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夷山市崇安小学 邱 萍
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构成单元,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站在学生心理层面技能型分析,读一般代表着“听”与“吸收”,写一般代表着“说”与“表达”,从实际应用方面来看,后者属于前者的一个重要基石,前者能够对后者带来拓展与引导。并且,针对语文教学而言,在知识吸收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外表达,表达期间也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吸收与汲取。不过一直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过于看重阅读,即吸收,却很少关注“表达”,这必然会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锻炼与提升等带来不利影响,违背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具备的“以读促读,以读促写”等良性循环发展原则,久而久之,则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持续下滑,而且也完全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活动中,必须要严格遵循“以读促读,以读促写”原则,且在促进读写全面融合、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借助于信息技术来为其搭建一个拓展平台,促使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全面融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铺垫。
因为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陈旧,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这也是造成课堂气氛冷淡的一个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往往习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学生的感受及体验,这必然不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与指导,尤其是在阅读写作教学中,很容易让学生出现囫囵吞枣的情况。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及经验,导致阅读水平不高,尤其是在语言基础方面具有很大的不足和缺陷。另外,很多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对外界新鲜事物非常好奇,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很难静下心去思考、探索,大部分都会出现开小差、走神等问题。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出现了很多诱惑,很容易让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再加上一些学生选择的阅读材料不适合他们阅读,特别是一些网络小说,通常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进而不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带来帮助。
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厌倦心理,通常会选择逃避。例如,对于写日记这一行为来说,大部分小学生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一些教师认为鼓励学生写日记的初衷是希望学生能够记录一些日常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不过大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三点一线,比较枯燥、乏味,所以让学生找不到写作的素材或思路,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进而出现逃避写作的行为。
教育信息化在课堂中的应用与渗透,一般是通过信息收集、视频展示、图像表达等方式达到形象、具体、生动地讲解重要知识等目的,由此来进一步解决教学难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下,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一般更倾向于采用相对抽象的口语进行讲述,因为语言自身的局限性,部分内容无法给予精确的陈述,自然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和吸纳等效果,确切说可能会使学生感到茫然,不知失措,不知道学习的重点及目的是什么。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教师能够借助于微课、多媒体等软件,真正地摆脱传统的口头讲述等存在的局限性,将一些相对抽象的知识通过一个个形象、直观、生动地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比较注重实效性,且内涵丰富,能够间接性地改善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由此来看,在整个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渗透下,它能够逐渐体现出一些特征,即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等特点。由此整个教学过程也更加注重信息化教学质量,以便于广大师生在收集教材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多媒体平台的优势,促使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
根据之前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来看,广大语文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相对普通,一般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者自主思考,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但是对于一些自控力不足或者自律性缺乏的学生而言,其带来的效果是不明显的,甚至是在浪费时间。所以,基于教育信息化2.0 的背景下,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别致,由此能够改变单调、无趣的课堂氛围,最大化地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大大提升。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它能够把文本中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利用构思相应的训练内容与架构,把学生的阅读、写作、思维创造等进行一体化融合。这属于一种典型的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其次,在读写结合的课堂活动中,一些教师发现在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从而影响教学效率提升。此时,教师也会受到负面环境的影响,从而出现一些消极心理。假若在教育信息化2.0 背景下,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则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升,并由此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铺垫。由此来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是一个全新的选择,唯有得到广大教师的灵活、高效应用,并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方可逐步丰富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为真正地遵循“以读促读,以读促写”等原则带来支持与帮助。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因为一些教师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观念,其教学方法一般是以“填鸭式、满堂灌”等为主导,不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导致课堂氛围过于冷清,甚至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在阅读教学方面,不注重读写内容的有效融合,无法让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等目的。所以,若要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真正地克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阻力与障碍。此时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教师需要为广大学生构建一些真实、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由此营造出最理想的读写结合氛围,使学生在逐步提高文本理解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大提升。例如,在《望庐山瀑布》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于多媒体平台为学生展示与“庐山瀑布”等相关的视频与图片,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丽景象,使语言文字变得愈发感人与生动,使学生对庐山瀑布形成一个客观性地认识与了解,接下来需要鼓励学生利用“读与写”的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真正地感受到作者在创作期间的真情实感,由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篇文章的创作主旨。对此,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悦、生动,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全面融合,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顺畅与自然。当掌握了文章的创作主旨与表达模式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展示一些与瀑布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然后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瀑布等,这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激发学生的兴趣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特别是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来说,识字教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要素。因为识字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课本知识,是提高学生读写水平的一个重要基石。对此,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需要超过1300 个,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字约有3000 个,同时汉字具备较强的形象性特征,这其中还涉及到一些多音字、形近字等,类型相对繁琐、复杂等。并且,因为学生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在语言组织、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编撰出来的文章与汉字在情感表达方面存在内容空洞等问题,造成其感染力不足。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促使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升。对此,语文教师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构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加强学生的识字训练效果,从而实现以读促写等目的。比如,在《黄山奇石》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由于作者重点概述的是“黄山奇石”的趣味性,对此文章中大部分引入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也引入了大量的形容词,例如金光闪闪、高高等,以上词语的应用不但能够彰显出文本的艺术魅力,而且还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不妨将以上词语进行马赛克掩盖,由此能够使学生进行联想,从而深刻地感受到以上词语的独特魅力。并且,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集一些与黄山相关的图片,把黄山中的一些优美景色、壮丽奇石等为学生进行呈现,并配上一些生动、形象、清晰的解说词,从而能够彰显出深厚的文学艺术魅力,使学生在观赏相关文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图文的文化底蕴,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获得情感共鸣等发挥积极作用。当然,教师也能够引导学生结合已观赏到的景色,写下自己的体会与心得,随后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阅读,或者在全班进行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赏析,由此能够让一些学生获得鼓舞,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信息技术之所以能发挥积极作用,除了能更为形象地把原本非常抽象的内容表达展示出来,让原本注意力涣散的学生能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入全新的教学技术,提炼内容,激活课堂,分析学生的喜好,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在批阅学生作文期间,其实是让学生的写作变得愈发完善和成熟的过程。对此,修改作文则需要把一些写作提纲与计划等实现全面融合。具体来说,则是利用对比、分析、实践、观察等方式对其进行修正与完善。所以,学生不但要弄明白如何写作,而且也需要弄明白如何自我修改,如何指导他人进行修改。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下,能够恰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存在较强的直观性、交互性等特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作文的修改方面,会非常便捷与高效。对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期间,需要把一些优美的文章在电子白板中进行展示,鼓励学生自由模仿。并且,教师也需要在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电子白板进行批阅,帮助学生掌握审题与选材的技巧,促使其构思更加新颖、独特与完整,由此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灵活、高效地选词造句,真正地达到一箭双雕的学习目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模式是在持续性变化的。由于教育信息化2.0 的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已经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渗透,这也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对促进教学模式地改革与创新等发挥着积极作用。对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通过长期地实践研究,总结出一些有效地应对策略,并且还需要借助于一些创新性地应对策略,促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为实现读写结合带来支持,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获得深厚的人文情感,并由此来促进其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