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红
(大方县六龙镇六龙小学 贵州 大方 551600)
所谓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具体想法为基础。如今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不光要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同时兼顾集体和个人,发扬学生的特长。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也是令无数教师和学生头疼的教学领域。许多学生的作文都缺少一定的逻辑性,并且会在主题的选择上犹豫很久,这严重影响了写作效率。对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作文教学质量,将生本教育贯穿作文教育的始终。
语文这门学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漫长岁月的沉淀下,凝聚了无数先人的智慧,逐渐发展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新时代下,语文更是一种知识和人文情感的统一体。同时人文情感也是优秀作品的必备要素。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度挖掘文章和教材背后的人文元素。由于小学生的年纪都比较小,他们暂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思维,教师的引导能够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决定性作用[1]。但从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进度,不重视学生的思想精神建设,导致有的学生并不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缺少了科学积极的思想支撑,学生很难真正吐露心声,准备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无法写出高质量的作文,这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
语文作为我国最为传统的学科之一,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古往今来,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基本都是各个时代社会的真实写照,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是成为一名优秀文学大家的基本素养。也就是说,想要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写出具有实际参考意义的文章,师生必须从现实生活出发,尽可能多地丰富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拓宽眼界,从更加真实的角度进行创作,以更加饱满的情感书写。然而,在当前的语文作文课堂上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一味地按照“应试”教育对作文的评判标准灌输写作技巧,过于刻板地参照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换言之,为了能创作出质量更高的作文,教师应该深度挖掘作文教学的生活元素,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开拓眼界,引导学生站在更加真实的角度和更加强烈的情感进行作文创作[2]。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被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以应试教育模式为基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机械性的作文教学,这很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甚至时间一长部分学生就会对写作失去兴趣,同时也越来越不愿意表达,这样就会严重限制小学生的思维,阻碍小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许多学生写作文甚至要模仿优秀的范文,这就导致他们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表达和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想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阅读不仅可以更好的丰富学生的认知和学识,也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除了直接探索世界以外,阅读是能够让小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好的方法。他们不仅可以通过阅读了解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还能够获得正向的思维引导,让他们学会通过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评价和看待这个世界,同时也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然而,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将阅读和写作多为两个单独的板块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不注重将写作与阅读融合,就会导致学生无法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阅读理解能力也会越来越差。阅读量不足会导致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出现偏差,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探索途径本身就更有限,如果不能好好的发挥阅读的作用,不仅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会让他们对写作失去兴趣。阅读量不足就会出现学生在得到一个作文题目后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如何写,甚至必须参考或者模仿范文才能够敢动手写,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不仅会让学生越来越讨厌表达,也会弱化他们的写作体验,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逃避写作,从而对作文教学带来极大的阻碍。
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了解写作的思路,从而更愿意表达。小学生的认识毕竟是很有限的,想要提高他们的信心,教师首先就要从实际生活出发。教师必须禁止以范文的形式让学生照搬文中的讨论和模式,这样只会让学生的作文变得越来越生硬,且缺少个性化的情感表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然要坚持“生本教育”原则,就应该确定好自身的定位,从引导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3]。
例如,在《听故事,讲故事——老鼠嫁女》这一节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将8张图片投放在大屏幕上,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思维:图片上有谁?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在做什么事?主人公的心情看起来是怎么样的?当时的天气是什么样的?事情发展是怎么样的?结果是怎么样的……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写作思路,帮助孩子建立写作思维,让他们清楚当得到一个话题时,可以写什么内容。同时,这样的方式也能够更好的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啊主体,积极发言,积极提问,而教师只要做好引导和补充即可。这也是“生本教育”的根本要求。
写作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的来源就是生活,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要学会通过实际生活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写一篇风景的时候,许多学生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的描写这个地方有什么样的树,什么样的花,什么样的景色,最后风景真美啊。这就是典型的脱离了实际生活。
教师可以在写风景的时候,就地取材,以校园风景为例:写作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学校的哪些地方,有哪些建筑是让你十分难忘的,为什么?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续写作文,表达出为什么觉得这里的风景美。由此升华主题,然后让学生了解,再描写一处风景时,往往是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最后,教师再进行范文讲评,给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一个主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了解写作的意义,理解以景喻情的写作手法,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
其实写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导就可以培养好的,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学会培养学生的随笔能力,但这个随笔能力不是局限的要求学生写口水文。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随时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作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经验,教师可以不定义随笔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比如,随笔可以记录与爸爸妈妈一起买菜这种日常,也可以记录参与某次活动的心得体会,或者读书后,看电影后的观后感等等。随笔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只有学会表达,才能更好的完成写作。针对随笔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深入挖掘,进行鼓励,每一篇随笔都附加上鼓励的评语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记录随笔的习惯。教师认真的评语会让学生知道老师非常重视这个内容,从而自己也会越来越重视。这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非常有效的方法。
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将阅读与写作融合在一起,通过丰富阅读内容,让学生了解写作思维和逻辑。在小学期间,学生经常出现的写作问题就是逻辑不通,表达不明确,整篇文章没有一个中心思想,读起来像流水账。而阅读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为了做什么。
比如作者描写了一段故乡的风景,其实是为了表达思念故乡的情绪。作者写了某件事情,其实是想表达通过这个事情学习到了哪些道理等等。只有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才能更好的完成写作。而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就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点。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的表达目的,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且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以读者的身份了解作者的意图,才能更好的成为作者来表达清楚自己的意图[4]。将写作和阅读相结合,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表达。教师可以每周举办一次课外阅读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阅读,并在自己总结通过阅读了解到了作者哪些思想,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思维。另外,除了重视课外读物外,教师更要把握好教材的内容,每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都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做延伸,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字数不限,但必须清晰的表达出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带着任务学习也会让学生更有参与感。
除了教师评语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互相鉴赏的方式来落实“生本教育”的原则。通过多元化的评语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反思和欣赏的能力。
比如,当学生完成一篇写作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鉴”,自己在文章下面标注出文章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再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换,通过“互鉴”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下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并且进行评语,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通过这样多元化的鉴赏方式,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自我反思和欣赏能力,只有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知道如何调整和有针对性的改正。另外,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至少每周拿出一节课进行写作评选活动,通过“自鉴”“互鉴”以及“教师评鉴”三个环节,选出几篇优秀的作文让学生进行诵读,然后让大家一起来鉴赏。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同时也能够激励其他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从而达到一个良性竞争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更有参与感,让他们对写作更有兴趣。
总的来说,生本教育已经在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将其广泛的与作文教学相融合,以学生兴趣入手,结合实际生活,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以此来充分发挥生本教育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