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系统分析

2022-03-01 04:58张大为
地理教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操作性教材探究

张大为

(内蒙古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中学地理教材不仅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地理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黄京鸿将地理教材分为表层系统与深层系统,表层系统包括课文系统、图表系统和作业系统。[1]其中作业系统是以指导学生思考或实践活动的形式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系统,亦称为练习系统或活动系统。本文采用徐宝芳的高中地理专题分析方法对上海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020年版)的活动系统进行了内容和形式分析,并探究其特点,以期为教师的活动系统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本文研究的活动系统是指上海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每个主题(即“节”,上海版教材命名为“主题”)里的所有活动栏目(“问题导引”“学习目标”“探究”“实验”“阅读”“思考”“活动”“主题练习”)及每个单元后的“实践活动”。

一、活动系统的分析

1.活动系统分类

关于活动系统的分类,不同学者的观点略有不同。徐宝芳、张晓芹按照活动的不同特点将其分为9种类型。[2]本文参考此分类方法,结合上海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系统的特点,将活动系统分为三类:认知性活动、操作性活动、综合性活动。

(1)认知性活动

认知性活动注重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演绎、分析及综合的逻辑过程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对应的地理问题。认知性活动既有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的活动,又有让学生通过提取文字、图表资料中的关键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活动。

(2)操作性活动

操作性活动注重学生动脑、动手的过程,强调手脑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培养地理实践力。

(3)综合性活动

综合性活动注重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与能力来解决地理问题。综合性活动侧重于研究某一个地理问题,训练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实践能力。

活动系统的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活动系统分类表

2.内容构成分析

活动系统内容分布在各个章节之中,贯穿于整本教材。下面对本教材活动系统的内容体系进行整体构成分析、逐类构成分析以及逐单元构成分析。

(1)整体构成分析

三种类型活动系统在该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并不相同(见图1)。

图1 三类活动系统在教材中的占比图

活动系统中共有139项活动。认知性活动所占比例最大,为76.98%,操作性活动占13.67%,综合性活动占9.35%。认知性活动穿插于正文之中,与课文系统结合紧密,且认知性活动中问题思考类活动占比大,体现了新版地理教材重视问题引领思考、引发学生探索兴趣、加强活动系统学法的指导功能。综合性活动占比小,其中主要是问题研究类活动,主要分布在“活动”“实践活动”栏目中,问题研究类活动中包含搜集资料及活动步骤,可操作性强。同时教材十分强调让学生到自然环境与实际生活中体验,增加了地理学科的实践性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操作性活动中实验探究类活动较多,占44.44%。实验设计与操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促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2)逐类构成分析

每一类活动系统在各个章节中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如图2所示,认知性活动在各个单元均占最大比例,该类活动内容设置相对基础,但却必不可少,可帮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同时,认知性活动系统在四个单元中的分布除第一单元相对较少外,其他三个单元差异不大。二、三、四单元设置较多的认知性活动主要与知识内容有关,需要用更多的活动性练习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和原理,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做好知识储备。

图2 每个单元中三类活动系统占比图

认知性活动中问题思考类活动数量最多,基本上每个单元的每个主题都有2个以上的“思考”栏目。第一单元主题2中有“思考:如要推测地球内核为固态,需要什么样的地震波依据?”结合课文系统,适当的“思考”栏目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新知,促进学生记忆和掌握知识点。资料阅读分析类和读图读表分析类活动次之,但数量也较多,说明上海版教材重视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作为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展示出地理学科“以图促学”的学科特性。

操作性活动系统和综合性活动系统虽然占比不大,但对于地理学习而言不可或缺。操作性活动系统中的填表活动在第一单元较多,如主题1“活动:八大行星的分类与特征比较”提供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数据,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类别进行总结填表,从而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和总结能力。这类操作性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检验形式的熟悉程度。操作性活动系统中的实验探究类活动在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设置最多,主要与本单元需要运用实验探究等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有关。第四单元的主题10设置的“实验:流水作用的过程”实验,通过直观可视化的实验过程,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各种地貌形成的过程和原因,相对于文字表述,这种形式的优势十分显著。

综合性活动系统中的问题研究类活动除每个单元末的“实践活动”外,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内部设置相对较多。第二单元的主题5设置的“活动:紫外线指数与防晒品选择”,这种相对生活化的问题研究,不仅让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印象深刻,而且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现实地理问题,可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3)逐单元构成分析

三大活动系统在各个单元分布的比例比较接近,每个单元都是认知性活动系统占比最多,其次是操作性活动系统,最后是综合性活动系统。总体来说,这种布局是比较合理的。认知性活动系统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加深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对文字、图表等信息的提取能力;操作性活动系统可以锻炼学生的绘图填表、实验探究能力,该种能力要求对学生来说略有难度,且实验耗时较长,因此活动设置的数量相较于认知性活动系统较少;综合性活动系统的数量最少,此类活动难度和复杂度都比较高,要求学生能够在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单元的学习后,综合运用所学,就现实中的复杂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单元“行星地球”分为“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演化过程”三个主题。综合性活动系统在本单元设置得相对较多,在此类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调用认知结构中的地理概念、原理及方法去解决地理问题,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学生也能学习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提升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综合思维与探究能力。

第二单元“大气环境”分为“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常见的气象灾害”三个主题,侧重于学习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学习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本单元的操作性活动系统相对其他单元较多,是因为本单元学习内容多为原理性知识,需要运用实验探究等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三单元“水环境”分为“自然界的水循环”“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常见的海洋灾害”三个主题,侧重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以及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单元中的认知性活动是各单元中最多的。认知性活动系统便于利用资料在教室内进行,花费的活动时间及精力较少,对活动实施条件要求较低,实施效率高。

第四单元“陆地环境”分为“主要地貌类型”“土壤与植被”“常见的地质灾害”三个主题,侧重于识别几种地貌并描述其景观特点,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识别植被等。本单元的操作性活动系统内实验探究类活动较多。如“土壤里有什么”即是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探究土壤成分,综合训练学生多种能力。

3.表述方式分析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按照表述方式可分为文字式、图文结合式、图文表结合式及表文结合式四种。上海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系统的表述方式种类齐全,有助于引起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增加活动的可读性。如图3所示,在活动系统的表述方式中,文字式相对最多,在文中主要以提示性的“思考”栏目呈现。图文结合式的活动也很多,分布栏目类型多样,如“阅读”“探究”“活动”等。教材中的活动十分重视以图像来代替部分文字叙述,这一方面表明图像在活动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教材对学生读图能力、通过图表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图3 活动系统不同表述方式在教材中的数量

二、活动系统的特点

1.类型多样化

由前面分析可知,上海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系统不仅种类多样、功能齐全,且活动布局更具层次性。全书分为4个单元,每个单元分设3个主题。首先,每个主题的开头均设置“问题导引”等栏目,强化教材导学功能,能够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点内容和结构。其次,每个主题均设置“探究”或者“实验”栏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正文。再次,教材中包含大量的“阅读”“思考”“活动”等栏目,结合认知性、操作性和综合性活动系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巩固新知,还可以拓展视野、锻炼能力。从次,在每个主题结束后都会设有2-3题的“主题练习”栏目,呈现相对基础且有难度梯度的练习题,以及时检验学生所学。最后,在每个单元结束,都设有“复习指导”和“实践活动”,以更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综合调动学生各项能力(见图4)。

图4 活动体系图

2.情境生活化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强调“课程内容情境化”,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3]主题4介绍“大气的组成”知识点时,在“活动”栏目中,设置了“认识雾霾”,介绍了雾霾的组成、成因、危害,并配有近些年长江三角洲地区雾霾情况图。在问题设置中,要求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雾霾情况,并绘制成图。这种内容情境需要学生运用熟知的地理事物,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如今高考的情境设置灵活多变、贴近生活、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2018年全国Ⅰ卷选择题9-11题提供外出旅游的生活情境及相关数据,让学生思考“为避免长时间光照且能够欣赏风景,如何挑选座位”。出题人不仅结合了日常生活情境,还考查了太阳的视运动等知识,十分重视学以致用。

3.能力培养综合化、现代化

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扎实的地理基本知识,还需要合作探究、实践操作。上海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不仅有大量的认知性活动系统促进学生思考归纳、信息提取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结合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特点,设置了适量的实验探究及实践活动。教材中大量学法指导栏目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巩固,在活动中发展。这样既锻炼综合思维、培养地理实践力,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智慧共享。“独学”“群学”相结合,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综合化。

课标强调在编写教科书过程中重视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不仅在教材开篇以“阅读”形式被详细介绍,而且在每个单元自然地理相关问题的“实验”“探究”中也涉及颇多,尤其是每个单元末的“实践活动”(见表2)。地理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地理资源。相关软件的使用以及问题的探讨,也有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促进能力发展现代化。

表2 “实践活动”一览表

三、活动系统的教学建议

1.认知性活动系统教学建议

认知性活动在教材中的数量居多,且与教材中图像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更加重视学生的读图析图、提取信息、材料分析以及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组织该类活动可分为四个步骤:呈现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总结过程。问题不断深入,学生对地理规律的认识也能够不断加深。组织认知性活动需注意案例的选择、材料之间的联系,从而设计出递进式、逻辑性强的活动问题。

2.操作性活动系统教学建议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修一多为抽象的自然地理内容,教学重难点较多,学生经过实际观察、操作、体验,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据统计,实验类活动的占比相对较多,主要训练学生实验探究、动手操作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组织该类活动可分为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的实验操作以及活动后的分析总结三个阶段。需注意活动前的指导和材料准备工作,是整个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保证。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不仅可以参照教材中的活动系统,也可以参考借鉴其他版本教材创新改进,或者结合乡土地理资源丰富课堂教学。

3.综合性活动系统教学建议

问题驱动思维。综合性活动是以某一地理问题为中心,通过合作探究、综合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活动。该类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有关地理事物的丰富表象,继而形成各种概念,便于展开推理和联系等思维活动,从而正确认识地理规律的本质。组织该类活动时,首先需要确定研究课题,之后小组协作制定计划,组内分工、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成果汇报,最后教师总结评价。该类活动难度较大,教师的统筹规划和及时指导尤为重要。

综上,活动系统既能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地理,也可为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提供各种素材及案例。无论是准备何种类型活动,均需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为起点设计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中提升各项能力。

猜你喜欢
操作性教材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论社会保障绩效治理的操作性路径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杜威“反省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操作性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