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指导下道德与法治有效作业设计路径规划

2022-03-01 19:50江苏省泰兴市南新初级中学凌秀群
新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分层形式设置

□ 江苏省泰兴市南新初级中学 凌秀群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思想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特点,课程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思想指引,促使不同层级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分层法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能够让所有学生都获得应有的提高。将其融入作业设计中,能够提升作业有效性和含金量。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基础内容,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单一、机械的作业形式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作业形式亟待转变。教师不妨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分层法的优势,对作业展开优化升级,规划出一条契合性更强的作业设计路径。

一、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课堂革新初见成效,无论是教学意识还是教学形式都进行了革新,学生对学习的认知也产生了很大变化,主动参与意识增强。然而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尤其是对作业设计缺乏足够重视,环节设计的科学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作业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异常排斥作业,不写作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让学生喜欢作业,主动完成作业,成了教师需要直面的课题。有效的作业设计一定是新颖有趣、独具特色的,它能够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完成文本知识输出,将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认知。

分层作业是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设置梯度作业。学生个体的先天素质、生活环境和主观努力存在差异,学习结果自然不同。面对这种差异性,必须设置分层作业。这是由教学现实需求决定的。另一方面,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发展,体现他们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基于此,重新审视作业价值,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

有条理、分门别类的作业形式践行了因材施教原则,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完成适合自己成长的作业,在作业完成中学生变得轻松、愉快,获得满足感,从而对知识学习更加感兴趣,主动探索文本的热情被点燃。由此可见,分层作业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又能让他们获得可持续性发展,让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这种进步又能很好的反作用于课程学习,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有效分层设计思路

为了完成学习方面的既定任务,掌握相关知识点,学习活动过后,教师必须给学生安排具体活动,这些活动就是作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具有检验、反馈等多重价值。学科属性不同,布设的作业自然存在差异。在分层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作业设计要“因课而异”“因生而异”,必须契合学科特点,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寻找切入点,呈现相关作业形式。分层作业设置可以从内容精准、形式创新、容量适宜、评价多元等视角出发,进行有效设计,开放作业形式,让作业成为孩子的兴趣点,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

1.分层作业内容精准,对接学生认知基础

作业分层首先要以内容为着眼点。学习内容是作业设计最重要的参考。如果作业内容与文本知识不能形成有效对接,作业设计的精准度欠缺,收到的效果一定不尽如人意。教材设置是以主题单元形式呈现出来的。每一单元、每一课的知识点之间存在差异,其难度系数和重要程度不尽相同。设置作业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从重要程度着手,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进行分区处理,将知识点划分为不同区块,然后针对每个区块内容设置作业。内容的分层和优化,让作业的针对性更强,知识以区块化的形式展示出来,学习效果得到快速强化。

学习《学习新天地》,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但他们对学生又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感知学习内容的意愿不一,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存在差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有了精准把握,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线索,采用分块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资助选择。这种学习形式具有线性特点,相对简单,学生很快投入其中。学习活动过后,教师进行一一对应,从这三个部分着手,设置训练题。如“学习是什么”这一部分,教师设置选择题、简答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学习的理解。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认知得到启动。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比较适合后进生选择。对于“怎么学”这部分内容,优等生更有经验,他们根据自身的学习经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分层作业从形式上展开优化,让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训练,作业效果让人期待。

初中道德与法治涉及到的内容异常丰富,这就为作业内容设计提供了便利。教师要充分把握教学契机,以作业为载体,在教材的指引下,对各部分学习内容进行划分,有目的的设置分层作业,将学习重难点凸显出来,确保基础知识得到夯实。

2.分层作业形式创新,切准学生兴趣起点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能,是启动学生积极思维,促使他们深度探研最重要的因素。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愿意主动探索,学习就不是负担,就会成为一种享受,给学生带来身心上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写作业是一项很无趣的事情,很多学生不愿写作业,大部分原因就是作业太枯燥,除了抄写还是抄写。重复、机械的作业形式自然难以切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思维僵硬,完不成作业也是很正常的事。要想改变现状,不妨从分层形式角度出发,给出多元化的选择。可以是抄写知识,单选题,多选题等常规题型,也可以设置例题分析、角色呈现、辩论游戏等,在基础题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学习《友谊和成长同行》,这一课的内容学生异常感兴趣,他们学习探索欲求极强,学习热情极高。教师在设置作业时从学情出发,从形式上进行革新。“请大家观看下列视频,完成下列任务。”视频汇聚了很多信息,教师提供的练习题也异常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有“谁更适合做好朋友”这种简单的判断题型,有不同人物性格分析,还有“你会如何与不同类型的朋友相处?”这种角色演绎型练习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判断。教师一改旧有抄写背诵的学习形式,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和兴趣,给出新颖有趣的作业形式。从学生的表现看,他们是异常兴奋的,主动参与热情极高。作业形式呈现最能体现教师的能力素养,教师从多角度展开思考,让学生在多元化、立体性的活动中对知识有了更全面深刻的把握,获得了成长的力量。有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作业设计也是一样的。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自然不觉得作业是一种负担,反而变成了展示他们才能的另一种形式。

学习知识本身是简单、重复的。为了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有智慧的教师会在把握知识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分层作业亦是如此。传统作业形式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学生的行为是被动的。要想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灵动起来,教师必须设置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作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启动认知。

3.分层作业容量适宜,迎合学生学习需求

旧有的作业形式更加注重量的积累。“题海战术”是最常用的方法。在部分教师的认知中,做更多的题似乎才能夯实知识,提升学生能力。显然这种认知是错误的。“题海战术”是一种为达成某项目标进行大量的,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相关练习。刷题式的作业形式不是万能的,它只适用于极少部分人。多做题是有效果的,然而消耗的时间成本过高,学生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因此,掌握好作业量对提升作业品质有积极帮助。作业的作用主要是巩固知识,让学生活学活用。要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设置分层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要把握“度”,要具体分析班级具体情况,不同班级、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他们在学习基础、认知能力、感知思维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要“区别对待”,给学生定量。

学习《交友的智慧》,这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掌握交友的基本原则,学习掌握分辨真假朋友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知,教师布设对应作业。作业的终极目的是突破学习重难点,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以抄写或者思维导图呈现的形式梳理交友的基本原则。对学生来说,这项任务是简单的,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实践过程中,学生深深感受到这道题的思维含量。“眼高手低”是初中生的弱点之一,不通过实践他们永远都觉得知识简单。教师从一道题出发,设置分层作业,给出了具体化的引导。学生需要整理的知识点比较少,参与热情迸发。仔细分析,其实教师设置的训练题虽然少,但含金量极高。首先作业题目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最精华部分,学生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学习活动就成功了一大半。其次,思维导图能够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因此,小小的一道作业就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可谓一举多得。

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展开学情调研,全面了解学情。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展开细致观察,对学生基本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和把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提供适量作业,学生做得轻松,没有太多压力,自然能够主动完成,作业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展现。

4.分层作业评价多元,彰显学生个性特征

评价是作业的有机体。布置完作业如果不检查,不评价,作业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评价过程中,“一刀切”的现象比较明显。不论学生学习情况如何,都按照正确、错误的标准评判。既然作业是分类的形式,不同题型难度系数不一,学生完成情况也会有很大区别。为了彰显公平公正,分类评价是必要的。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适当放宽评价标准。对于优等生,评价时要高标准、高要求,这样他们才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初中生对教师有一种崇敬心理,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极大影响。教师要秉承多赞扬、少批评的原则,给学生以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后续学习探索奠定坚实基础。

学习《师生之间》,教师认真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并将其一一记录下来。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投放出多元化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有最常见的书面作业,有选择题组成的试卷,有视频观看作业,学生观看自己上课视频资料,观察每个同学与老师交流的过程,写出感受。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展示作业时,教师进行了分类评价,选择同一题型的学生放在一起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严谨、科学。具体操作时,形式也各不相同。书面评价是最常用的形式,教师不仅有文字呈现,还配有贴画。学生看到这样的评价,自然心花怒放。表述感受的作业,学生现场展示,教师发动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学生的评语虽简短却异常真诚。作业评价看似简单,但如果把握不好,很难将评价的最大价值展现出来。教师打破传统单一评价形式,丰富评价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真正实现了作业内化。

评价不是针对某个学生指出他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而是要促进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所以评价要“就事论事”,要客观公正,不能专挑好话说,也不能先入为主,讽刺打击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力得到挖掘,这才是评价的要义所在。

初中阶段,排斥作业、不写作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学生的“作业综合症”,教师要重拳出击,给出解决方案。在了解差异,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进行作业分层设计,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探研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从作业中获得充足的养料,汲取了成长的力量,他们自然愿意主动完成作业,学习目标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师独辟蹊径,从分层的角度出发,给出具体化、针对性指引,让学生认识自我的同时,将他们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技能得到强化,素养快速提升,教学的要义追求逐渐达成。

猜你喜欢
分层形式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有趣的分层现象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