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媛 张莉
家长的困惑
乐乐今年4岁,平时喜欢玩拼搭积木的游戏,已经可以独立完成拼搭积木的任务,但他总是下意识地喊妈妈帮忙:“妈妈,这个我不会弄。”“妈妈你帮我拼一下这个……”
家园常沟通
根据乐乐妈妈的反馈,老师发现在幼儿园乐乐也有类似的情况,经常向老师求助,比如剪纸时,会以不会用剪刀为由让老师帮忙。但如果老师鼓励他先自己试一试,他也很愿意尝试,而且剪得很好。所以,老师首先排除了乐乐在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的问题。
通过和乐乐妈妈的沟通,老师了解到他们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老人出于对孩子的疼爱,经常包办孩子的事情,喜欢跟孩子说“你还小,你弄不好”“我来帮你”这样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对自己没信心,遇到困难就觉得自己不会,已经形成了习惯性地等着大人来帮忙的心理。
老师来帮忙
适当放手,给孩子提供独立自主的机会
隔辈亲的现象——老人格外疼爱孙子、孙女,孩子依赖老人,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老人过度溺爱,凡事包办代替,就容易让孩子越来越懒惰,不爱思考,也不愿尝试。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父母要想办法,让祖父母看到孩子具备了独立自主的能力,比如给祖父母看孩子在幼儿园的视频,当看到孩子可以很熟练地自己吃饭、穿衣服、用剪刀,祖父母会更愿意让孩子自己做这些事情。其次,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多鼓励孩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能想的问题自己想,多给孩子提供机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多鼓励,让孩子有信心
案例中的孩子,遇到困难就求助并不是能力达不到,只是经常被灌输“你不行”“你不会”“你做不好”这种消极的暗示,致使孩子在做事的时候经常不愿自己思考、尝试。因此,家长在平时要多给孩子积极的鼓励,如“你可以的”“自己试一试”“你很棒”,这种认可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從而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自己把事情做好的。但在表扬孩子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过分夸大,也不无中生有,要让孩子明确地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好,好在哪里。
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独立的基本要求是能够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发展性要求是能够勇敢地去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在困难面前能够主动想办法,主动去探索。因此,当孩子遇到困难就求助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先想办法,或者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这个过程要以引导为主,不能直接替孩子做决定,更不能包办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