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翊,李有兵,邢 瑜,和青山,陈瑞光,岳 琳
(陕西省铜川市园艺工作站,陕西 铜川 727031)
大樱桃素有“春果第一枝”“黄金种植业”的美誉,是北方落叶果树中经济效益最高的树种之一。铜川地处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多种北方水果的最佳优生区和适生区。多年来,铜川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加快以苹果、大樱桃为主的水果产业发展,显著提高了果农的生活水平,有效改善了果区的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加快推动铜川大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樱桃铜川综合试验站通过走访行政主管部门,咨询专家学者,与果农座谈交流,发及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铜川大樱桃产业进行全面调研,基本摸清栽培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包括铜川在内的整个西北地区樱桃产业发展起步较东部沿海地区晚。铜川大樱桃栽培起源于新区陈坪村。该村于2000年开始引种栽培大樱桃,受极高种植效益的拉动发展迅速,目前已辐射王益区、耀州区、印台区等4个区(县)。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铜川大樱桃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当地现代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铜川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示范推广种植大樱桃等特色时令水果。经过多年持续发展,大樱桃种植面积达到1 240 hm2,其中挂果园面积860 hm2,产量突破1.2万t;建成百亩以上大樱桃生产基地14个,面积239.3 hm2,主要分布于新区陈坪、耀州区小丘、王益区塬畔、印台区周陵等地。大樱桃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推动多元化水果发展格局的形成,满足了市场多样化消费的需求。
铜川大樱桃栽培品种包括‘早大果’‘秦樱’‘红灯’‘龙冠’‘美早’‘先锋’‘萨米脱’‘艳阳’‘雷尼尔’‘俄罗斯8’‘宾库’‘布鲁克斯’‘吉美’‘拉宾斯’等30多个,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早大果’‘美早’‘红灯’‘布鲁克斯’‘萨米脱’等品种。近几年先后引进德国‘雷洁娜’、捷克的‘科迪亚’‘塔玛拉’等新优品种,在各地栽培表现性状良好,已在一些地方开始示范推广。品种表现上,‘早大果’成熟早,果皮韧性强,裂果少,果汁多,酸甜可口;‘红灯’果个大、成熟早,风味浓;‘美早’风味酸甜可口,耐贮运,商品性高;‘布鲁克斯’果个大,肉质脆硬,汁液丰富,含糖量高,但易裂果;‘萨米脱’果形好,产量高,果肉硬,耐贮运。‘雷洁娜’‘科迪亚’‘塔玛拉’是欧洲优良的晚熟樱桃品种,果个大,硬度大,抗裂果,果汁丰富,风味浓郁,口感较甜。樱桃大多品种是异花授粉,生产中通常采用多个品种,互相搭配授粉。
铜川大樱桃应用的砧木包括大青叶、马哈利、吉塞拉系列、ZY-1、‘考特’等,其中大青叶为乔砧,ZY-1、‘考特’、马哈利为半矮化砧木,吉塞拉系列为矮化砧木。生产中以马哈利、吉塞拉系列应用更多,分别占40%~50%,其他砧木占10%以下。从生长表现看,马哈利、吉塞拉系列砧木均具有相对明显的优点,以马哈利为砧木的根系发达,树体生长健壮,成龄树早果丰产性好,耐盐碱,抗寒,抗旱,抗根癌病,适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栽植;但如果土壤管理不当,根系易遭受地下害虫特别是金龟子危害。吉塞拉系列为矮化砧木,早果丰产性好,耐盐碱,抗根癌病,适合西北地区水肥条件好的地域栽植应用;但与樱桃品种嫁接成龄树小脚现象严重,进入丰产期果实偏小,树势易早衰。
主要包括乔砧稀植和矮砧密植。樱桃发展初期,以乔砧稀植栽培为主,砧木以大青叶等为主,栽植株行距3~4 m×4~5 m,树形多采用主干疏层形。其优势是树体大,个体产量相对较高;但挂果晚,管理不便,人力等投入成本高。从2010年以后,矮砧密植栽培逐渐兴起,占据主导地位,砧木以吉塞拉、马哈利系列等矮化、半矮化砧木为主,建园株行距以1.5~2.0 m×3.0~4.0 m为主,其中1.5 m×4.0 m居多。树形多采用细长纺锤形,个体小,栽植密度大,挂果早,丰产性好,便于机械化作业,大幅度减少人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近几年,大樱桃设施栽培模式在铜川异军突起,温室栽培成为反季节水果的新宠,防雨栽培成为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目前设施栽培模式已在铜川樱桃主要产区开始示范推广,但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设施栽培面积20 hm2左右,占比不到2%。
铜川地区果业发展仍以苹果为主,大樱桃作为小产业,受限于技术力量及设备,科研推广普遍是各级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附带工作。主要依靠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樱桃铜川综合试验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铜川果树试验示范站。
铜川大樱桃品牌建设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起步相对较早,2013年成功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先后荣获“陕西省著名商标”“中国最受市场欢迎的樱桃区域公用品牌20强”“中国十大好吃樱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荣登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经过多年的持续打造,已具备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铜川地区设施大樱桃上市时间集中于3月底至4月底,露地大樱桃集中于5月中下旬至6月底。受限于规模总量,以当地市场销售为主,部分销往省外。目前销售方面基本顺畅,正常年份的效益比其他水果相对较高。露地大樱桃售价30.00~40.00元/kg,666.7 m2平均收入近3万元;设施樱桃售价80.00元/kg,666.7 m2平均收入达到5万元。铜川神农生态农业公司‘布鲁克斯’大樱桃优等品,露地售价一直为120.00元/kg,设施最高达到600.00元/kg。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铜川樱桃面积不足1333.3hm2,产业规模偏小,受限于耕地资源和种植区域,产业发展空间不足;且现有大樱桃产业分散不集中,规模化程度低,产业聚集效应未形成,整体实力不强。
现有樱桃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产业布局科学依据不足,樱桃优生区、适生区没有明确划分;部分非优生区盲目发展,扩大规模,短期内形不成经济效益,影响产业持续发展的积极性。
樱桃品种较多,且品种间个体差异不明显,能持续获取突出效益的优势品种不明确;适地栽培研发不够,砧穗组合不优,缺乏适合本地的抗根癌病、抗盐碱砧木和优质、耐贮运、大果、色艳品种,尤其是极早熟、极晚熟品种稀缺,造成货架期短。
专门从事樱桃科研推广的机构短缺,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队伍和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围绕樱桃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的研发推广不力,良砧良种配套技术措施不到位,简易整形修剪、高效肥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果园机械作业等主推技术推广应用不足,土壤改良、果品提质增效难以持续。
近年来,铜川乃至整个西北地区低温冻害、持续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多发,围绕防灾减灾措施不多、能力不足,产业持续稳定增收能力不强;裂果、果蝇、流胶等病虫害多发,合理用药与果品质量安全矛盾突出。
与烟台、大连等地相比,铜川大樱桃产后处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基本没有预冷设施;专业化规范化的果品交易市场缺乏,分级分选方面仅有个别分选线,但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樱桃商品化处理和物流保鲜体系不健全,贮藏加工技术不成熟,深加工方面仅有科研团队进行探索性试验。
铜川大樱桃知名品牌不多,品牌建设远景谋划不足,内涵挖掘不到位;营销宣传模式单一,措施不多,力度不够;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融合不够,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乏力。
一是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中国是樱桃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全国大樱桃种植面积约23.3万hm2,产量约170万t。近年来,中国樱桃进口量一直大于出口量,2020年中国樱桃进口数量为46 769.2 t,中国樱桃出口数量仅为15.3 t。据专家预计,我国樱桃的栽培面积达到供需平衡尚有20万hm2的缺口。二是西北地区具备发展基础。铜川樱桃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发展经验,樱桃的种植效益优势也得到果农的普遍认可,持续加快发展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三是区位优势相对明显。与沿海传统产区相比,铜川为雨养区,樱桃花芽分化期适度干旱有利于成花;加之本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果实品质好;此外,干旱环境病虫害相对较少,有利于推广应用樱桃病虫害生态防控技术,具有生产绿色、有机果品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四是政策环境利于发展。以铜川为例,近年来全市大力实施“3+X”工程战略,通过“链长制”工作专班,积极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并将苹果和大樱桃为主的水果产业定位为全市现代农业首位产业,出台加快推进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全产业链加快推动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樱桃产业长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
建议铜川市结合当地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和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立足大樱桃生长发育特性,科学合理规划大樱桃产业区域布局,明确樱桃种植优生区、适生区,以发展设施栽培模式为方向,在新区、耀州区发展温室生产,以早熟品种为重点,抢占早期高价位市场,弥补鲜果早春市场的供应不足;在王益区、印台区发展拱棚、避雨棚,以防灾减灾为重点,发展中晚熟大樱桃品种,延长鲜果货架期。
目前国内大樱桃消费市场未饱和,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即国内市场供小于求,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仍有空间。建议在符合耕地利用政策前提下,突出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大樱桃的经济效益优势,树立良种、良砧、良田、良法配套和适地适树(砧木、品种)的建园理念,积极扩大樱桃产业规模。力争3~5年建成高标准大樱桃基地0.67万hm2,其中设施栽培面积666.67 hm2,辐射带动富平、三原等地发展大樱桃0.33~0.67 hm2,力争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产业兴旺的特色大樱桃优势产业集聚区。
依托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樱桃铜川综合试验站,加强国内外大樱桃新优品种引进示范推广,打造陕西乃至西北地区优质大樱桃种植资源圃,筛选适合各地的大樱桃品种,为大樱桃产业发展提供源头保障。立足铜川区域实际,以市场需求和生产效益为导向,大樱桃砧木以吉塞拉、马哈利系列为主,设施栽培发展‘吉塞拉5’‘吉塞拉6’,露地栽培发展‘吉塞拉6’及马哈利系列;早熟品种以‘美早’‘早大果’‘红灯’‘俄罗斯8’等为主,中熟品种以‘布鲁克斯’‘萨米脱’‘艳阳’‘雷尼尔’等为主,晚熟品种以‘吉美’‘科迪亚’‘雷洁娜’‘拉宾斯’等为主。同时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发展极晚熟大樱桃,着力构建品种优良、品质高端的生产格局。
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铜川果树试验示范站、铜川市果树试验站等各级科研推广机构,加强与科技型企业合作,集成完善标准化生产主推技术、大樱桃栽培技术地方标准体系,围绕主栽砧木、主栽品种和配套技术开展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重点示范推广砧穗组合、树形调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花果调控等设施栽培配套技术。建立健全樱桃技术服务体系,加大技术人才引进培育,加强协作交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聚焦气象灾害多发实际,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优化果区人工响应天气的作业布局,提升对气象灾害的预警能力;大力发展设施生产模式,加大避雨棚等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提高灾害防御应急处置能力;围绕大樱桃果蝇、流胶病、根癌病等,推广病虫害生态防控模式,积极开展设施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生态防控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提升抗灾减灾能力,保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