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持续推进的路径探索*

2022-03-01 15:51丁春丽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政治

丁春丽

(青海大学 青海西宁 810001)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引路人,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培育时代新人的宏伟叙事。新时代开辟新征程,也赋予高校辅导员更重的使命和任务。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的理想信念、增强职业能力、提升专业水平、打造专家队伍、履行好铸魂育人的光荣使命是新时代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加强理想信念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辅导员的初心和使命。育人先育己,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主导者必须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自身的精神追求和安身立命的根本,深入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俱进地不断提升思维视野广度和思想境界高度,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重任。

1.要增强政治意识

全媒体时代使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面临很多困惑和迷茫,高校辅导员作为和青年学生朝夕相处的良师益友要善于以这些问题为导向,塑造和引领青年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要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提升自我的思政引领力。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根据《意见》的具体内容,作为高校辅导员就要践行“四力”:一是深刻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生命线”的法宝,保持坚定政治方向的定力;二是全力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动力;三是努力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激发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四是加快共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齐心凝聚“三全育人”的合力。

2.要增强责任意识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立德树人”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面对的“时代期盼”。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要增强角色意识,练就过硬本领,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蕴养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意识,关注青年成长,义无反顾担负起为“中国梦”的实现培育更多生力军、筑梦人的使命。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播正能量、深情讲好中国事,让学生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胸怀有梦想,与新时代共奋进,同国家共发展,不辱使命,不负期望。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有脊梁,民族就会有希望。

3.要增强阵地意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新媒体时代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取向日益活跃,信息来源多元复杂,而大学生又逐渐成为网络文化传播中的主体,因此,加强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至关重要。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要与时俱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建设意识,不断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力、对信息发展的驾驭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力,把网络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增量”,使之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的“服务器”、战斗力提升的“倍增器”,同时努力实现与学生的共情共识共鸣,让思想政治教育有温度,从而牢牢掌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主控权。

二、提升职业能力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是指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学生管理中所运用的知识、能力、素养来完成其职责、目标的综合能力[1]。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最终体现为辅导员工作的长期性、连续性和广泛的社会认同性。职业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向着职业化方向发展。职业化是以“事”为中心,以完成工作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以社会需求不断凝聚人、发展人的过程[2]。面对高等教育质量发展与提升,高校辅导员应该从团队能力提升、多元化培训体系和自我能力提升入手,不断加强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以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

1.组建辅导员团队,增强整体实力

高校辅导员是“中国梦”之队的筑梦人,组建辅导员团队,有助于加快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促进队伍的科学发展。高校辅导员要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必须建立多学科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知识,还要了解分管学生的专业知识。但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都是非思政专业背景,又承担着立体式全覆盖的学生工作,即使经过学习培训也难在一时掌握全部知识,因此很难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组建辅导员团队,可以把不同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业能力结构的辅导员按照自愿原则结合,形成人力资源的互补共赢。辅导员工作室是新时代辅导员结合时代特征、学生特点、自身特长形成的创新工作新路径,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抓手、自我成长的新平台。从2009年以来,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发展,并且迅速涌现出一批有知名度、影响力和效应性的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例如朱丹工作室、发哥工作室、李萌工作室、祝鑫工作室等,围绕“十全育人”体系但又各有侧重点地开展工作。辅导员在工作室内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效增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孕育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潜力,推动辅导员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2.建立多元化培训体系,推进长效发展

单调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已经难以满足现代青年学生的实质需求,促使高校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趋向职业化专业化道路,就需要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培训体系。教育部从2005年开始连续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示范培训班;2006年单设指标鼓励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007年确定了首批21个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2008年实施了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计划;2009年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和辅导员专项课题,为高校辅导员构建了一体化培训格局,也在待遇保障的同时转向学术培育。各高校还需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不断拓展培训内容,为辅导员提供菜单式、精准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培训项目,使辅导员经过培训后能与自己的业务快速地无缝对接。再者,各高校要优化培训环境,在“互联网+”背景和疫情防控的需求下,学校还需打破学工系统的小循环、教育教学系统的内循环,在组织层面利用互联网优势汇集优质资源形成线上系统培训体系,这既能满足辅导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也有利于形成学习常态化的氛围,更有利于理论学习和实战演练相结合,充分彰显培训的多元性、系统性和整体性。

3.提升个人职业能力,优化能力结构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不仅要靠外力的推动,还要取决于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高校辅导员应当明确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方向性和目标性,积极从被动发展转变为主动发展,从基础职业能力掌控转化为高等职业能力掌控,从阶段性学习转变为终身性学习,夯实职业能力基础,推进职业化建设向纵深发展。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构筑了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标准体系,为推进高校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供依据。国家为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建设多管齐下,例如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高校辅导员专项课题设立、高校思政类公众号的重点建设等,为辅导员搭建干事平台,创造发展空间,共筑出彩人生。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抓住机遇,对标《标准》,立足本职,树立拼搏赶超的进取意识,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以实际行动赢得自身的职业地位,做好新时期学生的“引路人”。

三、增强专业水平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角色定位是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生活心理的关怀者。辅导员专业水平增强即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专业性的思维开展工作,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取得专业的地位,这样才能向专业化转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曾说:“社会职业有一条铁律,即只有专业化才能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可见,专业化是以“人”为中心,以提高辅导员专业素养为目的,引导帮扶辅导员逐步适应职业化要求的过程,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在实践中成长为“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专业化辅导员。现基于胜任力模型,探析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水平增强的对策。

1.精准评估胜任力,提升工作绩效

胜任力(competency)是与个体工作绩效紧密相关的素质。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定义为能够区分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取得绩效高低的认知、动机、技能及个性品格等方面特征的总和[3]。提升辅导员专业水平首要的就是对辅导员的胜任力进行精准的评估。对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中的九项工作职责,参照倪佳琪、魏飞对近三届北京高校十佳辅导员为研究对象构建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卓越模型》中思想政治、道德情操、职业认知和自我效能4个一级维度和政治素养、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专业基础等20个二级指标[4]进行赋分量化测度。高校辅导员可以依据结果,清醒认知自己的专业水平的高低,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精准对接培训项目,提高专业化培训的实效,以此提升工作绩效。

2.加强隐性管理,增强服务意识

辅导员内隐性胜任特质是辅导员应当具备的能促使其思想、业务及人格不断趋于完善、不断有所发展的能力,是充分发挥潜能、展示才华和实现价值的能力[5]。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吸引群众,凝聚人心,靠的就是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一是要敞开心扉与学生建立信任联盟,同时以渊博学识和自身魅力折服影响青年;二是接地气,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困,用人文关怀和超强服务意识与学生融为一体,从情感互动中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三是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增强对知识、人生、社会的深刻认知,这是辅导员加强自身隐性管理、坚定服务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应的关键。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成为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优化激励保障,激发创造力

工作绩效=工作能力*激励。在工作能力一定的情况下,激励水平的高低将取决于工作绩效的大小。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有效满足辅导员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就能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绩效,稳定工作队伍,降低职业倦怠。激励机制要具有层次性上的挑战性和发展上的指导性。

例如依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三个职业等级制定有层次的科学的薪酬体系、奖励机制、晋升机制和退出机制。这种设计有一定的挑战性,按劳分配,优劳优酬,根据绩效享受不同的岗位津贴、职级津贴、培训机会,在较高层次调动工作积极性,较长时期保持工作动力,较多时期激发工作创造力,而且对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辅导员队伍建设已进入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轨道,并呈现出不断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新时代又为高校辅导员搭建了更广阔的建功立业的舞台,高校辅导员身逢盛世,应满怀激情地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提升职业能力,增强专业水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征程上尽展新作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不断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气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和使命,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猜你喜欢
辅导员职业政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