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陈词
人物档案
程书权:主任医师、传染病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广西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桂林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原主任
桂林医学院传染病教研室副主任
桂林市传染病与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重症肝炎与人工肝专家委员会委员
从事传染病与肝病临床治疗与研究 38 年。桂林市拔尖人才,十佳医生。获得省部级、地市级科研成果奖十余项,参加编辑出版传染病相关书籍 5 部,发表论文 300 余篇,科普文章 100 余篇。
记者问: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过程漫长,期间难免会合并或者发生其它疾患,如何应用其他药物?
程书权教授:慢性乙肝的治疗主要有抗病毒药物和保肝药物两大类,抗病毒的主要有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慢性乙肝患者可能存在一些其他疾病,应用的药物如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止痛药物、抗精神药物等等,尤其是很多中草药、中成药如具有活血止痛、软坚化积等方面作用的品种,大剂量或者长期应用可能出现对肝脏细胞的毒性作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在健康人群出现概率可能较低、程度较轻,但对慢性乙肝患者,服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机率和风险要远远的高于普通的健康群体,药物性肝损伤可以加重病情。此时,患者原本应用的抗病毒和保肝药物,绝对不能轻易撤除,而是要尽力保持或酌情增强。已服用的其他药物是否继续服用需要有专科医师评估后决定。
记者问:那伴有其它疾患时应该怎么做更好?
程书权教授:首先,应该告诫患者明确伴随疾病的治疗目标,类似乙肝的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和恢复肝脏功能,逆转肝纤维化,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乙肝合并其它基础或急、慢性疾病亦应有不同的治疗目标。如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平喘治疗、感冒的退烧、关节炎的止痛、细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等,力争短、平、快,显效即停。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一时难以停药者,需要尽量过渡到较小的维持量,以减轻对机体的不利作用。乙肝病毒感染形成的免疫紊乱还可以影响到胰岛细胞的功能,导致胰岛素合成不足,发生糖尿病,这种情况称为“肝源性糖尿病”。对此首先控制病毒和改善肝功能,从源头上减少炎症物质对胰腺的后续影响,比单用降糖药物更为恰当。再者,可降低血糖的药物虽然有很多品种,但能良好地控制血糖却又不进而伤害到肝脏功能的仅有胰岛素一种,因此乙肝合并糖尿病的最佳选择为胰岛素治疗而非口服降糖药物,尤其是已出现明显的肝纤维化或病程进入肝硬化期的慢乙肝患者。口服降糖药的另一弊端是血糖非常难以稳定,经常像过山车一般猛升猛降、过高过低,同样对病情不利。类似的情况还有“乙肝相关性肾炎”、“肝炎后再障”等,都是由于病毒感染后抗原-抗体复合物对肾小球基底膜或骨髓造成的继发性损害。其治疗除改善上述脏器功能之外,抗病毒也是控制此类特殊状态的釜底抽薪的措施之一。
记者问:伴随有其它疾病的乙肝病友在用药方面有什么要求呢?
程书权教授:用药品种尽量单一,避免过多过滥使用。合并乙肝的伴随疾病,其治疗不同于单独有某一疾病的人群,因为前述肝功能已经有潜在受损的前提,过多、过滥地运用一些不必要的药物,或者是擅自增加剂量、延长疗程,或者是多品种、大包围式地应用中西药物,势必增加肝脏的负担,降低肝脏的解毒功能,甚至诱发肝功能不全,从而增加药源性疾病的出现概率。肝病患者还要远离各种含食品添加剂、人工色素的食品。许多保健品如番茄红素,补益制品,各种名目繁多的蛋白粉等等,因为正常饮食中摄取已经足够,过度补充反对机体有害尤其是肝功能。
记者问:有了伴随疾病用药期间应该如何进行监测?
程书权教授:伴随疾病开始治疗前,患者应将自己的乙肝病情和用药情况及时详细地告知经治医师,使他们在处方施药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采用有伤肝可能的药物品种,还能够为患者提供出切实可行的规避用药风险的建议。用药治疗期间患者应该密切注意小便的颜色,尤其是清晨起床时的第一次小便,注意精力、体力、耐力以及睡眠、食欲等状况,肝功能出现下降时这些方面可能会有异常体现。需要注意酌情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一旦出现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需要及时减量调整或者停用相关的药物,避免出现严重的药源性疾病。
总之,慢性乙肝患者只要良好地控制了病毒的复制,定期复查,酌情调整治疗药物,生活、工作完全可以恢复到常态,一如常人。但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尤其需要接受其它药物长期治疗时,宜警惕肝功能的改变,不能像未患乙肝的正常健康人群那样随意,但更不能因噎废食,随意停用抗病毒药物。无论如何,被乙肝病毒在肝内打上烙印后,原本正常的肝脏代谢功能可能有许多方面的认知已被乙肝病毒感染所颠覆,临床万不可疏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