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伶俐,高 岩
(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2.常州市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江苏 常州 21300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高质量发展是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和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是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和协同创新成果的高质量转化。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下,一批标志性的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但高质量、原始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供给不够充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不够顺畅。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而发达国家为60%~70%[1]。作为成果转移转化和有效运用的关键环节——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国家出台相关实施意见,指出科技评价体系改革要全面发力,并明确要加快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2]。政、产、学、研、金等多元主体在科技成果评价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工作中应如何推进实施呢?对此,课题组采取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现场走访和专家访谈方式,与相关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等单位的相关同志进行深入交流,共同研究这一重要问题。
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行先试省份在评价制度、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等方面有诸多可借鉴之处,表现在有完善的立法保障、评价主体走向多元化、不同程度引入第三方评价、推行市场化评价、评价人员有资格证、注重成果评价后的商业化应用等。
美国科技评价有详细且明确的立法保障、完善的科技评价体系,评价制度较完善,评价机构有政府型、民间型。其中,民间型是政府外包服务模式,政府承担经费、机构代理评估,两者相互监督[3]。以色列拥有世界领先的大学研究成果商业化机制,所有高校和公立的科研机构均设有技术转移公司,在学术界、企业界、投资界及工业组织之间建立桥梁,使各方都能各取所需,促使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成功商业化,这归功于科技创新行政体系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完备,多层次的风险投资机构覆盖全链条需求以及技术经纪人资质体系完善等[4]。法国科技评价具有完善的法律保障,注重事前评估,评价人员须持国家统一的资格认证,评估活动公开透明、公众可查询,应用类科技成果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引入市场机制进行评价。英国建立了地区性的企业联系办公室作科技评价机构,以政学企合作互动机制构筑强有力的成果转化有机体。日本出台科技评估法律法规,建立较强的第三方评价制度,重要研究成果会在互联网广泛征求意见[5]。
部分先行先试省份出台科技成果评估地方性规章或地方服务标准规范,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聚焦地方经济、特色产业开展科研活动,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典型代表:青岛作为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改革单位,围绕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挂牌交易、拍卖、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等方面出台了4项地方服务规范,建立了政府-行业-评价机构-科技评估师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发布了国内首个应用技术类成果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出版了科技成果评价教材,为全国推动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积极贡献青岛做法和模式,在全国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6]。浙江通过出台政策解绑、数字技术赋能,形成评价改革浙江模式:一是构建交易、成果、需求等多功能、多主体、多环节,线上线下贯通的网上技术市场3.0版,松绑科技成果资产评估;二是围绕高校院所职务成果转化,精准出台政策、建立全流程监管机制、简化交易审批流程,助力职务成果高效转化、可观收益;三是借力数字化技术,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资本化模式,推进金融投资评价改革。四川重点围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高校、科研院所先行先试,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激励机制,一批深锁闺中的专利推动四川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江苏省深入贯彻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中介机构等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实践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改革与创新模式,为推动江苏省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规范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促进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江苏省制定出台了诸多促进技术交易“真金白银”的利好政策,如《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科协及所属科技社团科技服务职能的意见》《江苏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江苏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等。2017年,成立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多部门通力合作,通过搭建线上平台、汇聚服务机构、完善“省市县”三级技术转移体系、培养技术经理人队伍等方式,多措并举让科技成果更快落地生根出实效。依托江苏“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联盟、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和长三角高校技术转移联盟等创新组织,推动创新资源整合共享、促进人才交流合作、推动科技攻关和成果应用,提升江苏省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和绩效。
据江苏省财政厅统计,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自2004年设立以来,聚焦半导体芯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和民生科技,累计立项支持2 156个项目,累计投入192.26亿元,获得授权发明专利万件以上,入选企业结项后在规模、产品性能、产品市占率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升。据110家受访企业反映,在做科研时对当前和未来市场需求均会不同程度关注,92.73%的科技成果为专利,源于自选课题成果88.18%,产学研合作成果66.36%,政府科技计划成果20%;平均科技成果转化率为71.1%;近3年科技成果转化成功案例1~5项的占47.27%;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用于技术开发78.18%,应用研究17.27%,基础研究4.55%;现阶段手上持有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处于专利持有阶段52.73%,转化应用48.18%,中试43.64%、产业化30%。
近年来,江苏大力支持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与科技企业强强联合,联合共建了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部署了一批联合攻关项目,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江苏省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据了解,全国15.1%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省,纳米科技、超级计算、生物医药、物联网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创新水平位居国际前列。以科技创新产出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合同成交额来看,江苏省技术合同市场繁荣发展。2021年,江苏省技术合同登记82 555项、成交合同额3 013.56亿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43.79%和29.02%,成交额继续位列全国第3。
鉴于科创企业在与学研方进行技术创新研发中资金投入大、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以及在科创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7],江苏省通过建设各类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硅巷、创业特别社区,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英雄汇等特色各异的活动,对接国内外知名创投、风投机构考察、洽谈合作,为草根创客、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落地。此外,江苏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政策,一直推动“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模式,积极推出“苏科贷”“云知贷”“支农支小”等各具特色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还有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百亿融资行动、知识产权债券产品等金融产品创新试点,致力打通融资痛点,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让“知识、知产”变为“资产、资本”。
科技成果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通常涉及知识产权、技术开发、法律财务、企业管理、商务市场等要素,这对参与科技成果评价的机构和人员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8]。调研发现:认为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成果评价和转化方面人才的有45.55%;成果技术不够成熟的44.55%;资金投入不足的34.55%;成果偏离市场需求的22.73%。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科技评价经验做法和国内部分省份先行先试做法,发现江苏省在科技成果评价和成果转移转化上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瓶颈难题需破解。
目前,江苏省大部分评价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时,评价对象以政府科技计划内项目为主,评价目的是服务于政府科技管理需要,对实际用户、市场的需求方、同行认可等其他评价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够。因江苏对不同类别的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评价管理规范等要点暂未出台具体文件加以明确,加上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以同行评议为主,评价方法偏主观性,对评价结果客观性有影响。
目前,负责江苏科技成果评价、成果转化工作的机构主要是科技管理部门直属的事业单位(侧重立项和结项时的科技成果鉴定)、行业协会(侧重所属行业技术攻关成果认定)等。由于缺乏评价机构遴选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评价机构出具的综合评价结论难有公信力,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因评价需求不同,专家库征集要求和覆盖面也不同。一般采取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以单位推荐为主)、主动邀请或共建共享等方式。随着跨学科的科技成果蓬勃发展,专家信息库难以应时更新,加上评价工作人员能力知识更新不快,导致跨界或跨国领域的科技成果难以匹配合适专家。此外,第三方评价机构因专家筛选技术手段和监督考评机制不完善,缺少对评价专家进行“反评估”。
目前,我国尚未对科技成果评价从业人员设置从业资格考试等门槛,评估人员专业性难以评定。科技成果专业评价从业人员数量总体缺乏,专业化程度亟须提高,尤其是科技评价工程师职称序列亟需列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职称序列,按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利于稳定人才队伍,培育一批专业化科技评估人才。
从江苏省科技成果评价存在的瓶颈难题看,大多是我国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亟须破题的关键点。为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实现成果供给与实际应用的有效转化,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前提是必须做好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为此,江苏需要从顶层立法保障、评价体系构建、评价机制创新、评价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改革,尽快形成“江苏模式”。
江苏可先行先试出台江苏省科技成果评价法,以立法形式保障科技评价活动的权威性;研究制定江苏省科技成果评价办法、科技成果评价流程标准规范、专业机构遴选和绩效评估管理办法等文件,推进专业机构试点改革,加强成果评价政策保障。发展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强化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和苏南地区技术交易分中心功能,构建多元化科技成果市场交易定价模式。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有关资产评估管理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支持江苏省产研院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并适时推广。
参照国外发达国家评价指标体系,立足江苏实际,对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等不同类别的科技成果,构建一套兼顾定性定量、模块化、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注意评价指标要综合全面,评价方法要精准细分,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具体为:借助数字化技术支撑,线上线下互促评价;事前事后评估兼顾,聚焦早期科技成果,以评价促进成果成熟化;围绕专利申请前评估,以评价补足模式缺陷;面向科技招商引资引智的产业化可行性,开展评审评价[9],以期通过科技成果评价把优秀的成果优先赋能中小企业,对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真正起到积极作用。
基于构建政产学研金多元主体的评价体系,完善专家入库标准、专家遴选规范,建立专家库定期更新机制,以满足不同需求、不同领域的成果评价要求;完善成果评价监督机制,要求专家、从业人员、专业机构三方专业服务、诚信履约,保证评价工作的有序性和严肃性;依托国内高校或第三方专业机构,加强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双培训、技能考核和资格认证等能力提升工作[10];培养和引进一批既懂经济、技术,又懂商务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壮大成果评价人才队伍,提高成果转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由多元化主体参与评价的科研成果,建议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委托方进行持续跟踪,关注其对综合评价意见的执行落实、申报获奖和知识产权、成果应用转化、吸引金融资本等的情况,延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宽度和高度。建议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拓展科技成果评价报告应用场景,包括:把科评报告作为研发人员升职评级的重要参考;把科评报告作为市场了解科技成果的主要抓手;把科评报告作为协助园区招商和产业准入的重要支撑;把科评报告作为支持项目立项和专项资金发放的必要条件;把科评报告作为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的主要判据;把科评报告作为推进产融合作和成果转化的必备要素。
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为确保科技成果评价的独立性、公正性和适用性,最大程度发挥好科技成果评价杠杆作用,江苏省针对四大关键难点,基于构建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体系模式,探索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路径和对策,以此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产出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科技成果的实际市场价值,促进江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