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开放式创新中知识产权协作的要素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3-02 06:33陈景瀛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33期
关键词:开放式协作纠纷

陈景瀛

(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

0 引言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不断转型以提高创新竞争能力。以微软、苹果、谷歌公司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保持着惊人的创新能力持续发展壮大。这些企业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与其他企业或组织相互合作,通过技术引进、合作研发等一系列方式实现企业创新[1]。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涉及企业知识产权、投资、财产等方面,但其本质上是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本的整合协调活动,是对知识资本特别是知识产权的运营活动。目前,国内对知识产权的研究强调知识产权的法律价值,强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而对知识产权的知识特性重视不足,忽视知识资本内在价值的挖掘[2]。为适应开放式创新环境,企业把知识产权协作方式作为新型知识产权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1 知识产权协作的基本要素

1.1 包容的组织文化

开放的知识产权观念是知识产权协作的重要先行力量。根据知识产权的“价值等级”金字塔理论[3],知识产权价值由“基本防御”“成本控制”“利润中心”“整合开发”“愿景引领”构成,这几个部分由下至上形成“价值等级”金字塔。知识产权在金字塔中以不同的定位发挥着不同功能。随着“知识产权价值等级”的提高,知识产权的定位从“法律防御者”变成“利润的掠夺者”再成为“企业的领航员”。因此,随着定位的转变,知识产权战略也从“防御”“进攻”,逐渐转变成协作战略,逐步形成开放的知识产权使用观念,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去面对知识产权定位和功能的不断升级。包容的组织文化成为知识产权协作战略必不可少的一环。

1.2 开放式的组织架构

高效的企业组织架构是知识产权协作的有力架构保证。企业开放式创新引发了组织架构扁平化的变革。相对于金字塔模式,扁平化组织结构能够有效减少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滞后,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开放式的组织架构有助于学习型组织、协作型组织团队的成长;有利于包容、协作文化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内部和外部创新的相互碰撞;有利于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本的循环流动。开放式的组织架构是企业为协调两种既互补又竞争的知识资本、动态平衡不同类型的组织、企业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人员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基于利益平衡而促发的组织变革。可以说,开放式的组织架构促进了知识产权协作的发展,知识产权协作也推动了组织架构的进一步开放。

1.3 丰厚的企业知识资本

丰厚的知识资本是知识产权协作必不可少的要素。首先,知识资本是知识产权协作的基本筹码。一般来说,企业在寻找合作伙伴时,需要遵循战略价值、商业价值、合作意愿、综合能力几个基本指标[4]。知识资本的丰厚程度,既成为挑选协作企业的条件,也成为合作方主要考虑的因素。各取所需,互惠互利,知识产权协作才能有效进行。其次,知识资本是知识产权吸收能力的体现。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为维持企业的竞争能力必须具备核心技术能力和背景能力[5]。企业知识资本是企业能够获取、吸收、利用和整合外部知识资本的重要前提。外部知识资本与内部知识资本有效融合,知识产权协作才能有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最后,知识资本是知识产权协作运行的保护伞。组织间的合作,涉及不同的利益,纠纷难以避免。企业知识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可以有效获取专利等知识产权,让企业知识资本穿上法律保护的外衣。知识产权退一步可以成为企业保护自身的知识壁垒,进一步可以成为企业间合作的桥梁,为企业知识产权协作保驾护航。

1.4 健全的知识产权制度

知识产权协作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一是健全的制度能激励知识创造。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利益平衡机制,其通过公开和保护的机制,平衡各方利益以激励知识创造[6]。知识产权协作时,企业既是知识产权贡献方也是获得方。作为贡献方,由于成果得到了法律的保护,因公开而丧失权益的担忧也会随之减少。作为获得方,由于知识产权的公开,企业能有效避免重复研究,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知识创造。二是健全的制度能保护创新环境。知识产权制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使企业能在不担心知识产权泄露的情况下进行创新,让更多的企业知识流向共有领域,促进整个行业、整个社会的知识创造和产品创新。三是健全的制度能优化企业管理。健全的知识产权制度不单是政府宏观层面的工作,也对企业自身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需要提高知识产权的权属界定能力、纠纷处理能力以及企业沟通能力以确保知识产权协作的运行。

2 知识产权协作面临的问题

2.1 融合型人才的缺失

人才的缺失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符合知识产权协作的人才稀缺。知识产权协作跨部门、跨企业,对知识整合素质和知识创造素质要求高,对人员提出了沟通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关键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四大方面的要求。而我国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业务能力,对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评判相对缺失,导致同时符合这几项能力的人才相对较少。二是现有人才管理水平导致人才流失。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流动性和可获得性都在不断提升。人才的流动性为企业融合各方外部知识资本提供了便利,但也对企业的人才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不恰当的知识产权人才管理方式,导致人才流失,造成企业知识资本的流失,也进一步导致人才的稀缺。

2.2 新旧企业文化冲突

企业知识产权协作过程中会面临组织文化转换时的变革障碍。企业员工对外部知识资本流入时容易产生抵触行为,形成“非本地发明综合症”。一般来说,企业员工对自身的开发创造,会形成天然的自豪感,很难容忍外部知识对亲生“子女”的否定,不容易形成客观准确的外部知识辨别能力。外部知识资本也不是简单地拿来即用,新融入企业的知识资本也要一定时间来沉淀和吸收。不能保持客观态度去面对外来知识资本,旧的组织文化将变成组织的束缚,不能完全消化新的知识资本,新的知识创造也无从谈起。只有将旧的组织文化转换成适应知识产权协作的组织文化时,组织文化才能发挥知识产权协作的推动作用。

2.3 协作权利界限模糊

协作权利界限模糊,往往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职责、合作框架的模糊。知识产权不同于厂房等物质资产,其知识特性和知识价值的界定并不容易。知识产权协作过程中,权利冲突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从根本上讲,协作权利冲突来自企业权利的交叉和重叠,来自对知识产权价值评判的不正确。在企业部门之间,企业知识产权的形成往往是多个部门共同合力产生的,不同部门都对同一个开发产品倾注心血,但处于不同角色的参与人员对产品的评判并不是一致的,不同的评判自然会导致相互推诿或相互抢功的不良现象。在企业之间,相互协作的企业对于合作知识产权的评判也不可能一致,容易导致协作框架相对含糊,造成合作不顺畅,甚至导致知识产权纠纷的产生。

2.4 纠纷处理漫长复杂

知识产权协作的参与方涉及人员并不单一[7],企业在通过共同开发或委托开发等方式进行知识产权协作时容易带来知识产权的纠纷。这种纠纷不单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可能发生在企业与个人之间,甚至发生在企业自身的部门与部门之间。知识产权纠纷产生的原因、侵权的厘定、处理流程等都较为复杂且漫长,非常考验知识产权法务团队的专业能力,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并不能完全胜任。此外,知识产权纠纷的处理还会形成“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奇怪现象。知识产权一旦泄露,即使通过法律取得胜诉,也无法完全收回已经泄露的知识资本。维权成本高、收益低的现象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 知识产权协作运行的对策

3.1 侧重价值认同感的人才策略

知识产权协作需要新的人才管理策略。人才的流动性和可获得性对企业的作用是有利有弊的。企业未能提供诱人的吸引力时,企业自身人才流失性自然增大,人才的可获得性也自然会减少。相反,具备“魅力”的企业,自然能吸引和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人才。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企业的人才管理的主要课题是吸引并留住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人才。一是以“价值认同感”吸引和培养人才。良禽择木,优质人才需要的是自身价值的体现,企业的价值和个人价值有效融合方能创造最大能效。二是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激发人才的需求、动机、欲望,使人才在开放式创新的知识产权协作过程中保持积极的状态,更好地发挥知识创造能力。三是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和长期服务机制。通过企业自身环境培养起来的人才,企业知识连贯性更强,企业文化认同感较高,更加适合参与企业知识产权协作。企业应该重点关爱,避免因人才流失导致关键知识资本和核心技术的流失。在吸引人才方面,腾讯公司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其通过“犀牛鸟基金”定期与高校或技术学会合作的方式培养和吸收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建立“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创新俱乐部”等为学生提供技术学习与实践的平台。在科研合作方面,与合作高校承担了“中国云”专项课题等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在学术交流方面,通过主办或赞助学术会议方式,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团体的交流与合作。吸纳天下英才,保证知识创造和企业创新才能源源不断。

3.2 开放型的学习共享文化氛围

知识产权协作需要构建学习、合作、共享的开放型组织文化氛围。封闭式的知识产权组织文化将变成组织创新的束缚,容易造成企业文化冲突。因此,知识产权协作需要从组织文化层面上开始变革。企业需要构建在法律保护下的知识产权合作共享的文化意识。开放的文化氛围核心在于形成从侧重知识产权的权利保护转变到侧重知识产权的经营管理的观念,形成从侧重知识产权的侵权防御转变到侧重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观念。企业文化氛围的形成,往往需要组织架构适应来保证。从国内外的成功企业来看,扁平化组织结构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习型、开放型文化氛围的形成。21世纪初期,微软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内部技术革新跟不上时代,外部反垄断起诉、诉讼、专利敲诈等日益增多,迫使微软放弃单枪匹马占领市场的单一战略,转而选择行业合作的新型战略[8]。微软转型的第一步,就是对公司内部进行文化革命,放弃了由知识产权防御而生的NAP条款,开始建立外向型的知识产权战略和授权文化,并通过开放式经营,与苹果、IBM、 Linux社区等进行了知识产权协作。其改变了知识产权使用权分散的情况,通过建立知识产权组合技术开发部门,完善知识产权内部协作和指导创新。微软从文化入手,调整组织机构,将知识产权从法律资本升级为商业资本,完成了知识产权角色的初步转换。

3.3 集中式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有效解决知识产权界限模糊的问题,要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形成集中式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集中式的模式,能有效处理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的知识产权权属约定问题。在企业内部,集中式确保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决策地位,有效统筹其他部门的知识产权问题,可以对知识产权协作部门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相对于分散在研发部门、法务部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方式,处于决策层的集中式管理,对知识产权管理的全局视野站位更高,能够有效地推动知识产权协作,产生更大的企业效益。在企业协作过程中,集中式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制定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协作框架,有利于企业科学地判断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资产的匹配程度,有利于企业避免知识产权协作纠纷,有利于企业在知识产权谈判过程中获取更高的企业利益。此外,集中式的知识产权管理需要科学完善的体系。科学的管理体制要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配备相应的组织管理机制、制度机制、管理职能保障机制以及信息网络保障体系[9]。

3.4 健全的知识产权纠纷预警体系

对在相同领域且自主创新能力相当的企业而言,知识产权纠纷的后果就是两败俱伤,律师得益,因此,知识产权的纠纷应该采用预防为主的策略。科学的知识产权纠纷预警和风险防控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降低法律成本,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一是企业需要积极地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法律能够明确知识产权协作企业的知识产权归属,作为坚固的城墙避免知识产权纠纷的产生。在知识产权协作过程中,企业通过谈判达成共识,随后签署知识产权合作的协议条款。由于合作双方受法律条款的约束,企业双方能在不惧知识产权泄露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共享知识,将主要精力用于知识的新一轮创造中。二是企业需要运用多种技能、多种方法、多种资源开展知识产权纠纷预警。具体而言,需要做好知识产权信息搜集与传输,并做好信息的分析和识别以及危机评价和管理,形成目标明确、系统科学、信息化的知识产权预警系统[10]。三是健全的预警制度需要精细的知识产权协作管理流程。目前来看,知识产权协作产生的纠纷主要有权属纠纷、技术合同纠纷两类。为避免纠纷的产生,企业要做好知识产权查重、查新工作,避免重复研究浪费资源并产生纠纷。企业要以合同签署的方式明确知识产权权利归属,避免模糊地带产生纠纷。企业还要形成精细的管理流程,把项目实施和合同履行的每一个环节监管到位。

4 结语

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依靠自主创新模式推动企业创新,但部分走在前列的科技型企业,已经投入开放式创新的大环境,升级知识产权战略,形成知识产权协作机制。提出知识产权协作的基本要素、问题及对策是抛砖引玉,期望能为我国企业提供一种企业开放式创新中知识产权协作的中国情景,供参考对照和理论探讨。

猜你喜欢
开放式协作纠纷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