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2-03-02 01:09邓伟明曾伟权庄聪颖
大医生 2022年1期
关键词:前缘椎体腰椎

邓伟明,曾伟权,庄聪颖

(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骨伤二科,广东广州 511300)

胸腰段骨折为常见脊椎骨折类型,指外力因素所导致的连续性胸腰椎骨质破坏。此类骨折患者脊柱多不稳定,且可能对脊髓神经产生压迫,病情危重复杂,易导致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瘫痪,甚至死亡,因此及时治疗至关重要[1-2]。临床多以胸腰段骨折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其中后正中入路应用最为广泛,但术中对患者椎旁肌进行牵拉剥离,会对患者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增加肌肉坏死的风险,使患者出现腰背疼痛等症状,不利于患者恢复并影响患者生存质量[3-4]。有研究表明,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中对患者肌肉剥离和损伤较少,疗效较好[5]。但关于其对疼痛程度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对其进行治疗,以进一步探究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8月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41.38±2.59)岁;骨折至手术时间3.01~5.99 h,平均(4.24±1.33)h;骨折类型:伸展性9例,扭转性19例,压缩骨折12例;骨折节段T11为7例,T12为13例,L1为12例,L2为8例;骨折原因:砸伤6例,坠落伤18例,车祸伤1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41.66±2.71)岁;骨折至手术时间2.98~6.01 h,平均(4.31±1.35)h;骨折类型:伸展性8例,扭转性19例,压缩骨折13例;骨折节段T11为7例,T12为12例,L1为13例,L2为8例;骨折原因:砸伤5例,坠落伤19例,车祸伤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骨折诊断与治疗选择》[6]中关于脊柱胸腰段骨折的诊断标准;②无神经损伤情况;③神志清晰可正常沟通交流。排除标准:①多发伤有凝血障碍或出血征象;②骨质疏松性骨折;③脏器功能损伤严重;④免疫系统疾病;⑤拒绝参与及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进行治疗:①术前对患者进行手术节段评估,方法为三维CT。②术中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目标节段进行定位;行后正中切口,于棘突旁 2 cm处对胸腰筋膜纵向切开,对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钝性分离,使目标椎体及邻近椎体显露,将参考架、C型臂定位及注射探针安装于邻近节段棘突,采用探针于患者脊柱骨性结构上点出匹配点,根据三维立体结构图及置钉路线,进行置钉,在C型臂机下观察置钉位置是否满意,止血、冲洗,留置引流管、缝合。

对照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麻醉方法与观察组相同,术中对患者双侧椎行后正中切口,将双侧椎旁肌进行剥离,使目标椎体显露,选取合适位置置入椎弓根螺钉,在C型臂机下观察置钉位置是否满意,止血、冲洗,留置引流管、缝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②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8 h对比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VAS总分为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显著;ODI总分为50分,评分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7-8]。③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 d通过影像学检查对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凸Cobb角进行测量并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为(109.02±22.57)mL、术后引流量为(41.14±6.09)mL、住院时间为(8.25±1.56)d,各指标参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 )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 )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0 81.35±11.05 109.02±22.57 41.14±6.09 8.25±1.56对照组 40 80.61±10.98 152.44±26.77 133.33±22.51 9.36±1.79 t值 0.300 7.843 25.485 2.957 P值 0.765 0.001 0.001 0.004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与OD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的VAS、OD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为(3.68±0.41)分、ODI评分为(21.79±2.4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与ODI评分比较 (分,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与ODI评分比较 (分, )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VAS:视觉模拟评分;ODI:Oswestry功能障碍。

ODI术前 术后48 h 术前 术后48 h观察组 40 7.36±1.24 3.68±0.41* 36.44±3.26 21.79±2.41*对照组 40 7.35±1.26 4.42±0.38* 36.46±3.59 25.52±2.39*t值 0.036 8.372 0.026 6.950 P值 0.971 0.001 0.979 0.001 VAS组别 例数

2.3 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增加,Cobb角显著减小,且观察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22.54±4.26)mm,显著高于对照组,椎体后凸Cobb角为(6.02±1.07)°,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 ( )

表3 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 ( )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Cobb角:头侧端椎上缘的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垂线的交角。

组别 例数 伤椎椎体前缘高度(mm) 椎体后凸Cobb角(°)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观察组 40 13.26±2.55 22.54±4.26* 20.55±4.26 6.02±1.07*对照组 40 13.31±2.67 20.77±3.61* 21.37±4.65 6.55±1.23*t值 0.086 2.005 0.822 2.056 P值 0.932 0.048 0.414 0.043

3 讨论

经间隙入路在1968年被首次提出,有学者研究发现,最长肌、多裂肌间隙入路能够减轻软组织损伤,改良后于后正中切口对肌间隙分离,可至患者椎弓根螺钉位置[9]。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可暴露横突、关节突基底,与后正中入路比较,其操作更为简单,可更好地保护脊神经与脊柱稳定性,且具有较高的置钉准确度[10-12]。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为(109.02±22.57)mL、引流量为(41.14±6.09)mL、住院时间为(8.25±1.56)d,各指标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这是因为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中无需借助拉钩及撑开器,因此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恢复。术前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VAS评分为(3.68±0.41)分、ODI评分为(21.79±2.4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可显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究其原因,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通过模拟成像,提高成功率,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并降低疼痛程度。术后7 d观察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22.54±4.26)mm,显著高于对照组(20.77±3.61)mm,椎体后凸Cobb角为(6.02±1.07)°,显著小于对照组(6.55±1.23)°(P<0.05)。提示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对恢复患者椎体高度,维持脊柱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计算机导航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置钉位置更准确,降低运动节发生退变的可能,提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减小椎体后凸Cobb角[13]。

综上所述,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通过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前缘椎体腰椎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老年人腰椎滑脱怎么办?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民用飞机平尾前缘布置设计
民用飞机翼面前缘的抗鸟撞结构设计思路探讨
钝化外形对旋成体气动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