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瀛钊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 102442)
现如今,教育强国理念在我国被愈发广泛推行。在社会格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职责与义务。然而,若要满足人才的条件,不仅要具备娴熟的某领域具体的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能够明辨是非、有底线、有家国情怀的人才是国家迫切需求的。因而,立德树人理念的推崇,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必要性便显现于此。
立德树人理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具有导向性的意义,它是高校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从古至今,立德树人理念始终是人类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立德树人理念核心要义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我国在思政教育中坚定立德树人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继承与延伸。一方面围绕教育事业,就“立德树人”理念做了一系列阐述,这也从侧面说明“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方向标。另一方面,立德树人也表示人类的发展要以道德价值为宗旨,要在道德约束的前提下实现真正的人的自由。在教育领域中,要重视起中华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品德的培育工作,要以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重要基准,进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国家、社会培养新时代人才。
思政教育在高校人才培育计划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政教育是大学生培养综合素养、完善品格的重要途径,是促使大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重要辅佐方式。现如今,教育部门明确了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观念主要体现于三大主义,其内容分别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爱国主义要求学生对国家文化与历史发展具有个人认同感,具体的教学实现方式包含传统文化、历史文明等内容的学习,旨在促使大学生提升对国家文化的理解程度。集体主义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协作、交流及理解能力,以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适应型人才为目的。社会主义要求学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价值观,促使学生提高对新时代社会主义阶段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解程度,从而帮助学生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式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协同”一词,顾名思义,有配合、协调之意。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则表示不同的教育主体可以通过交流教学心得、分享教育资源等合作方式达到培育人才的目的。在思政教育中引入育人机制能够促使思政教育向好发展。育人机制在此处旨在强调运用信息交流、交涉沟通、完成实践等要素更好地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益。若要更好地结合二者,便应积极提高思政教育在观念、教学队伍、教学制度层面的协调性。唯有在有组织的、多方位的、全过程的协调下,才能真正协同育人机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水平。
据调查显示,许多高校在思政教学课堂中缺少恰当、合时宜的教学素材,部分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感到费力、枯燥,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对思政学习的兴趣。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思想政治的理解,同时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模式从单纯学习理论性知识转移到理论联系实际上。然而,部分教师由于多方原因并未留意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在教学时态度随便,备课不够充分,进而使得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在课堂上理解与消化教师抛出的理论内容。这种架空式的思政教育方式往往难得民心,最终便可能落得吃力不讨好的结果。
在高校的思政教学中,为了抓住课堂教学核心要义,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谈及思想政治课程开设的原因及目的,以及设立该课程对学生的要求等。部分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过于重视课本内容,使学生对政治的了解仅限于书本。由于大部分学生未能正确认识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及开设的深刻意义,其缺乏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在课下没有关注新闻、国家大事、党史、国史的意识。另一方面,思政理论内容具有较高的严肃性,教师的教学方式倘若不够先进、生动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便会较为沉闷,这就使得许多学生不愿听讲,日积月累下,学生对思政课堂传授的知识了解浅薄,自然难以联系现实生活。如此一来,思政教育便丧失了其教学最初的宗旨及意义。
(1)教育合力不足。若想切实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准,更好地协同育人机制,便要明确各个教育主体在思政教学与育人之间所肩负的责任。唯有提高与育人机制间的协调度,在授课时更多地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才能及时结合时事,将课堂教学的理论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现如今,虽然思政教育在高校中已近乎完全普及,但是还需要留意教育合力不足的问题。高校思政教育主体大多为学校的党政干部、社会科学及哲学教师、辅导员、专业授课教师等,他们却不一定能够成为学生的思政教育贡献足够的力量。教育主体不全面的思政教育方式往往在学生掌握思政教育知识上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这种现象还可能致使资源浪费、推脱责任等问题出现。
(2)教育过程不畅。高校思政教育理应在各个年级综合开展,并且应当贯穿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以期竭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但在实际开展工作时,部分高校却并未重视高年级的教育工作,思政教育的侧重点过于倾向于低年级,这便导致高年级学生未能得到与低年级同等的重视度,教师在课堂上疏于备课,教学方式较为乏味,学生难以在课堂上维持较高积极性。另外,教师授课内容单一、思想内化也致使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遏制。倘若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在各个年级中得到良好衔接,便可能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学生吸收思政知识内容。
(3)教育平台孤立。高校若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便要从多个平台挖掘教学可能性,如科研育人平台、心理育人平台、文化育人平台等,进而更好地协同育人机制。另外,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高校教学提供了多样的育人平台。然而,在现今的思政教育中,受到教育平台的多样性的影响,教育主体不同最终导致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变得愈发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久而久之便会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践行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十分必要,教师应竭力提升政治课堂的趣味性,一个单纯讲述理念的思政课堂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及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从提升教学方法多样性的角度入手,以此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大学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相较高中而言更多源于自身对知识的渴求及四年后将步入社会的紧迫感,因此,在学习层面,许多学生增添了些许“功利性”的意味,对与读研、留学等升学目标无关联的学科提不起足够的兴趣,对自身不感兴趣的学科不感兴趣。由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并不能教授学生具体的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持功利性学习态度的学生受学科性质影响,便加深了对思想政治课堂的偏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讲述时政前,便可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要求学生在课前抽出五分钟时间提前了解时政,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结合时政谈论自己的看法,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思想政治内容,丰富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在表达个人看法时也能够进一步了解自我,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间通过相互交流想法及意见,能够拓宽思维的视野及对他人观点的包容度,进而也能够更好地学习政治知识,帮助教师达到立德育人的目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为学生做足思想工作,将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教师还应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提供一个思想及行为上的榜样,拓宽知识层面,多关注新闻时事,从而更好地给学生讲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立德树人的思想,在高校政治课堂上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每个国家的教育理念都不尽相同,不同的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均会对教育理念造成一定影响。我国为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理念并不能完全适应我国高校教育。对于我国而言,在思想政治课堂开展教育普及工作,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四史,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端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十分重要。这就表示,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秉持正确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及把握学习思政的主要矛盾,从而在以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开展教学工作,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社会制度的迁移与转变,促使学生在思政学习中产生共鸣,提高对我国社会制度的认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多元化下的思政教育改革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革新,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规范及约束自身行为,而非一味学习理论知识,对实际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丝毫不关注、不重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教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学习理论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地改善课堂学习气氛,从而真正达到大学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积极借鉴文化课的实践活动,教师要想方设法将让同学们明白这门课程的真正用意,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增加游戏环节,帮助学生们在游戏中领悟思想政治观念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观念,现如今,随意网络与教学相结合,课堂上通过视频和幻灯片的形式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促使课堂内容更加有趣直观,充满现代化色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像文化知识的讲解那样,与现代化相结合,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意识到思政教育不在于刹那间改变,而在于朝夕间潜移默化的提升与进步。因此,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思政教学的理论内容,并不断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堂与文化知识也有较高的关联度,对于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效果。反之,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也有利于思想政治的学习。两者互相促进发展,便能够获得更好地提升。目前大多数高校均普遍重视思想政治观念的培养,正因如此,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较为开放,能够培养学生提升自身素养。在保证课堂上有着非常适量的实践活动的前提下,任课老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融入学生们的课堂活动中去。教师要尽可能提升教学平台的多样性,竭力通过良好的育人平台传播政治立场鲜明的思政知识,扩充学生在思政方面的知识储备,进而以更好地姿态学习专业知识,在将来步入社会后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目标,就要在师资方面牢牢把关。从教师的德行方面来说,教育要发展,必须要树立师德。教师应该拥有崇高的师德、专业的教育水平以及无私奉献的美德,才能够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学生。教师应该给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也应该肩负立德树人的责任。
教师为人表率,德高才能为人范。充满正能量的老师,会影响周围的学生,给学生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其在讲解道德思想时,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道德对人的重要性。因此,一定要先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师技精湛的教师团队。品德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履行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自身的理念,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在教育里面添加德育教育,并不断探究各种立德树人的方式,把学习品德的意识灌输给学生,探究德育与学习相融合的方法。
作为知识渊博的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身为范,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提高教育学生的水平;要经常参加一些培训或者其他学习课程,提高自己的品德素养以及职业水准。不管是在品德教育还是在知识教育中,要能够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困惑,要坚持以德育为主的教育,并把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与革新,这对于教师及学生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教师应坚定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积极协同育人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注重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好处颇丰,教师首先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崇敬度,在教育中融入育人机制,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