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教研培训中心 胡娇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象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小学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中山小学2017年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创建“博爱课程”德育类课程。2020年全面梳理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博爱”课程群,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为方向标,围绕学校“博爱行仁”的办学理念,将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有效实施,让“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学校的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显性表现,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保障机制。后两者是达成前者的途径和载体,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成学校精神文化。
中山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始创于1912年,原名“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位于旧县城城内街,1945年抗战胜利后搬迁至陵城镇中山路,1952年更名为陵水县第一小学,1958年宋庆龄副主席视察学校后建议更名为“中山小学”,以纪念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中山小学校名由此而来。
每一所学校,都有她的历史和故事,中山小学也一样,悠悠地写着她的百年故事。从创办初始、迁址易名到传承展望,经历了数十任校长,无数位师生。变的是校址校舍和不同的脸庞,不变的是一代代中山人教育的初心。随着陵水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学校也在不断地走向现代化和信息化。一路走来,中山人没有抱怨,只有传承和展望,一代代中山人谱写着不同时期的校歌,一步步走向新时代。
关于“博爱”,唐代的韩愈有“博爱之谓仁”的说法,孙中山先生一生喜欢手书“博爱”两字。博爱是以爱人为基础,包括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爱生命、爱大自然,爱人类的劳动创造、文明进步,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从人类的发展来看,提出和明确博爱的思想,是人类成熟的表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因此,“博爱”理应成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
2016年,中山小学全面启动“中山精神”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以“博爱行仁”为办学理念,打造“书香中山、艺术中山、健康中山、博爱中山”的校园特色。
2017年9月,学校编写了《百年中山,立德树人》德育课程和《好习惯,益终生》校训课程,撰写了校歌《中山志》。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学校德育工作注入新的内涵。
2018年11月12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2周年之际,作者到南京市中山小学参加了“中山教育思想论坛”,与全国各地的中山小学结为“中山小学联盟”,依托联盟校的平台与资源,打造中山特色校园文化。
2019年5月15日,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孙穗芳博士为学校赠送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庄严落座学校。同日,由中国书协副主席吴东民先生亲笔题字的“中山小学”校名隆重揭牌。从此,中山小学在“博爱行仁”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昂扬奋发的姿态走向新时代。
新时代新征程,“博爱课程”应运而生。课程是学校的灵魂,它能引领学校走内涵、特色、持续发展之路。“博爱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为方向标,围绕“博爱行仁”的办学理念,确立课程目标为:培养具有“博爱的家国情怀、包容的团队精神、创新的思维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中山少年。
学校的校训是“好习惯,益终生”,它既对学生个体进行培育,也对教师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影响,它为“博爱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铺设桥梁,提供规矩保障。我们说,“博爱课程”是成就教师、培养学生的载体。
做好了规划,就是做好顶层设计。学校课程领导小组经过多次研讨、反复研究,在教育部领航班吕锐校长工作室的指导下,科学规范制定了“博爱课程”的发展规划。规划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课程理论基础、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实施策略和课程管理与评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教育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要求改进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评价体系,将学生品德养成置于首位。中山小学的“博爱课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规划与构建课程内容,将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有机融合,有效实施。
博爱课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抓手,围绕“博爱行仁”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博仁、博学、博雅、爱劳动、爱健体”五个板块的内容体系,通过图形和表格的形式展现。第一是博爱课程总体结构图,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的板块内容;第二是博爱课程的内容设置总表,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结合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整体设置;第三是博爱课程的各年级具体内容设置表。内容设置立足本校现实,突出本校中山文化特色,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培养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老先生说过经典的四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如果说这前两句是我们的思想引领的话,那么后两句就是我们所有教育者的行动指南,那就是“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中山小学的“博爱课程”围绕“博爱行仁”的办学理念,引领教师争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将学习知识融入其中,注重对学生心灵和品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接班人。
1.博爱课程铸造师生博爱的家国情怀。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中山小学把“博爱的家国情怀”当作课程的培养目标,从“抓好德育常规,注重学科渗透,突出中山特色”三个方面来实施德育课程,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在德育常规方面,除了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学校还把中小学生守则、主题班队课、文明班级评比、升旗仪式、少先队入队仪式、未成年人道德讲坛等作为德育常规活动来抓。在国防教育课上,学校邀请身为部队军官的家长到校给师生做讲座,介绍军营生活,讲述官兵们日常训练的小故事,还深情讲述“海空卫士”王伟捍卫祖国领空的英勇事迹,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通过给学生播放国庆阅兵式的视频,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充分挖掘疫情防控过程中的育人元素,将典型人和事转变为教学案例、转化为授课内容,邀请疫情期间出征武汉的医生到学校为学生讲述抗疫故事,使学生了解抗击疫情中彰显的全国一盘棋的中国制度、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与时间赛跑的中国速度,激发学生相信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怀,从而树立起努力学习将来为家乡为祖国做贡献的自信心。
“古诗词大擂台”是语文学科中的一个活动课程,老师们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华古诗词大赛,既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中华经典诗词,还在语文学科中渗透了德育,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如: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洒脱坚毅;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胜利决心;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的洒脱从容;张为“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的慷慨激昂。又如辛弃疾写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他在词中抒发了怀念沙场和军旅生涯的感情,表达了希望力挽狂澜,重整河山的理想追求。
2.博爱课程塑造师生包容的团队精神。孙中山先生说:“本互助博爱之精神,谋团体永久之巩固。”中山小学把“团结互助,积极向上”作为学校的校风,“好习惯,益终生”作为校训。在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学校都要进行“中山文化”课程和“校风校训”课程的集中教学。从孙中山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传承到学生个人养成习惯的教育,从个人的言行文明、举止文雅到班队的团结互助、包容共生,从小处入手从大处领悟,教育学生要养成个人良好习惯,要学会关爱帮助他人,在集体里要有博爱包容之心。
比如“好习惯,益终生”校训课程里就有“上下楼梯靠右行”的要求。其实像这种常规要求,很多学校楼梯间也会有标语提示,中山小学也在楼梯上贴标语,但还是有很多学生不按要求做。因为学校规模大,学生多,当遇上多个班队同时出操时,楼道是非常拥挤的,总避免不了有学生推搡、抢道的行为。但当学校把这些行为细节列入好习惯课程后,每个学期开学初老师授课时必须带着整个班队按要求走一遍,遇到各种情况及时纠正并进行教育。对个别特别调皮或违反规定的同学进行耐心劝导,同时引导其他同学对他多些理解和包容,耐心帮助他慢慢改正。这样就及时避免了不良行为的扩散,同学之间真诚相助,校园呈现出包容共生、团结协作的良好风气。
3.博爱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富有创建、具有开拓精神的新时代人才愈来愈成为教育的第一需要。新时代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更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育者对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中山小学的“博爱课程”突出学生主体性,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地、自觉主动地学习。如在“中华经典文化”课程中,我们的学生主要是以擂台赛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老师们觉得让所有学生大量背诵积累古诗是比较枯燥的事情,但是学校的“古诗词擂台”一搭建好,老师们按照课程方案进行实施,立刻收效甚佳。以五年级为例,各班老师在班级里宣布了擂台赛方案,每月1期,五年级学生全员参与。然后接下来的时间由学生自行背诵积累。比赛时由不同班级的学生互相计时监督背诵,班级人均背诵篇目多者获得团队优胜奖,个人背诵篇目最多者被评为本期擂台赛的擂主,在年级里张榜公示。三天内如有其他同学不服,可以向其发起挑战,约好时间再度摆擂台比赛,胜出者被确定为本期的擂主。整个学习活动的过程老师没有太多的工作负担,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兴趣和动力就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只是创造了一种吸引学生的教学情景和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而且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很多很好的记忆方法、节时增效的比赛方式都是学生提出来的。所以说,学生一旦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就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4.博爱课程营造校园和谐的人文氛围。校园是教育的沃土,打造和谐的校园人文氛围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中山小学的博爱课程注重开展各种寓意深刻、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活跃校园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如学校每年以“百年中山,读书立德”为主题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即使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学校仍然组织孩子们认真地有仪式感地进行读书。读书节活动现场每个人都戴着口罩,保持一定距离,现场井然有序,温馨和谐。活动过后再看照片,师生们都说这是一次非常有纪念意义的读书节活动。2021年的读书节,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校以“百年铸魂,红色传承”为主题,喊出了“爱党爱国爱读书”的口号,开幕式那天邀请了100位家长与全校师生同台诵读,拉开了为期两个月的读书活动序幕,激发了师生“爱祖国、爱读书”的学习热情,营造人人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氛围,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中山文化,构建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开笔礼”活动也是学校每年为新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隆重的开笔仪式,教育孩子们从今往后要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学校自2017年开设“好习惯,益终生”校训课程以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意识不断增强,各方面的好习惯逐步养成,个人综合素质得到很好的提升。比如,楼道内轻声慢步走,见到老师礼貌问候,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宽容大度;动动手,弯弯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校园环境等。而且老师、学生之间能用自己的优秀行为去感染周围的人。校园里形成了一种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共同进步的良好人文氛围。
“博爱课程”的建设,从寻根文化传承、问道发展理念、聚焦培养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到构建内容体系,一路风雨一路歌,有艰辛也有收获。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海南省禁毒教育先进单位”“海南省巾帼文明岗”“海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海南省美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2020年11月,学校荣登“全国文明校园”之榜。2020年12月,学校的“学中山精神,立远大志向”德育案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这就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最佳肯定。
如今,在博爱课程和博爱精神的引领下,学校教师的价值观得到升华,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良好氛围不断形成。“春风化雨诲人不倦,润物无声传承文明”,随着课程的深入推进有效实施,相信博爱教育的理念将会贯穿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