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思,涂文颖
长期以来,我们通过更新城市、建筑和园林,对它们进行创造性地干预来定义未来的生活。城市设计面对的空间对象有着多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这种创造性干预一直是技术与艺术、科学与美学的融合。在信息技术取得广泛突破以来,数据驱动为城市设计问题求解提供了新的思路[1],其衍生于基于数据的集成分析,近年来逐渐往设计前端的决策渗透。
当下我国城市更新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复杂建成环境的科学评估决策提出了更高、更综合的要求。在当前城市更新设计中,前期调查分析多数集中于现状识别,以描述性分析结果为主,缺少痛点问题的分解和潜在场景的设置。缺少“what if”的对变量组合的情景化模拟,往往在现状分析和实施决策之间难以构建有效桥梁和通常的推演路径。
为此,团队基于“前策划—后评估”的闭环思路[2],致力于探索新技术结合的路径,借鉴计算机科学已构建的大量多情景模拟的模型和编程思维,围绕“识别—问题—转译—解题—决策”的基本思路搭建决策平台,以辅助城市更新设计的科学决策。
近年来,由于功能混杂、产权复杂等原因,历史街区中的平房更新逐渐采用渐进式腾退的办法,特别在公共产权的居住院落中,形成一系列“共生”院落,实现了有效的居住街区微更新[3]。然而,对共生院的实施和更新评估显示,各个院落存在差异较大的空间和社会特征,“一院一策”难以达成一致性的更新路径,在实际更新中仍然容易遭遇对更新公平性的质疑,因而亟待公共有效的更新实施导则。
既有存量居住片区的更新涉及政府、原住居民、建设开发方等多方利益主体。政府本意利用腾退院落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补足,改善街区环境;居民意欲提升居住空间,避免共生院的利益侵扰和失衡;建设开发者需要借助更新改造在提升街区活力的同时,确保一定的收支平衡。事实上,在大量利益平衡讨论中,多方的博弈停留于研讨阶段,往往给设计方案带来矛盾和局限,亟待进行有效转译和求解。这也使得前期确定的更新决策在后续实施中因为遇到情境变化而更改调整,但这些调整却缺少有效依据。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构建了城市更新决策导向的设计辅助平台,以历史街区平房腾退院落的更新困境为切入点,引入“识别—问题—转译—解题—决策”的推演思路,并依托真实项目进行实践检验,建立了由3 个主要流程板块构成的基本方法体系。
在识别阶段,团队基于实地走访和项目深度参与,与政府和建设开发者座谈,整理出街区现状条件,梳理出街区—院落—建筑3 个尺度的基础数据,包括交通路网、腾退情况、占地面积、证载面积、建筑进深等。利用历史地图、文献资料和大数据进行补充,并开展基于院落和建筑的风貌评估和质量诊断。在单要素空间评估基础上,构建复合指标计算规则,进行多要素耦合判断,初步形成如院落可达性、院落开发建设商业价值、停车空间建设价值等综合判断。单要素调查和多要素耦合分析,构成后续决策推演逻辑的基本数据基础。
在问题—转译阶段,聚焦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从专业设计视角进行要素梳理,并通过空间要素的综合研判将问题转译为要素组合判识的情景。例如,多方利益主体均关注共生院的平移置换选择这一关键决策。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依托于上一阶段的院落各种物质空间价值调查,更需要嵌入更新决策的局限性条件,如产权归属、历史风貌评估、修缮改造成本、经营面积上限、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容积率管控原则、地下空间利用原则等。其中涉及不同类型、不同维度元素在不同场景下的价值判断。例如,在选择院落进行平移置换时,院落的居住价值需要根据具体建筑的面积、进深取宜居性的中间准则;而停车空间开发选择时,院落的空间规模又需要取最大值准则。总体而言,极大准则、极小准则、中间准则、区间准则可作为后续标准化处理的公式转译原则[4]。该阶段的技术要点在于对项目核心问题进行相关条件和影响因子的同步拆解,将需求端的问题转译为决策端的逻辑公式和目标准则。
在随后的解题—决策阶段,进而将问题拆解为若干个“what if”情景,逐一进行推演,并以上一步的决策要求为下一步推演的前置条件。该阶段需要考虑单目标决策流程和多目标决策流程两类情况。单目标决策分别针对每一个转译后的问题进行决策目标准则的标准化,确定单目标各影响因子的权重,按照问题给定的决策规则聚合准则,得到多个单一目标对应的决策方案。多目标的决策流程则需要先行构建目标决策平面,对非冲突区的目标准则初步划分,对冲突区的目标准则进行冲突规则的设定,再统筹进行准则的标准化,最终得出多个综合决策方案[5]。例如,在考虑补充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实际逐步腾退平移共生院后的情况变化,因而当两项决策目标不能并存时,则需要先确定两者优先层级和选择规则,才能进行循环的调整优化,直至得到特定情境下的最优解。
目前,这一决策辅助更新平台正应用于某老城历史街区平房腾退更新实践项目中,初次实践检验取得了较好效果。借助“what if”为导向的多情景模拟思维,设计师可以有效地迁移跨学科知识,实现城市更新中的目标问题、复杂条件和决策手段的标准化转译,推动“解题—决策”与“识别—问题”的匹配。“识别— 问题—转译—解题—决策”的思路构建,有助于推动探索设计科学辅助城市更新决策的合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