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宁,谭思宁
(北京工商大学 嘉华学院,北京 101118)
作为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延伸和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网格化管理在学生微留学工作项目中的运用是一种全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已被被很多高校在推动实施国际化项目中所采纳。
高校网格化管理是指把先进的网格化模块管理技术和管理理论充分应用于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就北京某高校“微留学”项目而言,“微留学”借鉴了网格化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按照学生出国留学前、出国留学中以及出国留学后整个行程安排进行全闭环管理,并根据不同对象按照多维度加以区分。在网格化模式运用过程中,高校管理者对所有学生在选择国外学校就读或者访学管理的思路、流程、组织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以表格化的形式建立管理台账[1],同时要求高校学生管理人员以及留学带队老师对网格化管理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按照不同的留学类型和留学项目进行区分,结合学生对不同国家的选择去向,按地理环境以及高校的学术倾向分层开设行前培训课程。在“微留学”项目中,基于不同学生的情况,以“带班教师+辅导员”式管理,“带班教师”重点针对学生的专业、学术等进行培训,并了解学生的思想等情况;“辅导员”侧重于学生对留学去向国的文化、思想等方面的了解,并结合留学国家的教学课程进一步评估学生课程的熟悉度,“带班教师”与“辅导员”共同成为留学生的责任监管和监督主体,进而提高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微留学”项目中的应用,促进了高校教学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资源的有效利用,多维度加强不同岗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实现学生管理的服务精细化、规范化、高效化,同时对学生进行分类区别,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通过“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和留学引导[2]。
以北京市某高校参加“微留学”项目的学生和带队教师为研究对象,针对“微留学”项目的应用情况,通过专家座谈、论证设计了12个问题,主要为访问对象职业等、专业、留学国家、行程培训、总体满意度等情况,并运用问卷星方式发放调查问卷,面向参与“微留学”项目的学生与带队教师,共发放220份问卷,收回215份,回收率98%。为了解问卷的可靠性及可用性,便于真实地了解样本数据的有效性,调研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剔除无效问卷6份(各项勾选情况均保持一致),问卷有效率为95%。
在调查问卷统计结束后,对问卷星导出的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并采用SPSS25.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为分析调查样本的可信度,进行可靠性分析,问卷整体Cronbach′s系数为 0.943(见表1),表明该样本问卷的一致性较好,其结果可信度高。
表1 问卷整体信度检验结果
基于信度分析结果,进一步对12个维度变量进行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见表2),得到KMO值为0.897>0.7,且p<0.001,表明效度校验效果良好。
表2 问卷效度检验结果
(1)留学国家统计
抽取某校留学生数据得知,该校209名出国留学中有92名学生选择去英国留学,有101名学生选择去加拿大留学,可以看出,出国留学的国家基本上以英国和加拿大为主,主要在于此高校“微留学”项目与留学国家的高校有较多的合作关系,学生联合培养项目较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进行留学。
(2)总体满意度统计
通过209名留学生对网络化管理的满意度调查发现,运用网格化管理后,微留学项目学生群体总体满意度较高,普遍认可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进一步分析,对于留学行程的具体安排,多数学生关注过程中活动,认为“行程中安排和管理”和“行程前培训管理”需要精细化管理,并采取专人跟踪。
为了分析网格化管理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在控制其他影响变量后,本文构建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Sati表示满意度,Proi标识职业(1为“学生”,0为“带队老师”),Spei表示专业(分别为1~8,代表不同专业,共有8个专业),Coui表示留学的国家,GDMi表示是否采取网格化管理措施(1为“是”,0为“否”)。
从模型一回归结果来看,在采取网格化管理措施后,基于不同职业、专业及留学国家加以分析,将满意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法得到的模型结果,t检验效果显著(见表3),且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表明当采取网格化管理措施后,网格化管理对满意度也有正向相关性[3],表明网格化管理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正向的效果低于职业和留学国家,略高于专业的影响。
表3 学生满意度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对现有的“微留学”的满意度学生和教师有着不同的看法:学生在对于行程前所开设的课程以及在行程中所用的“契合匹配度”并不高,根据教师跟团行程中所做访谈的反馈,在应对一些应急事件中缺乏专业的培训,尤其是在不了解所带学生的健康状况时,无法采取应对的必备措施。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普遍认为在未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之前,学校指派的带队老师在行前培训,以及行程中的管理满意程度有待提高。在应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践中,高校借助管理工具加强资源整合,除留学去向国要素以外,依据学生特点进一步细化网格的划分,将网格化管理运用到每个学生,强化所有关联部门的职责和责任分工,建立多层级网格化管理中心。首先,以学校办公室、教务处、国家交流处等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小组,作为一级网格化管理中心;以二级学院管理办公室为二级网格化管理监督及服务中心;以辅导员老师、学生党员干部为三级网格化管理执行中心,将留学生对象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通过一二三级网格化管理中心确定所负责网格的学生,构建“微留学”的网格化体系[4]。
3.1.1 有助于突破科层式高校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大学生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缺陷与不足,源于现有的高校行政管理体系,高等院校依据科层式的组织机构创立与运作[5],这导致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呈现出“科层式”的管理特征,难以有效应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多变性、复杂性的要求。高校“微留学”项目实践证明,在纵向层面:这涉及到从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多个不同主体。在横向层面:由网格化管理各层级人员组成,形成面向留学生的“带班教师+辅导员”的专项小团队。“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能够有效弱化科层式管理模式下存在的矛盾[6]。
3.1.2 平衡好“微留学”项目的“量”与“质” 通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将人才发展战略和培养目标嵌入到“微留学””项目中,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以网格化为管理单元,以学生诉求为本,以人才国际化培养为目标,将网格化管理落实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依据不同网格的学生,充分掌握现代大学生的多元化诉求,对接不同的国外大学,积极创新双向交流互动模式,开展面向不同留学国家的名师讲坛,多渠道聘请知名的教授讲授行业科技前言和发展动态,安排双语教学、定向交流辅导[7],将每个学生的留学目标诉求同学校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搭建多层级、广覆盖、跨国别的网格化学生管理工作平台,进一步满足高校国际化改革进程中“量”与“质”的问题。
3.1.3 健全学生网络化管理组织体系 高校通过对学生的网络化管理,建立学生动态管理档案,详细掌握和了解学生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层次,逐步对国际层面的学术动态有所认识,从而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感。同时,形成健全的制度机制和体系保障,组建一流的技术设备和数据平台,整合数字化校园国际化建设中各类学生信息数据平台,搭建国际化高校教育管理“微留学”管理服务系统。对网格管理各环节进行督促、指导、协调、保证网格管理基础作用的有效发挥,实现信息上的有效沟通,在落实层面实现了从引导教育上升到自我管理,真正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学生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有机统一,形成特色鲜明、管理到位、注重人文素养与科学知识互通的学生管理体系。
3.2.1 顶层统筹,逐步推进 在“微留学”项目建立实施过程中,对高校学生网格化服务管理进行整体统筹把握,依据学生总体管理工作的要求,以高校国际化发展蓝图为依托,为面向准备留学的学生设计方案,从留学发展目标、留学管理组织、留学项目实施等制度方面持续优化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并将方案落实在后续具体的行动中,形成按年或按学期的可实施操作行动方案。
3.2.2 资源整合,夯实管理 以落实行动方案为指南,整合各二级学院、各职能处室的资源,充分应用网格化管理方法手段,发挥各有关部门的长处和可触及的资源,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在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的统一组织下,建立“归口管理组织主导职能处室抓监督,二级学院抓落实”的齐抓共管机制,有效形成互助、合力的网格化管理模式[8]。
3.2.3 强化管理,提供成效 在顶层方案和管理机制落实的前提下,围绕培养的主体——学生,进行“事前分析——事中控制——事后优化”全过程闭环监督管理,提供一揽子的全方位留学服务,进而强化国际化培训目标的落地见效。通过面向不同去向国家的留学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策略,且根据专业特点做好行程培训前的调查,保持留学过程中定期回访交流,进而优化课程目标的设计;此外,将学生对留学国家的环境适应、生活服务、心理健康、课程学习等项目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9];待学生留学归国时,做好留学培训的后评估工作。
高校学生网格化对外微留学平台建设项目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创新工程,也是对社会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有机嫁接[10]。这一模式主要运用现代信息网格化技术,以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数据为前提,系统性地创新高校管理思维、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借助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和推进,精准挖掘学生群体行为特征,着重围绕高校国际化发展目标,从顶层设计到资源整合、再到落实,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网格化管理路径。如此,高校在推进国际化过程中,既能提升国际化声誉、培养国际化人才队伍,又能借助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