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珠 江俊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纪委 江西南昌 330004)
中国医药文化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如文史哲、社会学等领域均与中医文化息息相关。因此,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涵着丰厚的人文科学知识底蕴,学习中医文化是提高中医院校学生,尤其是本科阶段的中医学子的人文精神素养的重要载体[1]。在开展中医院校在开展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时,融入中医文化,传授中医人文知识,有利于培养中医学子的中医思维,也是中医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
从广义上来说,人文素质就是指一个人内在的精神品格,通过外在的环境和学习,内在的实践感悟将人文类的知识技能内化为个人稳定的内在品质[2]。中医院校是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的主要阵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中医人才,仅仅具备中医医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晋代医家杨泉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答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从医人员,必须具备仁爱之心,成为一名明事理、性格淳良的人,这不仅是对古代从医者的要求,也是对现代医学人员的素质要求,从另一个方面展示人文素养出对于一名从医人员的重要性[3]。由此可见,人文素养教育对于现代中医人才的重要程度,不仅是培养现代中医人才的教育基础,也是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后继有人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客体,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在,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均有,人文回归医学是必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医学科学的发展也在呈现一系列转变,其中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身心健康及与环境的和谐一致为中心最为明显。因此,中医教育所面临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随之更高,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只有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完美结合的人,才能顺应知识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中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医院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奠定深厚的人文素养基础,还能帮助他们成为一名既具有深厚的中医专业功底,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复合型高素质中医特色人才。
中医文化来源于中国古代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诞生之日起就和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门复杂的医学科学综合了医学、文化、历史、动物学、化学等各领域的知识[4]。中医文化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中医理念蕴含着实用性和整体性的思想,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实践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物,有机融合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内涵既丰富又深刻。中医文化理念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中医文化中蕴含的和谐观念和辩证思维方式将体现在中医辩证施治的每个环节,它所映射出来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审美情趣为中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如中医文化中倡导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整体观、“医乃仁术、以人为本”的伦理观、“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医德观等,对中医院校学生的知识、品格修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代名医大家十分注重个人品德修养,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大医风范和知识修养也是中医学生学习的榜样,对中医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等方面具有引导作用。
因此,在中医院校,引导学生正确了解中医文化历史、学习中医文化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当务之急。以中医文化教育为载体,对中医院校学生进行中医人文素质教育,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认真学习中医文化,有利于帮助学生们逐渐形成“大医精诚”“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等职业信仰,在获取精神动力,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成为一名具有高尚的医德情操、丰富的品格修养,关注现实、关爱生命的高素质中医。
从目前全国大部分中医高等院校情况来看,中医的学科专业教育和人文文化教育处于失衡的状态,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片面追求专业学习,忽视人本教育的现象,人文素质教育常常处于教学边缘的状态,中医文化回归是当前中医院校需要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中医院校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中医专业理论知识、轻人文知识,注重对学生中医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中医文化方面的教育,归根到底是中医文化教育理念淡化,忽视了传统文化在中医发展中的作用。
目前国内中医院校开设与中医文化相关、体现中医人文价值的课程不足,从大多数中医高等院校开设的课程来看,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只少量开设了一些简单的文化基础课程,开设的课程也缺乏专业针对性与实效性,大家都认为与人文素养、文化教育有关的课程看不到明显的学习效果。中医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严重脱节,中医院校现行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人文素质教育难以落实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院校社科类任课教师多从综合性大学文科类专业毕业,缺乏专业系统的中医药学知识;而专业课教师又存在人文素养不高的问题,教学往往偏重于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术和经验。既精通中医药知识,又精通人文知识的教师少之又少。这也侧面导致了许多中医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忽略了中医专业课程中大量隐性的人文教育资源,未做到中医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协调一致、共进互补,没有把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培养中医药事业人才有机结合,因此,无法将中医药文化知识中涵盖的中医理念、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传授给学生,影响了对中医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
据了解,现在的中医院校的大学生中,学生以偏理科为主,这些学生文化底蕴、人文素养不深,能通读经典的人寥寥无几。对于理科生来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中医文化,体会中医文化的辩证思维,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完成的“作业”。
要了解中医文化,古代中医药文献的价值不可替代。而古代中医药文献以文言文为主,学生普遍认为中医概念晦涩,理论抽象深奥,学习难度较大。客观上来说,学习浩如烟海的中医文化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多数中医经典文献晦涩难懂,难以激起学生学习中医文化的兴趣。
一切成长都是“内化”的过程。在中医院校进行中医文化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慢慢熏陶、逐渐内化于心的过程。学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则需要在学生受教育的各个环节多维度、多层次、多方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中医文化的学习才能真正科学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能力。
从文化入手,帮助学生提升对中医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大家了解中医、热爱中医,构建中医药文化认同,构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中医药院校学生应从入学之初就应该明白,中医药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自己作为中医学界的后备力量,只有提高自身对中医文化的重视度,才能精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中医药院校的学生的目标,不仅是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医学人才,而且还肩负着传承我国优秀传统中医文化精神的重担。学习中医文化不仅能够帮助自己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中医理论精髓,而且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中医药精华,发展中医药事业。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载体,其中的辩证法思维贯穿在中医理论中,所以,中医药院校的中医专业课程中本身就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要融合文医知识,提炼出具有中医特色的人文教育内容,深入挖掘专业课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给学生传播人文精神的“种子”,引导学生转变思考问题的思维,认真体会悟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角度深入思考中医理论的本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医药知识,激发他们对中医文化的认同感。
在课程上融入中医文化教育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形式,让学生多种渠道接触中医文化,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营造有利于中医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方法。首先,中医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公共设施营造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如宣扬中医药特色的校训、构建中医药特色的人文景观建设,营造浓郁的医学人文氛围,让学生每日沉浸其间,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其次,开展突出医学人文精神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质。如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在送医送药的过程中体会社会对医生的角色期待,学生在给社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应对、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以及与人相处、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实际生活当中体会什么叫“人文”,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人文修养。最后,中医院校可以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例如,邀请中医大师大家来学校举办中医文化等传统文化讲座;在大学生社团活动中渗透中医药文化元素;在校报、网站等媒体开设中医文化专栏宣传和普及中医药文化教育,充分发挥新时代的新媒体作用,开展网络中医文化宣传阵地,打造特色的中医院校校园文化,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修养的目的。
合理增设中医经典必修课及选修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传统中医药文化相关的课程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研读经典,领悟中医经典理论的精华。开设中医文化选修课程,让学生选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中医文化的兴趣,主动接受中医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开设公共性传统文化选修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医文化类选修课,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开阔视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避免机械、说教式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在和学生的思想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高校想要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同理,要想提高中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关键也是成功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人文科学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名好的医学人文教师,不仅要具有人文知识,也应了解中医的相关知识。学校可以通过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和教师业务素质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师自身对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提高教师在专业课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能力。鼓励人文教师多走出校门“进修”,参加中医药文化相关培训;医学专业课老师参与人文课教学,日常着重加强对中医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中医文化底蕴。此外,教师可在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教学对象情况进行熟悉,以便有的放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对学习中医文化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对中医药事业的文化认同感。
总之,在中医院校以开展中医文化教育为载体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代中医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种教育原本就是一种特殊的“人文”活动。对于带有天生“人文基因”的中医教育领域,如果只重眼前“利益”,关心学生专业素质强不强,而不顾学生人文修养高不高,必定会偏离新时代中医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和方向。充分发挥中医院校教育的专业特色,结合专业课程赋予其人文素质教育于其中,找到人文教育与中医专业教育的融合视角,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反哺中医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都需要的、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复合型专业化中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