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结合育人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2-03-02 04:10肖素芳
教育观察 2022年34期
关键词:科教人力资源管理

肖素芳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一、引言

2018年,《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1]学习的三步阶梯模型表明,学生的学习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学习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学习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用科研引领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思维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现阶段该门课程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知识框架,打好专业基础。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多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忽视了科研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对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及专业素养的提升,也无法满足当下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知识面广、理论性强等特点,如果课程设置不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在该课程教学中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在教学中引入科研,用科研引领教学,使教学拥有更多的鲜活内容,使学生在接触成熟知识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同时,有利于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在学生心中埋下创新的种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奠定基础。因此,本文基于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模式,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潘际銮院士曾说:“光搞科研不搞教学,可能在专业领域里越走越窄;光搞教学不搞科研,提高不了真正的教书育人水平。”[3]这句话一语道破了科教结合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发现有趣问题,启发科学研究;科研反哺教学,研究引领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对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认识不够充分,常常将科研和教学分割开来。部分教师认为做科研至少是研究生水平的学生的事情。于是把本科教学思想固定在了最基本层次——讲授知识上,使学生的学习层次只能保持在最基本的层次——学习知识上,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饱满,课本上的知识足以满足课堂需要,因此,教师上课时基本按照书本知识框架进行讲解。书本上的知识是已经完全成熟的知识领域,更为注重阐述概念、解释原理,尽管这些内容和知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构筑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结构框架,但过于成熟的知识和理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学习的启迪,以及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到教育教学中,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鲜活,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另外,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会适当引入案例,但由于学生不具备社会和工作经验,并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案例情境,导致案例讨论不充分。因此,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方法,缺乏创新思维,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4-5]

(二)科研与教学脱节

科研与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科研与教学的脱节使科研和教学变成相互抢夺教师资源(时间和精力)的对立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的研究方向与所教授的课程不一致,导致教师很难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缺乏科学研究的引领,教学也缺少了很多鲜活的内容,因此,较难实现科教协同育人的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展示科学研究的思维严谨性和创新性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并参与科学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科研与教学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三)考核方式单一,不注重过程考核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核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虽然在最终成绩中设置了平时成绩,但平时成绩考核一般以考勤、课堂上是否积极回答问题为主要指标,体现不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近年来,教师逐渐开始重视过程考核,但过程考核的形式依然需要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及课程目标不断进行完善。[6]如何设计过程考核形式及过程考核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凸显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举措

(一)成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科教结合育人课题组

鉴于目前承担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部分教师的研究方向与人力资源管理不相关,不能很好地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因此,有必要成立科教结合育人课题组。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任教师的基础上,通过自愿报名及引导承担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师参加等方式,确定该门课程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课题组成员,成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课题组。课题组组长必须由教学方向与科研方向均为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方向的教师担任,课题组成员应牢固树立科教结合育人理念,重新制订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每次开课前,课题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程目标进行讨论和调整,并根据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完善。每次课程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对本次开课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具体来说,每次开课前两个月,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基于科教结合育人理念,确定课程目标,规划每个章节的授课内容,包括重点、难点及可以进行科教结合授课的知识点等;对课题组每个成员进行任务分配,每个教师对相关章节可以进行科教结合授课的点进行梳理,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每章节的教案设计,并制作课件,准备相关学习资料;课题组全员开会,根据课程目标和课时要求等,对各自负责的章节进行校对和整合,确定最终的教案、课件,以及上课要用到的学术资料等;课程结束前两周,课题组成员进行结课前学生课程反馈调查问卷设计,并于结课当天发放调查问卷,让学生匿名对本次课程进行评价;课程结束后,课题组根据自己的上课情况及学生的问卷反馈,对本次授课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开课做好准备。

(二)科教结合育人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

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了解非常粗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没有技术性和价值性,感受不到其内在魅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课程设计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上课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根据课本整体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并将整体目标进行分解,设定各章节的教学目标,这样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其次,教师挑选教材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和知识进行讲解,对不太重要的知识通过线上课程安排学生在其他时间自行学习,并提前设置好相关考核要求,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结构和框架,同时能够突出重难点,有利于让学生掌握重要知识。再者,根据各章节的教学目标,选择与该章节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研究范式和研究规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整体目标是帮助管理者、管理类学生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了解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帮助他们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架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沟通表达能力、创新思维、文献分析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等。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以教材上区分的章节知识进行讲解,而是应该融会贯通,将知识串联起来,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以董克用、李超平主编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五版)教材为例,第一章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与第二章中的人性假设理论可以合并为一个专题来讲,整合书本知识及文献《人力资源管理百年:演变与发展》[7],将书本知识与最新文献、理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教师上课时强调组织文化对组织发展有着各种重要作用,由于学生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对此一知半解。如果教师上课时结合相关文献如《组织文化对组织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8],就可以帮助学生具体理解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或组织发展的影响机制,并让学生知道原来平时所看到、听到的概念都可以科学研究的形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教师在讲到员工招聘的重要意义时,将《新引进的研发人才为何留不住——一项大数据与经验取样法的研究》[9]推荐给学生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从招聘信息质量的视角理解人才流失的原因,使问题更加具体化,同时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研究方法,感受到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价值。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兴趣、树立专业信心,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研思维的熏陶,在学生心中埋下创新的种子。

在教学形式上,基于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理念,教师可以采用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形式。课内,一方面,选取一些经典文献在上课时结合知识点与学生一起研讨,增强学生的文献分析能力,并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度;另一方面,将其他收集好的相关文献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基于文献进行研讨和分享,并提交相关读书笔记,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文献分析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及学术研究能力等。课外,可以基于科研项目或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成立项目研究小组,让学生基于项目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文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等,真正实现科教结合育人的目的。

(三)科教结合育人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考核体系构建

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因为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传统的试卷考试很难测出。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过程考核包括内容。第一,课内教学安排。一方面,任课教师在课堂上结合知识点与学生共同研讨相关文献,学生的课堂表现(如积极阅读相关文献、跟着任课教师思路积极回应等)是重要的考核指标。另一方面,学生对任课教师提供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解读。学生以小组(4—5人为一组)为单位对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解读,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团队研读,并制作相应PPT,待任课教师讲授到相应知识点时,由小组进行该文献的汇报。以团队形式解读相关文献,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学生各自的长处,遇到问题时可共同解决。解读课程相关最新研究成果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了解相关前沿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研究思想、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形中启发学生的科研思维,并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课外教学安排。基于项目的科学研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会,让学生将近期的文献阅读情况或相关研究成果在团队内进行展示,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树立科研信心。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提交项目相关文献综述或项目主题相关论文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整个学术研究过程。鉴于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计划考研,但对科研的认知较为粗浅,学生在参与研究项目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自我评估,判断自己是否真的能潜下心来做科学研究。而对真正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来说,提前接触科研项目也可以为其积累经验,提升其学术素养,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第三,学生撰写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书。学生通过在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对科研有了一定认识和感触,创新项目的撰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选题、构思到写作再到修改,感受整个项目撰写的流程,了解科学研究的范式和规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可以为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奠定基础。第四,课堂参与情况。积极的课堂参与是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认真回答任课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启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另外,对其他小组分享的文献进行研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也是提升科研能力非常好的方式。第五,学生的文献阅读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分享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相关学术成果以供学生阅读,并要求他们撰写和提交读书笔记,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增强学生对科学研究成果的领悟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帮助学生对书本上的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提高其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核心内容。科教结合育人的理念自提出以来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应该顺应时代要求,基于科教结合育人理念优化教学改革,用科研引领教学,在教学中发现科研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猜你喜欢
科教人力资源管理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