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研究

2022-03-01 19:45:23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中华内容

钱 雪

(周口市职业成人教育教研室 河南 周口 466000)

现代化语文教学改革在新时代发展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汉语的载体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强化实际教学效果。就目前的语文教学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不足,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以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关键,促进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发展。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特征的文化内容,其汇集了中华文明成果,可以有效反映中华民族的风貌,在中华民族精神展现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我国自发展以来,囊括了儒道墨家、古典诗词等文化内涵,在饮食、服饰、艺术及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可以体现出不同的传统文化特征,其值得弘扬与传承。

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表现来说,可以在知识体系、人文艺术及风俗习惯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在知识体系方面,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都能够对这种知识体系进行利用,其主要基于人类的道德品性,可以让人们产生丰富的文化知识感受,在德性表达方面凸显文化自信。虽然我国的古籍当中没有艺术这个词语,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至今,逐渐形成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有着多样化的艺术遗产。其主要表现在诗歌、戏曲、绘画及书法方面,形成了无价的艺术瑰宝。在风俗习惯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了古代的社会结构,传统的社会组织需要以家族作为单位,所以很多风俗习惯都需要以家族作为基础单位展开分析。而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风俗习惯表现可以在个人身上得以体现,同时也能够体现浓厚的家庭观念。

很多教师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都会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致教学工作的开展缺乏精神文明表现,达不到教学预期。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提出语文教学需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凸显语文教学的文化特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教师需要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以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和高尚的人格品性培养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中华民族的语言及文字,赋予更加深刻的灵魂,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困境

2.1 外来文化入侵

在新时期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升,自身在发展当中开始在文化、人才、技术等方面引进国外的创新形式。就目前的语文教学来说,很多学生都会崇尚外来文化,特别在信息时代发展当中,学生会利用网络开展不同的文化交流,虽然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但是会让学生崇洋媚外,难以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实际需求。在外来文化入侵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多样化的西方流行性文化内容,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欧美电影和西方音乐等节目文化内容,对于我国的经典文化却缺乏关注和了解,难以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融合会产生显著的滞后性,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2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基础引导,为学生融入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根基。借目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来说,很多学生都存在浮躁心理,热衷追求新潮刺激的文化形式,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导致文化教育难以落到实处。当代年轻人在审美趋向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学生在学习语文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大多将传统文化摆在遥远的位置,甚至认为没有必要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致其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认知能力较弱。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组织学生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进行探讨分析,但是学生兴趣寥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愿意主动了解相关内容,达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的预期目标。

2.3 文化讲解效果不佳

科学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实际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策略落实教学要求,促使各项教学任务的开展可以满足实际需求。目前,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时,没有对其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阐述,在讲解的过程中停留在传统文化表面内容上,缺乏系统、整体的讲解,导致文化讲解效果不佳。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分析教材上的古诗词内容,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情况讲解,难以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产生深入了解。实际上,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契合度较高,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相关的教材内容没有深入挖掘,甚至教师自身的理解能力不足,致使其在课堂教学中难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阻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发展。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途径

3.1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其在落实教学行为时需要达到的根本要求,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作为基础,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减少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教师要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明确自身作为引导者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发展,在教学的同时为其提供科学的指导,促使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可以受到正面积极的影响。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相关教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还要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加强思维发展实效性,在课堂教学当中深入浅出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爱好。学校要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审核,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为学生的知识内化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将新的教学要求与传统的文化教育相互结合,提高教学模式的规范性。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掌握多样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以新颖的教学形式打动学生,渗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促使学生可以融入到学习氛围当中。

3.2 注重礼仪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注意礼仪的体现,我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需要在文化礼仪方面产生良好的表现,从而优化综合教学效用。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工作当中时,教师需要做好礼仪教育工作,让学生在掌握人文地理文化的同时可以体现良好的仪容仪表,从而凸显优秀的精神风貌,展现学生的文化修养。比如:在开展《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朗读文章内容,对其中涉及到礼仪的文字表达方式进行分析。文章在初始表达当中提到晏子为了维护两国和平,需要出使促楚国,但是楚王为了表现自己故意侮辱晏子,而晏子则用体面的外交对话方式获得了真正的尊重。这篇文章中体现了深刻的礼仪内涵,也表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能够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会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提高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礼仪文化意识,让学生养成懂礼节的习惯,提高其文化修养。

3.3 营造文学氛围

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可估量,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就需要营造文学氛围,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当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习意志,在长期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文学氛围的营造需要依托于古诗词教学,让学生在感受古诗词中营造的不同意境的同时,加强其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理解,并且剖析这类素材中表现的文化内涵。比如,在开展《观沧海》这篇诗歌的教学时,教师能够以课程导入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忆《七步诗》的内容,掌握诗歌的写作背景,并且对作者曹操的信息进行分析。这首诗歌是曹操在率军东征乌桓胜利之后所做,学生需要掌握作者在作诗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并且分析诗歌内容明确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在营造文学氛围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搜索与诗歌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相应的画面,再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其他词语表达方式,从传统文化的视角下解读语文知识内容,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3.4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在我国语文教学当中的呈现数不胜数,学生在接受语文考试时也经常会遇到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问题,由此可见,解读经典文学作品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强化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唤起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以经典作品作为载体,树立文化自信。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等,让学生对其中的章节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类型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书目,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推荐,提高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直至其研读通透。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需要找到适当的阅读方法,结合学生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文学作品,给学生产生差异性影响。在学生阅读作品之后,学生则需要给予教师相应的反馈,根据自己阅读的作品内容和产生的感受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可以产生实质性作用。

3.5 开展文化活动

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尤其是部分学生认为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材知识内容的学习枯燥乏味,教师就可以开展文化活动,提高语文教学趣味性。教师在组织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以经典文学作品解读作为核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学内涵。教师需要在活动前期合理设计文化活动的形式,对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化教学中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紧跟时代的潮流,立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丰富文化活动实践效果。教师可以借鉴《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飞花令”活动,考察学生对于古诗词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还能够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提高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热情,为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根基。

4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合需要以文化内涵的体现作为基础,结合现代化教学改革的需求加强教学形式的适应性。教师需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体现,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提炼教学精华内容,引导学生接受并且内化知识内容,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可行性保障。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中华内容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语文知识(2014年12期)2014-02-28 22:01:18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