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下早期运动干预对下肢肌内静脉畸形术后患者的效果*

2022-03-02 02:15:10胡光珍田鑫鑫郭晓楠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疼痛感下肢协同

黄 静,胡光珍,田鑫鑫,郭晓楠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血管瘤科,郑州 450003)

静脉畸形(VM)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1]。早期大部分VM患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一般患者是由于出现疼痛症状后才就诊。故下肢肌内VM患者病情确诊时瘤体体积较大,侵犯范围广泛,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下肢肌内VM切除术虽然可有效切除瘤体,但由于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围术期患者存在较重的心理压力,术后疼痛感明显,长时间卧床不利于肢体功能恢复[2-3]。协同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变革、发展的产物,将Orem理论作为护理基础,包括2个以上学科相互协作,为患者提供跨学科护理干预[4]。基于此,为进一步探究下肢肌内VM切除术后协同护理模式下早期运动干预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81例下肢肌内VM切除术患者研究,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护士密切观察患肢表面皮肤的活动功能、感觉、温度、颜色等,一旦发现压痛、触痛、局部丘疹、坏死、发黑等症状,应及早告知主治医师,并配合主治医师予以对症处理。护士采用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量表评估患者疼痛感,对于≤3分的患者,可通过改变体位、看电视、听音乐、深呼吸、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提高机体疼痛阈值。对于>3分的患者,遵医嘱予以镇痛药物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协同护理模式下早期运动干预。①建立协同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康复医生、心理咨询师、营养师以及主治医师组成,组内成员工龄均在5 a以上,受过专业培训,为患者提供多学科交叉式的护理服务。护士长担任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控制、协调、反馈、落实小组工作。②心理护理:由心理咨询师护士根据患者性格特点、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展开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护士多向患者介绍既往成功治愈的下肢肌内VM案例,予以足够的安慰、鼓励、支持,同时鼓励家属予以患者真诚的照护、关爱,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支持,提高患者治疗的意志、信心。③健康教育:护士以微信、海报、文字等方式向患者介绍VM切除术相关知识,语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保证不同学历的患者均可理解、接受,及时以自身专业知识解答患者疑问,提高其对VM切除术的认知度。④运动干预:被动运动:术后24 h,护士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肢体被动运动,抬高患者双腿10 cm,停顿5 s后,轻轻将双腿放下,重复运动4次为1组,每日训练3组。踝关节进行被动背伸训练以及转动训练,重复运动4次为1组,每日训练3组。被动运动应做到准、慢、轻,如果期间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停止运动并进行对症处理。共锻炼7 d。主动运动:指导患者在床边进行脚趾散开运动、腓肠肌收放运动、膝关节屈伸运动、臀大肌主动收缩运动等,以上运动均缓慢完成,每个动作重复训练10次,每日训练3次。运动期间护士在旁做好指导工作,告知患者不可过猛、过快,防止发生意外。共锻炼7 d。

1.2.2 观察指标 2组护理效果均在护理7 d后评价,观察指标包括:①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粗分×1.25=标准分,粗分分界值为40分,标准分为50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5]。②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6]:正向计分题A、B、C、D按1、2、3、4分计;反向计分题按4、3、2、1计分。反向计分题号:2、5、6、11、12、14、16、17、18、20。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3分。③VAS评分[7]:以长为10 cm的距离定义疼痛,轻度:1~3分(1~3 cm),中度:4~6分(4~6 cm),重度:7~9分(7~9 cm),剧烈:10分(10 cm)。④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系统(AOFAS)评分[8]:包括足部对线、踝-后足稳定性、后足活动、前足活动、异常步态、地面步行、最大步行距离、功能和自主活动、支撑情况、疼痛,总分为100分,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⑤患者满意度:主管护士向患者发放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术、护理方法、护理效果等。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16,信效度良好。总分100分,非常满意≥80分,60~80分基本满意,≤60分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患者干预前后AOFAS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AOFAS评分比较分)

表4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VM是临床极为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胚胎形成或者胎儿发育时期脉管系统发育异常所致,好发部位是四肢,部分患者也会发生于颜面部,以疼痛为主要症状[9-10]。大部分VM患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当出现典型下肢疼痛症状时,瘤体体积已经较大,只能通过手术切除治疗[11-12]。下肢肌内VM会导致跟腱挛缩、踝关节强直或者畸形等,降低患者自理能力,对其生活、工作等均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13-14]。VM切除术虽然可通过切除瘤体病灶,改善患者病情,防止疾病进展,但术后护理措施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具有直接影响[15]。

临床常规护理存在被动性、单一性、盲目性等特点,护士通过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对患者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重视度较差,不能及时疏解患者心理压力,整体干预效果一般。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协同护理在缓解下肢肌内VM切除术患者术后不良情绪、疼痛感方面效果显著。分析如下:协同护理将健康教育、护理指导、身心护理等融为一体,以责任制护理作为护理基础,鼓励患者以及家属积极地参与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协同护理干预下护士通过主动沟通、交流等方式,了解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根据个体差异性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时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VAS量表评估患者疼痛感,避免盲目使用镇痛药物,对于疼痛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减轻疼痛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提高了疼痛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AOFA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下肢肌内VM切除术患者术后实施协同护理模式下早期运动干预,可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分析如下:协同护理模式下早期运动干预鼓励患者及早展开运动锻炼,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护士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新陈代谢,避免血栓形成,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避免韧带挛缩、肌肉萎缩、跟腱挛缩、关节僵硬等,提高患者行走稳定性,帮助患者及早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12%)高于对照组(72.50%)(P<0.05),表明下肢肌内VM切除术患者对协同护理模式下早期运动干预的满意度、认可度更高。分析如下:协同护理模式下早期运动干预加强了患者、家属、护士之间的沟通、联系,构建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以支持者、协调者、教育者的身份,对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予以患者最大限度的心理、生理等多方面支持、鼓励,提高患者对疾病、手术的认知度,及时纠正错误认知,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专业性、责任心,更加信赖护理人员,对于构建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总之,下肢肌内VM切除术患者术后采纳协同护理模式下早期运动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及疼痛感,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疼痛感下肢协同
新材料作文“疼痛感”模拟实战
材料作文“疼痛感”升格指导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38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