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中学 韩亚玲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引导,充分运用学习地理的思维能力和地理知识的学习规律,将最终学习成果有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事实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就是对情境教学最好的阐释,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课本理论知识的匹配度有所不同,学生如果单纯地将书本理论知识直接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是比较困难的,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上应用生活情境法进行实际教学,以学生身边例子为教学材料,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在中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其中就包含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一要求,因此,教师进行地理教学时要正确认识“地理素养”,才能贯彻落实培养未来公民地理素养这一要求。具体来说,地理素养是一种个人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从地理视角出发,不断积累地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地理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把控,逐渐形成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而合理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内在涵养。地理素养其实就是每个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通过系统学习所积累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学习方法、地理意识、地理情感、地理思考方式的总和。换句话说,地理知识是每个学生建立自身知识体系的关键所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除此之外,地理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重要帮助,地理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生存能力,良好的地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能有更好的理解,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当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识达到一定高度时,他就会根据自己的领悟形成属于自己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情感,它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地理问题、渗透到学生地理学习的各个方面,甚至影响学生的地理判断能力。综上所述,这些都是构成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假如说地理素养是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获得的相关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情感,那么地理核心素养就是在地理素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所需的关键因素,换句话说,地理核心素养算得上是一般意义上地理素养中的核心与灵魂,相对于地理素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少而精炼,持续时间长且作用重大。地理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形成地理素养的基础上,和相关地理课程有机结合,提炼出的更为精华的知识,更为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品质。
对于初中生来说,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对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对地理知识点进行统一整理归纳,学生根据教师的总结概括形成一套自己的地理知识规律,从而增强初中生学习地理的信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下,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了教学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应用深入地理教学,在初中课堂中运用影视资料愈来愈频繁,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学生的青睐。相比图片资料的单一性,地理影视资料的生动性、直观性和人文性等,更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影视资料播放的时长、频率,确保其对正常的教学内容不会产生影响;客观地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并在恰当的时机、合适的教学环境下播放,将影视资料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地理教师对照片资料进行合理的选取以及应用,合理地插入到课堂讲解过程中,通过投影等形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对书本知识有一个更深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比如说,初中地理教学中涉及《中国地形》这一单元内容,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提前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整理,根据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特点在网上搜寻一些他们平时生活的照片或视频,在正式上课之前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感受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讲解地形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第一,诗中为什么说百川东到海;第二,百川东到海所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究能够对我国地形特点有一个基本了解。
这种来自于生活中的例子随处可见,将生活中的情境带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地理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中复杂的地形、气候等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确保他们长大以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出发,地理教师要充分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全球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促进他们对地理知识进行反思和深入探究。
为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人的行为对全球空气质量和生存环境的影响,教师应列举生活中相关的例子并进行讲解,让学生加入讨论与学习的过程中。比如,由于城市中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植被破坏,导致热岛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教师要详细讲解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冰川融化产生的危害,由于冰川融化很多有害物质被释放,对临海地区的人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破坏了他们原本稳定的生活,除此之外,北极熊和海象的数目也因为它们生存空间的不足而不断减少,濒临灭绝的危险。
通过融入这些生活情境,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全球环境的现状,让初中生主动地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在一系列的研究过程中,许多教育学者发现,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学生如果单纯地采取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解决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情境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这样能够将生活实际情况和书本知识进行融合,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促进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情境教学中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情境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初中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地理课堂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合理创新教学手段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情境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知识框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自身的地理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