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1]。” 这一阐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催人奋进。
图书馆事业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文化事业,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2]的事业。图书馆人必须深刻领会二十大报告的精神要旨,明确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紧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时代要求,努力践行“传承文明,服务社会”[3]的初心,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把二十大关于文化工作的各项部署落实到具体行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1]。
在人类思想多元化、世界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必须坚守“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在“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 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2]。(1)必须在“举旗帜,聚民心”上大有作为。图书馆是以文献为载体,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推广阅读、传播知识的中枢机构,是社会信息的集散地,是培育人、引导人、塑造人的思想文化阵地,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指导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将大力传播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图书馆工作的始终,有效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摇旗呐喊、凝心聚力。(2)必须在“举旗帜,育新人”上大有作为。图书馆要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和服务理念,把推动读者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接班人作为首要责任。要不断巩固全民阅读工作成果,建立全民阅读推广常态化工作机制,健全体系,完善内容,优化模式,保证效能,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公民素养涵养、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要将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穿于图书馆工作全过程,在文明传承、古籍保护开发和转化利用方面多下功夫,传播先进文化,传递科学知识,以多元化的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必须在“兴文化,展形象”上大有作为。当前正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全体图书馆人必须从一个更高的层面认识图书馆工作、理解图书馆工作、把握图书馆工作,加速自我认知,从自觉自信向自立自强转变,锚定目标、夯实基础、创新发展,着力打造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高地、思想理论高地、精神力量高地和文化创新高地;要坚持用户至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以现代图书馆特有的方式,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好中国形象。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当代图书馆的生态。信息载体及信息传播技术的多元化,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对文化工作的要求与部署,图书馆应着力做好三项工作:(1)明确现代图书馆服务生态的发展方向, 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目标,积极构建覆盖广泛、便捷高效的现代图书馆服务体系,推进社会服务资源数字化,积极发展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促进社会服务领域优质资源放大利用、共享复用,推动图书馆服务的高质量发展。(2)加速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推动图书馆智慧化转型与发展。深入贯彻国家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图书馆事业智慧化转型与发展的窗口期,重点建设标准规范、评价及人才培养三个保障体系,从资源组织与服务方式更新升级、以智慧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空间、构建感知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新生态三个维度推动图书馆由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型[4]。(3)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助力国家文化强国战略。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机构和社会的文化中心,图书馆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特别是面对文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应该从技术层面针对文化资源渗透、文化产品倾销、域外文化入侵等方面建好“防火墙”,为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履行好自身的文化使命。
多少年来,我国图书馆工作者在“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了很多具有中国图书馆特色的服务理念、服务经验和服务模式,这些理念、经验、模式需要延续传承、发扬光大。面向未来,图书馆要立足文明传承、公民教育、科技发展的新任务,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自立自强,守正创新,努力寻求主要业务领域的新突破、新发展。具体而言:(1)加强学术资源信息平台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学术资源的学术价值,为知识发现、知识创造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信息平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5]。”(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夯实特色资源广泛传播的基础。加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文献资源系统化搜集和数字化整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资源与图书馆空间资源、现代传播技术以及开发利用模式的融合,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资源体系和服务模式,全力推进图书馆资源的现代化建设与服务创新[6]。创建特色空间、特色基地,建设未来学习中心[7],实现特色资源与特色空间的有机融合、立体化呈现,为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辟土壤、营造环境 。(3)深入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图书馆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要进一步加强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促进古籍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8]。积极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活态化传承与发展,力争在健全国家古籍管理体系与机制、推动古籍数字化开发与服务、推广古籍文化与创新内容产品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现代化。图书馆人必须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文化事业建设的新理念、新要求、新任务,统一思想,准确定位,深入落实,努力开辟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1)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认真检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健全制度,完善体系,挖掘潜能,努力提升服务效能。(2)进一步强化社会教育职能。积极构建传统与现代结合,融合信息素养、阅读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等多元素养,覆盖学习、工作、研究全周期的公民素养教育体系[9],培养公民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技能,提升全民精神文化素养。(3)建设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图书馆必须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信息时代,面对读者服务的智慧化转型,图书馆员的角色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图书馆员需要不断拓展能力体系,细化能力层级,增强智慧服务能力和新技术运用能力, 提高服务效能,充分满足用户的高层次知识需求[10]。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文化自立、文化自强的思想基础。面向未来,图书馆人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守“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培育民族文化素养、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上奔跑进发[1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