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农垦加来高级中学 王 玥
地理现象是自然和人文的综合现象,在研究地理环境时不能只着眼于某一要素,而是要从多个要素共同出发,以综合思维来进行研究。综合思维是地理的一种思维方式,包括知识、观念、方法等,可将其概括为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情改进教学方式,在地理课堂中尝试融入乡土素材,利用乡土素材的真实性从多角度、多层次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乡土地理是一个区域地理的综合体现,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涉及气候、地形、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海南省乡土资源丰富,有海岸地貌、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骑楼建筑、民族建筑船形屋、国家航天发射场、树皮衣服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谣等,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素材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既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知。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对知识原理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海南众多中小学纷纷根据周边的特色乡土资源开设校本课程或将乡土素材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科特性尝试在综合思维背景下将乡土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对家乡的认知与热爱,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地理环境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对多种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是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时可适当根据乡土素材设计情境课堂,用学生熟知的乡土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分析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把课本的知识原理应用到生活生产中,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例如在教学2017年人教版地理教材“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部分内容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理解并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生活中地理现象”,为了能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地理现象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教师可引入具有海南特色的“儋州东坡书院、海南冬季瓜菜基地、海南新能源汽车推广和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等乡土素材创设情境课堂,以嫦娥奔月着装引入到结尾设计“飞天”舱外服的收尾呼应,在教学中将情境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层层设问理解各乡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设计片段——嫦娥的“海南一日游”:
(诗歌组)(播放视频:学生A在东坡书院里介绍东坡书院,并提出问题)
首先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东坡书院!儋州市中和镇的东坡书院始建于北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讲学场所,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书院大门轩昂宏阔,院里古林幽茂,群芳竞秀。载酒亭、载酒堂、奥堂龛等建筑古色古香。
熙宁九年中秋,苏轼面对一轮明月写下了《水调歌头》,其中有一名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提问:你能用地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说“高处不胜寒”吗?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的知识,思考并发言。
教学意图:1.结合海南的特色,并采取播放学生导游解说东坡书院布局视频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2.以身边的事物为例,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饮食组)(播放视频:学生B在海南冬季瓜菜基地的西红柿大棚旁边介绍西红柿的食用功效,并提出问题)
和美丽的嫦娥一起旅游,当然离不开美容养颜的话题!今天的午餐菜谱里有西红柿,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可维护肌肤健康,有养颜美容的功效。作为中国的冬季瓜菜生产基地——海南,现在我站在海南冬季瓜菜生产基地的西红柿种植大棚里,我身后种植的是一排排西红柿,咱们冬季出产的西红柿大部分在大棚里种植。
提问:你能说说为什么大棚在冬季保温作用显著呢?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的知识,思考并发言。
教学意图:教会学生学会运用温室效应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交通组)(播放视频:学生C站在新能源汽车的旁边,介绍新能源汽车并提出问题)
午餐过后我们接下来准备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文昌航天发射场。在这途中我们要使用的交通工具是新能源汽车。现在海南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人数越来越多了,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要小于传统的汽油汽车,且能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比例。传统汽油汽车的汽车尾气排放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增多则会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
提问:请问大气的保温作用越强越好吗?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背景下,作为时代新人的中学生,除了出行使用新能源汽车外,我们还能怎么做呢?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的知识,思考并发言。
教学意图:1.观察身边生活的现象思考大气保温作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树立全球观念。2.同时结合现今海南省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讨论中学生该如何做?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返程组)(播放视频:播放学生D介绍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视频并提问)
最后一站我们到达了海南省文昌市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它是中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
2020年11月24日,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五号火箭成功把以嫦娥命名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送上月球并采样返回,这也是人类时隔44年后再次完成月球取样。
提问:你能说说文昌发射基地选址有哪些优劣势吗?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的知识,思考并发言。
教学意图: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我国的航天发射场的选址依据,了解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地理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下进行不同的演变发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时空方面着眼,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进行综合思维的渗透。新课程改革下地理课程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些课程内容设计多种学科知识,在这背景下很多学科都进行了多层次、多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例如“土壤”这一课程内容,其涉及的知识点涵盖地理、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讲授这节内容需要把涉及到的这些学科知识点都联系起来,因此笔者联合物理和生物老师一起集体备课,结合乡土素材进行融合课程的教学设计。采集校园及周边冬季瓜菜基地的土壤,让学生对基地的土壤进行初步介绍,然后以土壤为主线,从观察土壤、分析土壤的形成和土壤的养护三方面入手进行多种学科融合的课堂设计。在这种多学科融合的课堂下,不同学科教师对各个教学任务进行学科讲解,采用的方式多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利于学生多方面思维的培养,融合课堂既能延展教师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融合课堂“土壤”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物理学科的体验活动为:出示当地、四川、河北、黑龙江的土壤块,自上而下观察颜色、用秤称出重量、放在酒精灯上燃烧然后盖上玻璃片观察上面的水珠、再次称重量、放在水中搅拌后静置观察沉积物,进行详细的土壤观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地理实践力。
地理学科的观察活动为: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从海南一路向北到黑龙江,沿途的土壤颜色的不同变化。2.出示图片,观察周边冬季瓜菜基地的土壤在不同时间的不同颜色变化。3.讨论活动:热湿气候、暖湿气候和冷湿气候下对应的土壤类型以及土壤的成因。4.分析周边冬季瓜菜基地土壤主要的形成因素及土壤变化现象的主导因素。在这个活动中,从土壤的颜色及时空变化出发,了解土壤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生物学科“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的认知活动中,教师提供土壤酸化危害的案例说明海南过去出现的土壤问题、现在存在的土壤问题、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土壤问题、不同地区出现的土壤问题,并说明通过施用石灰、有机肥、生物菌肥和土壤改良剂等方式养护土壤的可行性。在活动中立足于生物学科的角度对土壤形成施以详细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利用规律改造自然的意识,渗透人地协调观。
地理知识是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融合,每个地方在不同的地理要素影响下形成不同区域的景观差异。在地理教学中,注重由一般方法到特殊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一般的地理原理出发,探究本区域的地理现象。针对各地方的差异性,笔者立足地方实际,针对课程内容选取适合的乡土素材进行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例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程内容涉及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举措。海南省管辖众多岛屿,海岸线绵长,海南岛四面环海,海洋资源丰富。笔者学校所在地是海南省最大的海洋渔业县,周边海域独有被称为“珍稀瑰宝”的白蝶贝,是我国重点保护贝类之一。学生对周边的海域并不陌生,立足于当地的海域实际进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用当地特色案例来替代教案给的大众化案例,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理解海洋知识,从而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有深入的思考。
在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中,面对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现实,教师可以提问我国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让学生根据手上拿到的资料卡,小组合作讨论,并派代表简略说说白蝶贝保护海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播放增殖放流和人工养殖的视频,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学科视野,再进行小结和升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采用陆基繁育-远海复壮新模式,解决了白蝶贝养殖成活率低的难题。从传统培育方式到新模式养殖,既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民族复兴的进步。
在这一活动中,完成本课的教学意图:1.从保护海洋生态的宏观层面到白蝶贝保护措施的微观层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2.通过学生的简述,培养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白蝶贝保护海区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的认识,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3.以相关例子渗透科学发展观,进行生态文明教育。4.从科学技术进步升华至民族复兴,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强调学生要认真学习,为投身伟大事业准备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地理学科的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显性及隐性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乡情,挖掘乡土素材中的育人价值,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背景下,借助乡土乡情素材,在地理课堂实现学科育人和思想育人并举,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例如在教学“保护海洋生态,维护海洋权益”时围绕海洋生态是什么,海洋生态的破坏和保护、维护海洋权益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了解我国的海洋生物、海洋发展经济状况等,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奋斗历程;面对海洋生态破坏和保护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讲述南海仲裁案和三沙市的设立,明确领土权利和海洋意识教育,维护海洋权益,最后渗透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背景下学生个人应该要担负的重任,从大尺度落到小尺度,进行家国情怀教育。
乡土乡情的地方特色性让学生感到亲切,从乡土乡情中挖掘育人价值,既能培养学生注重观察生活,又能“从身边事讲大道理”进行德育教育。乡土乡情的独特性也使得育人的指向性更加明确,比如学校周边的海南岛解放战役主要登陆点、红色革命基地的特色建筑民居等,正值建党百年华诞,在一些相关的课程比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选取这些素材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设计,既是知识教学融合也是课程思政融合,既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也有利于实现全方位育人。
综合思维不是简单地把整体、时间、空间观念整合到一起,而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关系。在引用乡土素材的地理课堂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