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 芳
(四川省威远县严陵中学 四川 内江 642450)
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更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行业,在当前疫情的影响下,不少学校为了减少疫情传播都纷纷停课。为了不影响授业进度,互联网教学成为了重要的授课途径。那么在我们的语文作文教学当中,互联网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呢?基于此,笔者对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进行了探究。
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贴合,是语文教学中的精髓,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在自己生活的背景下所创作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由文中内容引入到现实生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理解到字句之间的含义。而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每一篇好的文章都是经过切身的体会后写出的真情实感。过去老师只能通过言语的讲述进行教学,这样的授课手法很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体会到每一篇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语文课堂重视的只是说话教学,培养说话技巧,说话的方法。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在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命题之后,简单的去说一下作文的大概框架,致使学生在写作过程当中有很多困难,他们缺乏思路,有时甚至对某个事物也很陌生。
比如课堂上老师布置一篇作文题目为《参观泰姬陵后的感想》的写作。虽然现在交通方便,但去过印度泰姬陵的学生少之又少,他们缺乏对泰姬陵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都会陷入慌乱无措的境地,不知该如何下手。但如果把这篇关于泰姬陵的作文题目,引入网络教学当中,又会是何情况呢?我们可以利用现在的网络设备3D成像投影仪,在课堂上展示有关泰姬陵的一些模型,再配合有声介绍,精确的把泰姬陵的特点讲述给课堂的学生听,让学生在脑海里有一个生动形象的概念。这样写出的文章会比过去课堂上仅靠老师的描述和学生想象写出的文章生动许多[1]。将作文课堂延伸到家庭网络当中对于当代学生是有很大益处的。学生在写作过程当中如果进入了写作误区,或是对写作方面的某些概念很是模糊,可以随时随地的去学习,省去了过去式教学中学生在家学习过程当中,疑难问题只能留到第二天等到上课才能反馈给老师的麻烦。
每一位学生都是待挖掘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应该去考虑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认知。有了互联网的加入,使得无论是常规的语文教学亦或者是作文教学,再到其他教学科目,都能够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在课堂上学习完《完璧归赵》这一篇文章,适时的布置一篇与课文的相关性文章让学生去写作,去进行课外延伸。在课文中我们能够了解到蔺相如是一位不畏强权、精忠报国,深明大义的人。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一人物的深刻印象,在课堂上可以及时的放一些相关的片段或者动画课件帮助学生去理解。学生在写读后感的过程当中,有了对蔺相如的进一步认识,写出的文章才能有神和魂。
在过去作文教学中,老师一般会在课堂上给出一个题目或者一段文字资料,让学生自己摸索的去写,这让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当中因为没有直观的认知或者缺乏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往往厌恶作文教学。固有的刻板式教学不仅在课堂上乏然无味、枯燥,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得不到提高。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多媒体课件网站出现,各种有关的网络课件随处可见。老师在用传统讲课方式的同时应当勤加利用网络课件去让学生提起写作的兴趣。
例如:在学完《苏州园林》时,在讲课的过程中就可以用网络课件去展示苏州园林的一些相关信息、介绍以及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去了解作者写游记时的写作顺序,也能让学生更好的去感受苏州园林的美,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写作结构模型。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老师可以布置一篇以《北京故宫》为题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去练习,但切忌,老师在除了给出题目和一些有关的文字资料之外,应该利用网络媒介去给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北京故宫的素材视频、动画展示,或者有关的纪录片,在以现实生活去展现,让学生去观看,在观看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做笔记,比如故宫的特点、建筑结构以及建成时间,作为写作的基础素材,紧接着结合之前学的《苏州园林》和有关故宫介绍的纪录片,让学生找到介绍故宫的顺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清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
学生每当接触一个写作题目时,往往会冥思苦相很长一段时间,然后用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言表现出来,往往在写作过程当中出现“水文”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好的,虽然说作文是要贴近现实生活,但很多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都疏于表达。再加之平常的学习过程当中,很少培养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也缺乏学校以外的知识面,自然而然的作文就成了学生心中的“梦魇”。语文老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多多借助网络媒体去教学,适当的用网络课件或者网络素材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在学习每一篇文章之后,穿插一些与作文相关的知识,利用发达的网络媒体给学生形成一个立体的教学世界,让写作贴近生活的同时,也贴近课堂。
如在《诵读红色经典,弘扬红色精神》的专题写作练习当中,老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一些与专题练习相关的作文素材,让学生切身实际的体会过去先烈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所做出的一些贡献,可以找一些相关的影响资料,再配合老师的口语讲述,让学生触景生情,了解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学生有了相关的体会和情感之后再让他们开始专题写作练习。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被引入了各行各业,寻常人家使用网络手机很普遍,
许多学校都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创建属于本校的官网,以便让学生很好的了解到学校的相关讯息。语文老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便捷创建一个班级的博客或者学校的“校园之声”网站,让学生在繁忙的课业之后能够在博客和网站上进行写作交流,并且老师也可以加入其中,对学生写出的文章进行评价指导。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和同班同学或者全校同学进行写作经验的交流。在网站上充分发展学生风采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经验交流和作文素材积累。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有着很大的作用。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通俗易懂的诗句言简意赅的说明了,书读的多,文章中语言积累的多,在写作时,文章就能写的好,如有神助,妙笔生花。在日常作文教学当中老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写作时没有素材可写。使得在写作过程中会消耗很长时间去思考、搜集素材。语文老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积累。在遇到文章中精彩的语句段落,要细致的讲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让学生做好笔记,并趁热打铁的让学生开始练习。课堂作业布置过程当中,应当定时的给学生布置语录摘抄作业,让学生去阅读好的文章或者书籍,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写在摘录本上,并注明学生摘抄本段文章段落的原因和相关见解。
“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人天生就能把文章写好,他们都是在写作的道路上付出了比别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书到用时方恨少”,学校应当把图书馆开放,并定时让语文老师带领学生去图书馆看书,老师在学生看书的过程当中可以主动和学生交流他们的阅读心得,并做好记录。如读一本《西游记》,老师可以从旁问学生在读《西游记》时的感受,从中讲解作者在人物的刻画上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同时语文课本中时常有小说节选的出现,在阅读时,老师也可以顺势讲解一下小说写作的三要素,并让学生做好笔记。在放学之后家长可以督促孩子在写完作业后定时阅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学校积极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将学生们最喜欢的书与其他学生交换阅读,让学生能够读到不同背景、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书。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写读后感,在读书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3]。
互联网在作文教学过程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面对写景色或者写历史典故、游记的文章能够做到相关的情境再现,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的特性将“人”、“事”、“物”通过声音或者影视片段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深有感触的去体会。这不仅营造了情景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指导写《儿时的小巷》一文时,将事先拍摄的短视频和照片通过投影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那个情景当中,再配上街上的叫卖声和录音,让学生切身感受,用声音、影像、照片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写作情景当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让他们得到了感触。
我们都知道写作来源于生活,音乐同样也来源于生活。好的音乐能够让人进入到意境当中,好的音乐能在使人放松的同时搜集到写作素材。如有一次让学生以家乡为主体的写作练习时,让学生一起唱《成都》、《西安人的歌》这两首歌,学生们心中会浮现出“垂柳”、“阴雨”、“玉林路”、“小酒馆”,让人浮想联翩,不由的让人对成都这座城市产生向往,更把这座城市的特点用简短的词句描写了出来。而学生们唱完《西安人的歌》之后,我亲自问他们这首歌带给他们什么感受,并让他们把自己的家乡结合这两首贴近主题的歌曲,写出了他们的真情实感。
老师可以创建一个班级群,可以随时把学生们写的文章发给在群里,并把他们在写作时存在的问题做简要说明。让学生间共同修改同一篇文章,集思广益。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们在写作时的思维发散,更能够让学生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习各自的长处,改进学生的不足。同时让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分享到群里,让学生参与讨论,老师听取他们的观点之后,针对他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线上指导,并给出相应的建议[4]。在此过程中,老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间的讨论兴趣,更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的薄弱之处,在今后作文教学过程当中改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之上充分理解写作的技巧和提升他们的写作兴趣。
综上所述,老师在学生作文教学当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固然重要,能够将一些知识点讲解细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写作素材库,往往在写作时都会因为题目而苦恼,写出的文章干巴巴的。而互联网媒体的出现,能够很好的将这些弊端进行解决,在作文教学时能够很好的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提升。当然也能在互联网作文教学过程当中,及时地了解到学生们在写作时遇到的疑难点,为今后的作文教学着重点明确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