明确任务(正题第二段文字)和要求(正题第三段文字),确定写作方向(立意)和目标(高分作文)。从思辨性的高度来审题,判断题目能够给思维提供多少立意的角度,如鲍叔牙的伯乐之美,管仲的千里马之能,齐桓公的胸怀之博,等等。

故而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一些背景知识。比如围绕鲍叔牙的伯乐之美来立意,就应该明确《史记·管晏列传》中关于鲍叔牙识贤的记述,历史上知人善任和妒贤害能的相关典故,甚至是与立意相关的文学、哲学、心理学、美学、时事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给写作建立一个“知识场”。

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议论文写作有关策略、技能和方法的知识。首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议论文写作的有关策略知识。体裁策略:议论文有哪些类别呢?根据论证方式的不同有立论文和驳论文,就内容而言有思想评论、政治评论、经济评论、文艺评论、学术论文等,根据议论方法的不同有证明文和阐明文。结构策略:开头的策略,有开门见山和曲径通幽;结尾的策略,有卒章显志、含蓄蕴藉、展望式和号召式;中间的策略,有并列式、层递式、总分总式、对比式等。选材策略:如选取文学名篇、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美学原理、时事、自然、旧知、名言警句、历史、情感、时空等角度的素材。其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议论文写作的一些技能和方法的知识。论证方法:道理法、例证法、比较法、引证法、喻证法等。逻辑方法和规律:如形式逻辑学中的归纳法、演绎法、归谬法、三段论法、虚拟论敌法等说理方法,形式逻辑学中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基本规律和论证的逻辑原则——充足理由原则。又如逻辑学中逻辑思维发展的两个基本阶段,即抽象思维阶段和辩证思维阶段,从感性具体到抽象的规定再上升到思维具体,即由感性认识到知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5]3语言运用:如整散结合,长短句结合,抽象和形象表达结合,句号、问号和感叹号所标志的不同语气和用途的句式结合,动词、形容词、关联词、词类活用结合,各种特殊句式结合,各种修辞或表现方法结合。

掌握上述陈述性知识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前提,还可以预估到写作效果。犹如炊爨之为,离开食材和厨艺就是空想,而把食材和厨艺有机结合起来,珍馐美味自然天成。

(二)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有机整合,切合这道题目,就是根据立意,把陈述性知识具化为写作提纲和文章布局。这里面主要牵涉体裁策略、结构策略和选材策略的安排,论证方法和逻辑方法及规律的使用。从体裁来看,这道题目适宜写成立论文和证明文;从结构来看,这道题目开头可以开门见山,结尾可以展望和号召,中间可以层递展开;从选材来看,这道题目根据立意和结构的需要可以选取文学名篇、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美学原理、时事、自然、旧知、名言警句、历史、情感、时空等角度的素材。论证方法要根据这道题目选材的需要来确定。如选取历史、时事、名篇、旧知往往可以运用例证法;选取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美学原理则要运用道理法;引用属于引证法;从自然角度选材可以运用例证法,也可以运用喻证法;比较法可以通贯各种材料。逻辑方法和规律可以这样来选择使用:用归纳法来抽象出观点,用演绎法来展开具体论证;用同一律来监控文脉,使之一气贯通;用抽象思维阶段和辩证思维阶段来升格立意,使论证结构层递式铺展开来。

石警官笑了一下,笑容里丝毫不带奸猾的意思,这使得刘雁衡的心,往更深的暗井坠下去。一般地说,容易被激怒的人,往往比较容易对付。

(三)条件性知识

最后结合这道题目来谈谈条件性知识,为什么要如上面那样来给文章“编程”呢?

从体裁的策略来分析,为什么这道题目适合写成立论文和证明文呢?首先这篇文章是从正面自立论点,然后自证其正确性,不是用来反驳别人的观点,故适宜写成立论文。其次这篇文章从功用上来看,是要证实真理以解决不信的问题,而不是要阐述人们所不知而自己独知的道理使人知晓,故适宜写成证明文。

从结构策略来分析,因为要树立自己的正面论点,并证明自己论点的真理性,故开头可以开门见山。因为开篇立意,统摄全篇,故结尾无需含蓄蕴藉和卒章显志,比较适宜展望和号召。根据前文提到的逻辑思维发展的两个基本阶段原理来分析,中间可以层递式地展开。“抽象与具体的区别是相对的”[5]192“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5]192。这个过程可以循环往复,不断深化,因此使思维呈螺旋式上升状态,使结构呈递进式延展态势。如“鲍叔牙的伯乐之美”的立意:“鲍叔牙知贤、护贤、荐贤、让贤”,是抽象思维的结果,而“‘鲍叔牙们’知贤、护贤、荐贤、让贤”,就达到了特殊性与普遍性、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对立统一,是辩证思维的结果。如果把思维继续拓展下去,即把“‘鲍叔牙们’知贤、护贤、荐贤、让贤”看成是对“鲍叔牙们”现象的思维抽象,那么“‘鲍叔牙们’知贤、护贤、荐贤、让贤及其思想根源”就是思维具体了。“后继的范畴比先行的范畴包含更丰富的内容,因而更具体,而先行的范畴则比后继的范畴抽象。”[5]192这样既达到了特殊性与普遍性、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对立统一,又达到了现象与本质、情与理的对立统一。学生的思维往往停留在片面、孤立、静止的状态中,教师通过否定之否定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引导学生去升华思维,深化思想,长期坚持下去,就有助于学生养成全面、联系、发展地去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实现从简单的抽象思维的量变,到综合的辩证思维的质的飞跃。

从选材策略来分析,文学名篇,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哲学原理,具有辩证色彩;心理学原理,使说理透视人心人性人情,深厚透彻;美学原理,给人以美育的启迪;时事,使作文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自然入文,或比喻,或例证,使理性思维中融入了形象思维的因子,生动活泼;旧知点化,满足了评阅者的心理期待,令人耳目一新;名言警句,使哲理精警隽永;历史典故,让人超越时空,对话名人,洞烛底蕴;情感,促情理交融,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时空视野,使思维具有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从论证方法的策略来分析,道理法,条分缕析,诉诸理性;例证法,事例确凿,具体有力;喻证法,生动形象,便于理解;对比法,正反对照,突出观点,论证周密;类比法,由此及彼,善于揭示;引证法,具有权威性,充分有力。

从逻辑学的策略来分析,如归纳法便于抽象观点,演绎法便于具体综合;同一律避免把论题扩大、缩小或偷换,使论点具有确定性,而不旁逸斜出;充足理由原则保证说理充分而又止于简练。逻辑思维发展的两个基本阶段原理如上所论,不再赘述。

在编写提纲的时候,明白了这些条件性知识,自然豁然开朗,思维洞然,层次清晰。

二、议论文写作水平提升过程中的元认知监控

在计划监控层面,要确定如何引论、如何立论、如何论证、如何结论,预估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等。如论证“鲍叔牙的伯乐之美”这个论题,根据逻辑思维两个基本阶段的原理来立意:鲍叔牙的伯乐之美→“鲍叔牙们”的伯乐之美→思想根源(如唯才是举、虚怀若谷、爱国情怀)。然后确定结构:归纳引论→本论(论证三个分论点)→展望号召。选材遵循多样性原则,论证方法依据材料而定,这样在写作过程中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思路清晰,体验流畅,一气呵成。

在调节监控层面,需要不断反思计划的合理性。计划不是静止的框架,在写作行动中往往因灵感的反馈,认知体验的微妙变化,而要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正或弥补。

先看策略层面的监控。体裁具有确定性,在写作中不需要调节。结构上微调的可能性较多。如在写作中体验到立意开掘不够深,就要突破原来的计划,增设分论点;忽然体验到开篇只有论题,没有提炼中心论点,结尾就要在展望和号召之先画龙点睛,提炼中心论点。在选材方面,应该根据结构来调节材料。学生可以根据写作情境、喜好、体验和对陈述性知识积累的熟练程度、多寡等来选择材料。如引论材料可以多样化的选取;本论中历史性材料写多了,就要注意调节,穿插哲学、心理学、美学、文学名篇、时事等材料,来使内容丰富多彩。

再看技能和方法层面的监控。在论证方法方面,特别要注意当体验到例证太多的时候,就要适时讲道理。在讲道理中,单调的阐述太多的时候,就要赶紧把道理拓展到哲学、心理学、美学、名言警句等诸多领域。在语言方面,如在抽象的说理中穿插来自生活和自然的形象的比喻;在真人真事的例证之外,引入自然之物的拟人化例证。散句多了,选炼整句,或排比、或对偶、或对称等。以陈述句为主,配合使用好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等等。

最后看评价监控层面。在平时训练中,作文写完后,不代表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时候还要在宏观上全面反思,在微观上仔细推敲。反观一下写作的得与失,如深与浅、简与繁、严与松、宽与窄、精当与堆垛、同一与分散、精彩纷呈与单调枯燥等。必须反思:从哪些维度去挖掘题目的深度?以后在陈述性知识方面还要做哪些积累,准备哪些方面的素材?在安排写作程序或提纲时,还有哪些条件性的知识不够明确?哪里写得还比较模糊,说不出其所以然?哪些地方还没有监控到位?写作效果是否符合预期?不一而足。

如果学生每一次写作训练都积累这样一些素材和思维,那么他们脑海中议论文写作素材将会日益丰富,议论文写作思维结构将会逐步完善和稳定。

三、培养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

最后,笔者想就培养元认知能力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积累陈述性知识。很多学生写不好议论文的症结之一就在“积累”二字上。没有厚积,哪来薄发?因此平时要鼓励学生尽量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平时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议论文写作素材集锦这类书籍,如果时间允许,再进一步扩展阅读面。同时要求学生形成议论文写作策略、技能和方法的系统知识。

其次,明确条件性知识。书读多了,就要学会对素材进行归类,并且明确每一种类型素材的作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可以运用。同时要深谙那些策略、技能和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并且在议论文写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如。

最后,精练精析精反思。写作议论文需要精练精析精反思。精练是指不要打题海战,坚持练类型。如从应用文角度来分类练习,注重格式;从结构角度来分类练习,注重层次;从选材角度来分类练习,注重素材积累;从立意角度来分类练习,注重审题,等等。精析是指对每一种类型练习精心分析,目的是找出问题,及时修正,弥补不足。精反思是指精准的内省,目的是完善策略流程,合理运用技能和方法,形成语言风格。通过“三精”活动,培养元认知能力,保证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上的“低耗高效”,可望有效地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鲍叔牙性知识元认知
复杂陈述性知识结构的程序化设计
中国本土性知识必须“再全球化”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鲍叔牙与管仲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哄骗孩子形成错误的性知识
数学科目中元认知研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