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小学 文 玮
学生开始接触课文《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师展开教学设计: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介绍的是速度对比。阅读课文后,将所有被列出的人和事物做梳理,说说作者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展开说明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快速做出回馈,积极展开梳理性阅读。汇报环节,学生将文本涉及到的人、鸵鸟、猎豹、飞机、火箭、光等做出列举,并根据从慢到快的顺序排列。在说明方法运用环节,学生能够列出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运用案例。教师对学生梳理情况做归结,肯定学生阅读成效。
从这个教学设计和执行情况中可以看出,教师组织是比较有成效的,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环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做出反思和总结。
首先,学生进入阅读文本时,对其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等要素比较感兴趣,自然会展开梳理性阅读,为此,教师不妨给出一些具体的阅读任务。从教师任务设计情况能够发现,因为难度较小,学生阅读得不到更多锻炼,训练效果还是极为有限的。学生对浅表性阅读没有挑战兴趣,特别是学力较强的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教师教学任务布设没有分层意识,所有学生都做同一个任务,会让一部分学生产生阅读厌倦感。
其次,学生列举出说明方法案例,这是比较表象的阅读,应该进一步探究说明方法运用的作用,结合说明内容做分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说明方法的运用,能够起到一定的说明作用,对这些作用做分析,也能够引发更多阅读思考,其学习会自然趋向深刻。梳理性阅读需要观照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要求,也要对学生学习悟性做出评估,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挑战,其调动作用会更为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要求学生观看,并提出阅读思考文体:这段视频记录非洲猎豹的奔跑情况,你猜猜看,猎豹的瞬间时速可以达到多少呢?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课堂学习气氛热络起来。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视频材料,并结合文本展开阅读,对速度这个概念有了一些认知。
教师利用视频形式做调动,其目的不是要对比谁更快,而是要以此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一些直观性、动态性情境有更强认同感,教师借助教学辅助手段展开对应设计,具有更强调动力量。在具体设计和执行阶段,学生虽然有观看的兴趣,但执行效果并不是很突出,其主要致因是多方面的。
多媒体情境设计并不新鲜,学生对多媒体已经不是特别敏感,虽然大多数学生喜欢看动画视频,但这个调动手段使用频率太高,学生已经不是很敏感,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此,作为教师需要有自我反思的意识,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这样的辅助手段,需要做技术更新,对辅学手段做升级处理,或者是做好学情调查,以便形成崭新教学方案。
教师引导存在一些文体,学生不看这些视频也知道哪一个速度更快,观看视频后做出这样的判断,已经毫无意义。学生感性思维比较发达,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启动是比较明智的,但不能陷入盲目性,利用媒体手段做投放已经不占什么优势,如果教师设计问题再没有吸引力,这样的情境设计便是失败的。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文中有太多对比的内容,从一种速度到另一种速度,都属于对比阅读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做对比分析,要求通过说明方法运用做解读说明。学生开始阅读分析。如让人与鸵鸟对比,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人的速度可达24千米每小时,而鸵鸟的速度可以达到72千米每小时。
作比较是说明文中比较常用的,这篇课文大量引入作比较说明方法,自然成为教师关注点,由此展开阅读设计是最为自然的选择,但在具体组织时,需要有横向拉开的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多深入思考的机会,这样可以赢得教学的主动权。
其一,对比阅读需要找到对比点。为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形式做演示,让人和鸵鸟赛跑,学生对速度这个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对相关内容也会留下深刻印象。对比性阅读,需要先找到对比点,教师要做出必要的引导,让学生主动进入到阅读环节,在多点对接中形成说明文认知基础。
其二,对比阅读需要建立比较意识。阅读说明文时,不仅要关注作比较这样的说明方法,对关涉的其他内容也需要做自然的对接思考,即便作者没有刻意展开对比设计,在阅读这些内容时,也需要有自然对比的意识,通过比较建立更清晰的认知。在对比思考时,教师需要从内容对比、结构对比、语言对比等角度做出引导,让对比阅读成为一种自然思考。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中关于速度的问题,学生有一些课外认知积累,教师要求学生做延伸思考,搜集一些课外阅读素材,调动学生纵向思维。为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热情,教师推出课外素材搜集任务:借助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一些关于速度方面故事和常识介绍的文章,准备参与班级集体展示,做出个性推介,让大家有课外阅读的体会机会。
学生对网络应用有更高参与兴趣,都能够主动展开信息搜集整合,准备参与课堂解读活动。从这个教学设计执行情况能够看出,教师有意识引入网络应用这个内容是比较明智的,学生响应度更高,其成功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心理对接比较好。小学学生对网络应用有更高参与热情,教师对准学生心理投放训练任务,契合性更高,学生都能够主动响应,其训练效果自然呈现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诉求展开组织,不仅体现主体性教学原则,还带来更多教学启示,唯有做好学情分析,才能赢得课堂组织的主导权。
任务对接有个性化特点。学生对网络素材搜集任务有特殊兴趣,对故事方面内容也有一定热情,教师鼓励学生从故事角度展开操作,其对接性更强,学生接受起来更为顺畅。网络信息浩如烟海,教师给出具体的搜集关键词,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然找到这些材料,其操作呈现高效性。
网络对接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教师契合学生学习诉求推出具体任务,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学生从这些操作过程中形成的认知更为丰满。学生对一些个性化的训练任务有更活动感觉,教师要有开拓意识,正视学生训练要求,借助更多载体做教学推动,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实践探索环节。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说明文,其主旨情感不是很鲜明,教师没有从这些角度展开设计和行动,而是从说明效果角度做出关注,要求学生对说明语言运用情况做对应分析和鉴赏,归结说明语言的特点。学生开始归结阅读体会,分析说明文表达主旨,以及作者情感走向,教师参与学生互动交流,课堂学习气氛逐渐建立起来。经过一番交流,学生大多达成了学习共识。
发掘性阅读,体现深度学习意识,教师需要做出针对性设定,让学生顺利进入到阅读核心,通过多重思考,建立立体性学习认知,成功形塑发散性思维。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从主旨情感角度展开分析和探索,与文体教学要求有些背离,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首先,说明文主旨和作者情感不应该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师不能和记叙文布设相同的任务,这样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刻板思维之中。说明文追索的是说明效果,分析说明方法运用的作用,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而不是关注主旨展现和情感赋予。
其次,说明文深度阅读学习要追求认知的立体感,从文体知识梳理到说明方法运用,从说明对象观察到说明语言分析,都需要做出科学设定,教师围绕文体特征投放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能够形成丰富学习启动力。
阅读思维培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目标,教师在具体执教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推动学生思维的成长。《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说明文,教师围绕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内容做延伸设计,组织学生在课文内容梳理和分析过程中建立有形思维认知。学生学习思维有无限潜力,教师从不同方向展开发掘,能够促进其立体认知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