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洁
(桂林旅游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
乡村地区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乡村旅游是党中央提倡的振兴乡村的重要经济产业,但是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需克服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难题。生态旅游是将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服务结合起来的旅游发展理念。广西区内的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和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不谋而合,教师在开展生态旅游教学时应该融入乡村振兴和创新创业方面的思想,培养为国家战略服务的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上这一战略是“三农”问题的延续,国内乡村地区呈现出青年劳动力流失、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种现象在中西部地区的乡村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景,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克服诸多难题,具体表现如下。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乡村地区出现了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现象,尤其是青年人。城市中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加优质的就业岗位以及更好的生活品质,这些都是城市吸引乡村青年人才的重要因素。人口外流自然会造成乡村空心化,进而逐渐衰落。归根结底是因为乡村地区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农业生产的回报率非常低下,进口农产品的价格甚至比国内自种的农产品价格更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人才在乡村地区无法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不得不向城市地区谋求发展空间。由此可见,要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在乡村地区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吸引人才在本地发展[1]。
要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就应该形成开放、创新的意识和心态,积极利用乡村地区现有的资源,开创培育新产业。乡村和城市相比较在技术、资金、人才以及政策扶持方面都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而乡村地区最为丰富的资源是农作物、农牧产品、自然风光、民间风俗以及建筑遗迹等,如果乡村地区要开展创新创业,应该考虑如何将当地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发挥出来,乡村旅游业是一个热门的发展方向。乡村地区具有城市所不具备的生产、生活方式,城市居民的巨大消费能力能够为乡村旅游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关键在于乡村地区是否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能否发挥乡村资源的独特优势,吸引城市消费者[2]。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对经济的振兴,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也要重新焕发生机,当乡村地区发展经济、培育新的产业时,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是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就要求经济产业从规划之初就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些乡村地区盲目引进经济产业,承接了大量低端制造业,导致了较为严重的污染,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以环境污染换取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将来付出的环境治理代价恐怕远高于短视的经济利益[3]。
乡村地区要振兴,就要尽可能就地取材,以现有资源为依托,以创新意识为动力,发展适合当地的经济产业。生态旅游的发力点是旅游经济,其特色是生态。也就是要求乡村地区在不大拆大建的基础上,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资源、农业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古村落和古建筑资源等打造独特的旅游产业。如果能开发出生态旅游产业,吸引大量的城市居民前来度假消费,必然能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并且为当地的劳动力提供较为优质的就业机会,经济发展了、人口留住了,乡村振兴自然也就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4]。
生态旅游的含义中强调了两个层面的问题,其一是维护当地居民的生活,其二是保护自然环境。众所周知,旅游经济依靠人流量,前来旅游的人数越多,当地旅游服务者获取的经济利益通常也越高。但人流量的增加会严重增加环境负担,传统旅游中经常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垃圾和污染物,对景区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生态旅游的概念最早来自国外,但是其内核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点倒是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不谋而合。生态旅游摒弃了传统旅游服务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观点,而是将生态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作为前置条件,这一观念也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5]。
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路径始终是多元化的,但适合在乡村地区落地的并不算多,甚至是非常有限的。生态旅游无需对乡村地区的环境做出过多的改造,重点突出自然风光,因而这种旅游经济对环境的危害是最小的。从旅游服务的角度看,观光者重在获得独特的生态旅游体验,如蔬菜瓜果种植环境的观赏、现场采摘和品尝等。有些乡村地区靠近山川、河流或者其他类型的特殊环境,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观赏价值,这些都成为其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基础。旅游往往和住宿、餐饮、娱乐等形成产业集群,乡村地区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必然还能带动这些配套产业,全面提高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实现乡村振兴。
生态旅游在国内起步较晚,与其相对应的生态旅游专业也属于相对新颖的交叉性学科,其中既包括旅游专业知识,又涵盖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行为科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乡村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系统非常适合发展生态旅游。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可借助发展生态旅游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因此,在生态旅游课程教学中应该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方面的理念,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下。
生态旅游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门课程,在教学的初期阶段应该讲解其概念、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发展现状,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宏观性的认知。从生态旅游的产生来看,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空气、水、土壤,乃至食品,生产生活环境中的垃圾早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这些都在提醒人们必须重视环境保护。传统的大众旅游通过人流量来产生规模效应,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以自然风光为特色的景区大多难以承受这样的污染。于是生态旅游的概念就诞生了,这一理念强调了两个方面的要素,分别是保护环境和维持人的生活[6]。
旅游业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同样面临着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乡村地区的旅游产业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主打要素,山峦、河流、湖泊、果园、茶园、林地、农田等都能成为乡村旅游中的环境依托,如果不加节制地开发利用这些乡村自然环境,难免会进入传统旅游的发展模式,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的负担。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同时要为乡村居民打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乡村地区的面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局面,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教师在讲解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时可将其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理念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意识到生态旅游对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
生态旅游的概念从1983年首次提出至今已经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其理论基础也基本成熟,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和乡村振兴的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教师在讲解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时要加强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
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在这一理论中,生态旅游者是大自然的朋友,而生态旅游开发者应该秉持人与自然共生的基本观点,生态旅游的管理者要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这一理论阐述了生态旅游中的三种核心参与角色,分别是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开发者、生态旅游管理者。在乡村生态旅游中,开发者和管理者主要是当地政府部门和村民,生态旅游者为各地的游客。
第二,生态美理论。在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中强调了生态美这一概念,其特点是活力美、创造性、和谐性以及参与性,生态美中不仅仅是自然环境,还强调了人的参与性,而生态旅游恰恰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因而符合生态美的理论。生态旅游者追求的是生态美,生态旅游开发者也是在自然环境中努力营造生态美,生态旅游管理者是生态美的守护人。在乡村振兴中,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为乡村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同时保障现存地区的优美风貌。
第三,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是一种早已深入人心的发展理念,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会破坏生态系统,导致其不可恢复,进而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沙漠和戈壁的形成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生态旅游的可持续首先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其次,生态旅游中还强调维护当地人的生活,这一点就涉及经济的可持续,乡村生态旅游项目要持续地为当地居民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如果生态资源不可持续,乡村经济自然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恰恰是建立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教师在讲解生态旅游课程时要全面宣传可持续发展理论、乡村生态美理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论,这些理论基础是指导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相对滞后的形势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乡村居民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不能发现并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乡村旅游是党中央积极鼓励的乡村振兴产业,并且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乡村地区虽然存在较为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具备旅游观光的价值,但是这些自然生态资源还需要一定程度的开发,旅游类项目最基本的要提供住宿、餐饮以及娱乐等配套项目。同时自然生态环境作为旅游观光的要素,还要形成安全的环境。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是原生性、和谐性,所谓原生性指的是旅游资源基本上都是自然环境下形成的,没有经过人为的大力开发,只需建设一些基本的保障性条件即可。教师在讲解生态旅游课程时应该将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并且通过成功的案例向学生们演示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乡村生态旅游在国内外都形成了不少成功的案例,教师在讲解相关的课程时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将乡村振兴和创新创业等融入课程体系中。教师们在课程设计的初期应该将创新创业课程、创业平台打造、创业产品孵化与日常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实习阶段大力推广创新创业活动,帮助学生与发展较为成熟的生态旅游创业项目主理人对接,形成“学徒式”创业指导模式,特别是民宿、农家乐经营管理,以及生态文创产品设计和销售。
该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熟悉生态旅游全产业链的具体情况,为学生设置每个环节的运营端和客户端的体验和实践活动。由于传统的旅游6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已经无法覆盖生态旅游的所有产业范畴,医疗、康养、保健、研学等其他新兴旅游跨界产业已经引起了游客的关注和一定的认可。依托广西区内生态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的产业集群,为同学们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对应着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根据具体行业的特征,对学生们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进行分类,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不同岗位、不同产业的实习实践中,争取打造全产业链、任何岗位都可以胜任的全能型人才。
生态旅游课程要做到与时俱进,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人才。乡村振兴离不开稳定的经济产业和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而生态旅游充分发挥了乡村地区生态资源丰富的特性,有望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产业支柱,也能通过职业教育为其注入人才补给。教师在开展生态旅游课程教学时应该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融入其中,同时塑造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