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仪,原名严銮海,1896年9月4日出生于海南乐会县第二区笃琼乡夏村(今琼海市中原镇山仙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严凤仪少年时在本地水口国民学校读书,因家境贫寒,父母节衣缩食供他上学,后来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只好中途辍学,随同族兄弟严承荣等远赴南洋谋生。1917年,严凤仪返乡进入中原镇红庙高等小学校读书,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变卖水田支持他就读。不料后来家庭经济收入每况愈下,日子越来越难过。翌年,他被迫再次辍学,为谋生计背井离乡重往南洋;1921年,严凤仪受五四爱国运动新思想的影响,积极进入华侨夜校学习,在学习了孙中山先生的国民革命理论后,激发了满腔的爱国热情,立志投身于国民革命。1922年,严凤仪从南洋返琼,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4月,严凤仪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正值黄埔军校发布考试委员会招考布告,严凤仪满腔热忱地报名应试。他和50名学生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经过复试,被录取为军校的下级干部,担任学校教练部及学生部第四队副队长。7月6日,黄埔军校举行国民党特别区党部第一届执监委员选举会,共产党员严凤仪、金佛庄、陈复、李之龙等以国民党党员的身份参加了选举会,结果严凤仪、金佛庄、陈复、李之龙和蒋介石5人被选为执行委员。
同年10月,黄埔军校开学不久,广州地区发生了商团事件,军校师生执行孙中山的手令,平定了商团叛乱,树立了军威。同月,军校教导第一团成立,严凤仪任第二营营长。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东征,严凤仪率部参加。军校师生和教导团组成军队约3000人,担负右翼作战任务,在周恩来领导的政治工作的鼓舞下,师生们发扬浴血作战、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挺进东江,连战皆捷,在两个月之间,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胜利。4月,军校生奉命称党军,第一、二团编为党军第一旅,并成立第三团。6月初,滇系军阀杨希闵和桂系军阀刘震寰举行叛乱,占领广州,在此危急关头,东征军立即撤离东江,回师平定了杨刘之乱。6月15日,国民党中央决议将建国军及党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8月,党军组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下辖3个师共9个团,严凤仪为第五团党代表,蒋鼎文为团长。1925年6月,香港和广州沙面工人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反帝政治大罢工,严凤仪和黄埔军校师生积极投入反帝斗争,支援工农运动,参加第二次东征,对统一广东、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逮捕共产党员、海军舰长李之龙,国共合作的形势发生了逆转,严凤仪被迫离开黄埔军校。同年,严凤仪和广州姑娘许崇慧结婚,翌年生男取名东方。
1928年2月,中央琼崖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乐会县第四区阳江墟召开,中共广东省委派李源、黄雍来琼指导,大会作出了“夺取全琼崖政权”的决定,选举李源为琼崖特委书记,黄雍、王文明等为常务委员。26日,中共琼崖特委《关于第二次党代会情形给省委的报告》强烈要求省委“急派周士第、符亮、严凤仪等诸军事同志返琼”。29日,黄雍给省军委的报告中也请求急派周士第、严凤仪、符亮等军事同志返琼加强军事领导。不久,李源、黄雍被调回省委工作,王文明接任琼崖特委书记。尔后,王文明正确对待这次会议,指挥各部队从实际出发,开展适当规模的军事斗争,从而使琼崖的革命斗争稳定地向前发展。
正当琼崖红军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土地革命深入进行的时候,3月中旬,国民党广东省反动当局派其第十一军第十师蔡廷锴部及谭启秀独立团来琼,对琼崖苏区及红军进行了第一次“围剿”。为了加强对反“围剿”斗争的领导,5月,严凤仪、符亮等受中共广东省委派遣来琼,严凤仪被任命为琼崖红军中路总指挥。由于蔡廷锴大肆“围剿”琼崖苏区,中路红军因子弹告罄不得不退到琼崖特委驻地—乐会四区中平仔一带。西路红军因遭敌人追击,已损失过半,冯平被捕就义。同年秋,琼崖革命已趋低潮,严凤仪潜回家乡住在堂侄婿家,每天清早坚持军事操练,同时发动群众坚持斗争。他勉励青年说:“青年人要有坚强的革命意志,要有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精神,对任何工作都不能好高骛远。打个比方,好比跳高吧,初时才放四尺高,而且光着脚跳,假如跳过了,再给你穿上一斤重的铁鞋跳,如又跳过了,再加半斤,跳过了,又和刚才那样加。我们的革命工作也是这样,要有发展—巩固—发展的过程,最后取得辉煌的胜利,一定要坚持革命,革命最终会成功。”
由于琼崖革命形势急剧变化,环境日趋险恶,严凤仪在村中兄弟和堂侄女的资助下,从山仙绕道到博鳌港,接着乘坐帆船偷渡往南洋槟椰屿。在那里,他和其他革命同志创办一所“爱民学校”,并出任教员,进行革命宣传,动员侨胞支援革命。严凤仪在南洋成为知名度很高的显赫人物,英殖民主义者到处通缉他。他感到此处不可久留,便向新加坡福安商家求借一笔款子做盘缠,1930年初潜到暹罗,不久又被当地政府通缉,严凤仪只好再度潜回香港找广东省委机关。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古大存任军长,龚楷任参谋长,不久龚楷工作调动,严凤仪被派接任参谋长。
1930年10月至1931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各机关先后被敌人破坏。1931年5月,严凤仪不幸在香港被捕后引渡回广州,5月28日被敌人杀害,时年35岁。
王大鹏,字云程,1885年出生于海南会同县(今琼海市)龙阁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王运洪是个勤劳纯朴的农民,母亲黄氏,是个善良贤惠的家庭妇女。
1911年,王大鹏考取琼崖中学。在学校里,他除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政治活动。1914年夏,王大鹏在琼崖中学毕业后考入广东书院,1917年他又考取了官费生留学日本。他在日本学习期间,除了按课程规定研读法律、哲学和经济学以外,还重点研究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状况,以借鉴外国经验来改造中国社会。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王大鹏积极参加中国留日学生的集会,发表通电,对日本侵占我国山东表示强烈抗议。同年秋天,他学成归国,返回琼崖,与王文明、杨善集等革命青年结识,并积极参加他们领导的抵制日货活动。
1920年,王大鹏参加陈继虞的民军,担任总军需官。1921年,孙中山领导的广东政府在广东全省举行民主选举各县县长,王大鹏被选为琼东县县长。1922年秋由吴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1921年至1925年任职期间,尽管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从根本制度方面进行改革,但他在琼东县仍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工作,如整顿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革除封建陋习等。尽管王大鹏所实行的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但却招致种种非难。社会上的守旧势力指控他为“赤色分子”“危险人物”。最后为琼崖军阀邓本殷所不容,于1925年秋解除了他的县长职务。这就使王大鹏企图通过改革和建设“富国强民,振兴中华”的抱负付诸东流。
1926年初,国民革命军南征邓本殷,琼崖光复。5月,王大鹏返回琼崖。6月,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杨善集回琼组建中共琼崖地委,王大鹏在地委的领导下积极工作。同年10月,他再次东渡日本治病,12月底病愈返回广州,被杨善集等挽留在穗,一边养病,一边协助开展书刊发行工作。
1927年4月15日,广州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王大鹏被捕入狱,受尽敌人各种审讯和严刑拷打,但他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当时,党组织曾千方百计地组织力量营救狱中同志,但都无效。直到同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王大鹏方得重见天日。
出狱后,王大鹏再次返回琼崖。1928年8月,中共琼崖特委在乐会县第四区召开琼崖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琼崖苏维埃政府,王文明为主席。王大鹏任琼崖苏维埃政府经济委员会主任,负责苏区的经济工作和一切生产事务以及筹划红军的物资给养。在王大鹏的主持下,根据地建立起供销合作社、军械修造厂、医院、印刷厂等。为了把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支援革命斗争,王大鹏还制定了一套统一的财务收支制度:严格执行预算,并规定区、乡级的工作人员和农民一样,每人分得一份土地,参加生产,自食其力。由于采取了切实可行的财政经济措施,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生产得到发展,从而克服了困难,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1929年2月,琼东县大礼村土豪劣绅黎国耀从海口运回29支步枪,妄图纠集喽啰成立反动民团。王大鹏获悉后立即率领红军连夜前往夺枪,在我军无一伤亡的情况下缴获了这批武器。但是第二天早晨,王大鹏率队伍向母瑞山撤退,路过万泉河边的文曲墟时,被叛徒李诗桐出卖,秘密走报嘉积敌人。驻守嘉积的敌人于第二天半夜突然包围了王大鹏队伍的宿营地—定安县光耀村附近的双枝岭。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王大鹏临危不惧,指挥红军奋起抗击,一直战斗到黎明,不幸右臂中弹负伤。为了掩护队伍突围,他仍然顽强抵抗,最后壮烈牺牲,时年4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