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仪 曾振华 邓硕 顾新珠
三叉神经痛是指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的阵发性剧痛,传统治疗效果不佳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且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但术后残余痛达20%[2-3]。根据三叉神经分布的疼痛区域,选择外周支、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后再行患侧的外周神经射频治疗,减少残余痛的发生,也可以减少由于反复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引起的并发症及后遗症[4]。目前,将三叉神经外周支联合半月神节射频减少三叉神经残余痛发生的临床研究较少[5-7]。本文探讨三叉神经外周支联合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
1.1 临床资料 2013年12月至2018年11月选取本院三叉神经痛患者287例。纳入标准:①对研究知情并同意;②符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经CT及MRI检查确诊;③经过3个月以上的药物治疗症状无法有效缓解;④VAS疼痛评分≥6分;⑤单纯III支和II、III支混合痛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有凝血功能障碍或使用抗凝血药物;②精神疾病或语言障碍;③血压及血糖水平不稳定;④不愿采取射频治疗;⑤严重心肺功能障碍;⑥无法配合治疗中途退出患者。剔除52例(单纯I支14例和II支38例)外周支射频治疗患者,235例患者为单纯III支或II、III支混合痛的患者,分为半月神经节联合外周支射频治疗组(观察组)和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头向后仰,经由CT扫描确定卵圆孔位置,确定经皮穿刺最佳路径,标示穿刺点;患者微张口,镇静麻醉,使用射频穿刺针沿穿刺路径刺入卵圆孔;CT扫描再次确认穿刺位置,50 Hz神经电刺激诱发异感,调整针尖位置,电压0.1~0.5 V刺激诱发皮肤麻刺感,2 Hz,≥2 V刺激诱发肌肉颤搐,实施针对性脉冲射频治疗,参数是65℃~80℃,180 s。观察组为半月神经节联合外周支射频治疗,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外周支射频治疗,仰卧位,头偏向健侧,静脉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经皮穿刺眶上切迹、眶下孔和颏孔部位,患者有剧烈触电样感,医师有穿刺针落空感,拔针芯,回抽无血;插入射频电极针,保证穿刺位置正确后,实施射频治疗,参数是80℃~ 95℃,180 s,靶点损毁,之后压迫穿刺点3 min左右;之后针刺测试颌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检查患者痛感和触觉。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在术后1周、1、3、6、12、24个月时,分别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判定治疗效果。优:治疗后完全无痛;良:治疗后偶发轻度疼痛,无需用药治疗;可:疼痛显著缓解,但需要用药治疗;无效:疼痛未明显缓解。治疗总有效率=(优+良+可)/总例数×100%。使用三叉神经痛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主要包含三叉神经痛症状、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几个方面,25个条目,量表信效度较好,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各方面功能受病痛影响越严重。调查患者对整体治疗的评价,将治疗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总例数×100%。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发生面部麻木、角膜炎、听力下降及咀嚼乏力等不良反应的例数。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时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2.1 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分,()]
表2 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术后1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 24个月对照组 114 2.57±0.38 2.02±0.46 2.59±0.67 2.74±0.17 2.62±0.29 2.85±0.37观察组 121 0.41±0.12*0.79±0.23*0.94±0.31*0.66±0.18*0.64±0.19*0.68±0.15*
2.2 治疗有效率比较 见表3。
表3 治疗有效率比较[n(%)]
2.3 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4 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术后1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 24个月对照组 114 56.46±10.78 58.46±12.97 60.12±12.59 57.12±10.85 55.94±9.79 56.85±10.26观察组 121 51.34±8.46*# 52.35±7.94*# 53.56±8.38*# 52.16±8.05*# 50.46±7.74*# 51.07±8.26*#
2.4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n(%)]
2.5 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24个月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1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4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 复发情况 治疗后12、24个月随访时,对照组复发率10.53%、19.30%,观察组复发率3.31%、7.44%,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叉神经痛具有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大的特点,对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8]。有研究证实三叉神经外周支射频和半月神经节射频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9]。射频热凝损毁三叉神经外周支用于三叉神经单支痛或II、III支混合痛的患者,操作简便、定位容易不需在C型臂X线机下进行,效果确切,可减轻颜面部的麻木感,缩小麻木范围[10]。研究报道三叉神经外周支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率为 90.88%~98.59%[11]。
三叉神经中传导痛觉无髓细纤维受到加热作用后会随之变性,承担触觉传导作用的有髓粗纤维,不会受到高温条件影响[12]。依据此原理在三叉神经外周支射频治疗中通过射频热凝技术加热并破坏患者的痛觉纤维,且不会影响触觉纤维。三叉神经外周支射频治疗的关键点是术中精准定位与穿刺,治疗前要强化健康教育确保患者依从性与配合度,保证穿刺顺利完成。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从患者实际病情出发确定最佳穿刺位置,确保成功穿刺,同时严格依照射频治疗相关流程操作,保证穿刺深度及方向正确、稳定,进而形成良好的穿刺治疗效果。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属于较为常用的方法,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为突出[13],通常手术时间30~60 min,能够实现术中立即止痛,于患者清醒状态下实施温控治疗,射频治疗效果好,针对性治疗可以消除长期疼痛及止痛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中,正确使用CT影像进行引导,能够保证卵圆孔及三叉神经半月节精准穿刺,进而促进射频治疗效果的提升。在CT引导下穿刺后,使用弱电流刺激患者的三叉神经半月节,确保靶区是否为患者疼痛区域,提升治疗准确性与安全性。同时,采取温控热凝方法使靶区温度逐渐上升,基于痛觉与触觉神经纤维耐热性差异,有针对性损毁痛觉神经纤维,治疗时操作人员可以针对性调节与掌控治疗流程,确保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三叉神经外周支联合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能够促使患者疼痛症状有效改善,且治疗效果较为持久,有助于残余痛缓解和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