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探究

2022-03-01 18:38:11李晶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班主任儿童家长

李晶华

(长白朝鲜族实验小学校 吉林白山 134400)

引言

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各地已颇见成效,但在留守儿童较多的部分贫困区,逃学甚至辍学的情况时有发生。随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多,国家与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农村小学班主任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且积极开展心理教育课程,使留守儿童可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与生活态度,更加阳光、健康地成长。

一、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时间分隔两地,缺少关爱、陪伴,与父母的正确帮助与引导,更容易产生如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叛逆孤僻等性格缺陷的问题,常常会出现喜怒无常、无组织、无纪律的情况,并且在学习和生活中主要有下列表现。

1.学习成绩不好

学习成绩差一直是农村小学阶段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大部分的农村小学,因学生人数多,学校的任课教师少,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又较差,放学后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监督,导致了学生课后作业不能按照标准有效完成[5]。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进而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2.不良行为习惯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有家长的陪伴与监督,很容易形成不良的习惯,如撒谎、打架、沉迷于玩手机、电脑游戏等,甚至还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顶撞教师,影响课堂秩序与其他同学学习。并且,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由上了年纪的祖父母来照顾,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认为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应该是学校以及教师的责任,家长只需要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即可。因此,留守儿童无法学会正确地分辨是非,越来越任性妄为,更导致其心理朝着不健康的状态发展下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3.个性特征缺陷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在成长的过程中极易形成两种较为极端的性格:其一是暴躁易怒、自制能力差,出现逆反心理,甚至可能会通过逃课、迟到、打架等来引起家长和班主任教师的注意;其二是性格内向孤僻、不愿与人交流,长期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任何人沟通。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完整家庭教育的缺失

许多家长在选择外出打工时,会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较为亲近的家属来进行监护照料。甚至不少留守儿童从婴儿时期就被迫与父母长期分隔两地,而担任起照顾孩子重任的农村老人不但年龄大,文化素质也都普遍不高。不管是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无法完全代替孩子父母来行使好监管责任。留守儿童因长期处于缺失父母关爱与完整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极易形成不健康的扭曲心态,并且主要表现在撒谎打架、内向孤僻、品行不端、学习成绩差等[2]。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时间不在家,爷爷奶奶也无法严加管教孩子,仅凭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期间来约束学生,更会导致无法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长此以往,学生的厌学与叛逆情绪将会日益加重。

2.教师的不当教育

在传统农村小学的日常教育中,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会更加关注学习成绩好又懂事听话的学生,对于不听话、学习成绩差的“问题”学生,则很少关心,甚至不闻不问。但是学习不好,有逆反心理的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都是希望通过各种叛逆的方式来吸引家长与老师的关注和信任,但班主任的长期忽略与不重视,甚至有的教师会采取挖苦讽刺的教育方式,将会引起留守儿童逆反心理的产生,以更加“不听话”的方式来与教师对峙。长此以往,留守儿童越来越叛逆,教师对其也越来越厌弃,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形成不健康的畸形心态。并且,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普遍较为落后。又因师资人员不充足,教师不仅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也极大,导致部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忽略了提高自身的教学策略,认为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管理,使得学生在学校中也小心翼翼,不敢违背教师的要求,害怕受到惩罚。学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在学校又得不到教师的关爱,就更加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3.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于社会上的不良场所与不良影响没有正确的分辨意识,如在学校附近开设的网吧,为盈利不惜违反国家规定,招揽甚至引诱未成年学生去上网。小学阶段学生本就自控力不强,留守儿童又缺乏家长的监督,长期沉溺于网吧将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另外,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除了留守儿童之外,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冬季没有农活时,就三五成群在牌桌上打牌,不少留守儿童的亲戚也都参与其中[4]。这种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也会对留守儿童产生不良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态。

三、农村小学班主任日常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作为农村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多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与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使学生明白什么事情是不该做的,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且,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而爷爷奶奶在孩子的素质教育中也提供不了太多的帮助,所以这些工作都将由班主任进行,不仅要带领学生上课,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作为农村小学的班主任,在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基础上,还要应采取一定措施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慢慢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的具体对策

1.为留守儿童做详细的家庭档案调查

农村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非常忙碌,除了要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交流以外,还需要组织班级内的各种活动项目。为了能更好地使班主任掌握班级内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以及成长环境等,首先,班主任可以在开学的时候让班级内的留守儿童填写一份家庭问卷调查,为学生建议一份详细的家庭档案,以供今后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其次,还要与每一位留守儿童进行实际的沟通,联系学生的家长,来确定学生的问卷调查是否填写无误。数据收集不仅仅是收集学生的出生日期、性别和姓名,而是收集孩子是否有道德行为和习惯。最后,还要通过日常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过程中,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行为以及心理问题,提前做好应对策略[1]。例如:对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里只有上了岁数老人看管的留守儿童,很可能会出现无法辅导课后作业、管教不了孩子的情况发生。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沟通,逐渐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好课外的时间,并给予学生作业上的辅导。

2.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及时与留守儿童通过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来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内心真实的想法,与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班主任也应把握好自身教师的威严性,在课堂上应严肃而认真,但在课下应该以朋友或家人的方式与留守儿童相处,使留守儿童与班主任的相处中,慢慢接受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促使留守儿童的心理朝着积极阳光的方向健康成长。例如:对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多年,学生已出现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愿意与同学或老师交流、抗拒参加集体活动等情况,班主任应及时地与此类学生进行沟通,并通过对学生的了解,选择其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慢慢地建立自信心,学会如何与其他同学沟通与相处,并且在生活与学习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对于一些敏感、多疑的学生,就需要班主任通过日积月累的沟通与引导,给予学生足够的安全感,一点一点地将其心中建立的防御系统打开,走进学生的内心,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际的家庭与性格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感受到温暖。对于一些自私、任性、嫉妒心强的学生,则需要班主任慢慢引导学生,让其意识到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是为了今后能有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在努力,将这种嫉妒心转化为动力,刻苦读书,今后为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

3.更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现今农村小学的教育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逐渐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与健康向上的心态。因此,班主任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并在课堂上着重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留守儿童来负责统计自己每个月的生活开支,如生活费、买零食的费用、买文具以及衣服的费用等,将自己每个月要花费的金额做好统计,再在区分出哪些是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使学生可以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并且学生在计算自己的月消费过程中对“统计”一课的相关知识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明白父母也是为了今后可以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才会不能长时间陪伴在身边,使学生可以明白父母的苦心。教师通过利用此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努力学习为父母分忧的想法,还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6]。

4.经常组织集体活动

班主任的职责不仅仅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同时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在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从小就缺少父母的关爱与陪伴,大部分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极度缺乏安全感,与同伴的互动和交流较少,对于班级与集体意识的概念也较为模糊。因此,作为班级上有留守儿童的小学班主任,就需要在教学之余,通过组织集体活动,让学生们能够认识到他们是一个团队和集体,从而让留守儿童在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3]。例如,班主任可以与学校沟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如拔河比赛、运动会、读书交流会等。班主任通过开展集体活动,能够使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更加充实,同时还能够让留守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消除对于其他同学之间的陌生感,让他们能够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增强集体的荣誉感。同时,经常组织文体活动还可以,让留守儿童减少与社会人员的接触,避免不良社会人士和社会风气的影响。

5.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诸多网络沟通软件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留守儿童可以随时利用这些软件的语音或视频功能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与父母沟通,述说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父母的工作状况等,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教师也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告诉他们应多关注孩子,给予孩子更多关心,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与家长沟通。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困惑并需要家长的帮助时,教师就要及时与学生父母取得联系,让其关注孩子,及时与孩子沟通。学校和家长通过相互协作,更有助于避免负面情绪在学生内心积压最终出现不良后果的现象。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工具定期召开线上家长会,向家长普及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知识,引起家长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结语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下开展农村小学教育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班主任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育中,重点关注班级内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积极开展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与生活态度,让留守儿童可以更加自信、开朗的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班主任儿童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六一儿童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41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