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新兵
众所周知,现代竞技体育起源于古希腊。那么中国古代又有哪些体育项目与赛事呢?中国古代虽无“体育”一词,实际上却拥有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体育项目与赛事同样精彩纷呈,充满娱乐性、趣味性。
中国古代的体育项目与赛事多与军事训练相关。孔子所推崇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其中,射、御是来自于打仗的体育运动。早在西周时期,就产生了最早的体育奖杯,这就是西周时期周王赏赐给射箭冠军柞(zuò)伯的奖杯,称得上是“奖杯”的鼻祖了,不过不像现在叫杯,而是叫“柞伯簋(guǐ)”。
击剑是中国古代最熟悉的体育项目与赛事,佩带刀剑行走江湖,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是古代游士的标配。古人对名剑特别痴迷,因此中国古代留有许多名剑,比如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剑等。佩剑、练剑、击剑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后汉书·马廖传》记载:“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此后,一种对抗的击剑比赛也日渐盛行起来。曹丕《典论》中就曾记载了他同邓展的一次剑术比赛。唐代时,舞剑之风盛行,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就写道:“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这句话生动地描述了公孙大娘舞剑的绝技。只不过中国古代击剑一直朝着自卫、健身、杂技表演等方面发展,很遗憾没有演变成现代击剑运动。
蹴鞠则是中国古代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与赛事。“蹴”有用脚踏、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制成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用脚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最早记载于《史记·苏秦列传》:“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起源于齐国都城临淄,齐宣王在位时期(公元前319~前310年)已经盛行。汉代,更被视为“治国习武”之道。汉代还出现了研究蹴鞠运动的专著《蹴鞠二十五篇》,这也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体育著作。出身市井的汉高祖刘邦不但自己爱踢球,而且还专门在宫苑里建造“鞠域”,类似于足球场。汉武帝刘彻还把蹴鞠列为军事训练科目,以提高将帅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将蹴鞠作为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质的手段。到了唐代,蹴鞠的制作艺术和运动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改进,球变得更圆、更轻。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亲身从事蹴鞠运动的情景。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蹴鞠。因此,蹴鞠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项体育活动。
跑步是当今受众最广的健身方式,也是竞技体育的常设项目。不过,跑步引入体育竞技在中国古代最早的雏形是由步兵发明的。古代人们发现在战场上除了有马车在前面冲锋,扫清障碍,后面也要跟着步卒才能扩大战果,这种配合非常重要,因而要求步卒必须要具有长跑能力。周成王就是用赏奴隶十名作为奖励来激励手下的步兵坚持长跑。到了汉代,出现了职业跟随马车跑步的人——“伍伯”。其职务是在高级官吏的马车前做鸣声开道的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就是要能跟上马车的跑步速度。到元代,出现了名为“贵由赤”的专项跑赛事。“贵由赤”是蒙古语,意思是快行者。元代的长跑比赛在元大都(今北京)和元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分别举行。元大都的比赛起点为河西务,终点为大都皇宫(在今北京北四环);元上都的“贵由赤”起点为泥河儿,终点为上都宫中,二者距离约85千米。比赛从清晨开始,参赛者一律被长绳拦在起跑线后。号令一下,长绳放开,众好手蜂拥而出,一路风尘。大约三个时辰时(6小时),比赛结束。第一名赏白银1锭,其余按名次赏段匹若干。6小时跑完85千米,而且是越野路段,这样的成绩即便拿到当今世界顶级的超级马拉松比赛中,也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捶丸,来源于唐代的“步打球”,与现代曲棍球十分相似,但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来的对抗性竞赛逐渐演变为非对抗性比赛,取消了球门,改用球穴,球进穴得一分。竞赛形式变了,名称也随之改变了,叫“捶丸”。根据《丸经》记载:捶丸是在空旷地上画一球基,离球基七步至百步做一定数目的球窝,旁树彩旗,用棒从球基击球入窝,最终用棒数少或得穴数多的一方为胜者。从所记场地、运动用品、竞争人数、竞赛方式、裁判规制等方面来看,捶丸与现代的高尔夫球很相似。
“木射”亦称“十五柱球”,唐代时创造。据唐人陆秉编写的《木射图》一书介绍,这种比赛一般在室内进行,场地的一端设立15个笋形平底的木柱,在每个木柱上分别用红笔或黑笔写一个字:用红笔在十柱上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五柱上用黑笔写“慢、傲、佞、贪、滥”。参加比赛的人用木球击打木柱,击中写有红字的木柱为胜,有赏;击中写有黑字的木柱为输,受罚。由此可见,木射与保龄球极其相似。
当然,中国古代的体育项目与赛事远不止以上这些,还有马球、围棋、踩高跷、荡秋千、放风筝……这些项目有的长盛不衰,现代人仍然十分熟悉,比如武术、举重、射箭、象棋、围棋等;有的则在发展中几经流变,旧貌换了新颜,比如捶丸、蹴鞠。
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总体来讲娱乐性较强,而竞技性较弱。因为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中,注重的是人的内在气质、品格、精神修养,而把人的身体视为“寓精神、气质之舍”,表现的是人的内在品格,这就使中国传统的体育价值观体现出十分明显的重人格倾向。这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中国特色奥运精神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