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再生视角下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策略研究
——以武汉坤厚里街区改造为例

2022-03-01 09:50王明豪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在读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3期
关键词:武汉市住宅空间

王明豪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在读

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不可再生的历史信息,不仅具有重要的价值,且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1]。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城市建设,对城市历史街区以及城市历史文脉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2]。2015 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对外公布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北京市皇城历史文化街区、上海市外滩历史文化街区、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湖北省武汉市江汉路及中山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等共计30 个街区,以期通过适当的保护方式,延续城市历史街区文脉[3]。

1 武汉市里分住宅的历史背景和价值

近代城市开埠以后,随着城市中人口的不断增加,传统自建自住模式的房屋已经不能满足巨大的居住需求,以此为背景产生了成片建设、转为出售或出租的住宅,这就是近代的里分住宅。武汉的里分建筑主要出现于1861年汉口开埠至1949 年新中国成立期间。截至2005 年,武汉里分建筑仅剩103 个,且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4]。

1.1 武汉市坤厚里历史街区发展历史

坤厚里历史街区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胜利街、一元路、一元小路之间,过去曾是德国租界,其建筑类型以里分建筑为主。坤厚里建设于1902 年,由工头杨坤山、黄厚卿二人合资建造,取二人名字中间的一个字,将该里弄命名为坤厚里[5]。其建设于里分住宅从起步走向繁荣的时期,承载了里分住宅建设的历史和记忆。

1.2 武汉市坤厚里历史街区文化价值

里分住宅作为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在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从历史传承价值的角度来看,武汉坤厚里中的里分住宅是武汉历史的见证,记载了地方城市的发展变化。坤厚里历史街区内形成的街道氛围有别于新建城市街区,这种城市街区的氛围是人们对城市的特殊感知方式。此外,街区内的诸多元素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是城市发展中文化和历史的积淀。坤厚里内的里分建筑形态多为西式联排式住宅和中式传统四合院的巧妙结合,流传至今,均为建筑艺术精品。

2 武汉市坤厚里历史街区的改造设计实践

目前,武汉市坤厚里历史街区内部多重矛盾共存,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空间现状和功能需求间的冲突与不适应。基于历史传统功能需求的空间形态,是为了迎合街区兴建时期地方居民的生存需求。由于多方条件的限制,坤厚里住宅空间形态呈现拥挤、狭小的特点(见图1),这已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生活需求。

图1 坤厚里历史街区

除传统居住功能与当前城市生活间存在着较大的冲突外,针对场地内部原有的建筑和文化价值的保护同样存在着问题。原有的历史建筑是时代的符号,具有较高的艺术和保留价值,但均未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如坤厚里内部的石库门、牌楼式入口以及雕花木门扇等精美的建筑构件和形态。

2.1 设计思路

针对坤厚里街区的改造设计实践以保护原有街区内的建筑遗产,创造新的历史街区文化体验感受为主,达到对传统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目的。

在分析场地周边的主要人流入口的过程中发现,基地内主要的人流来自于场地的南部和北部。改造将南部作为场地的主要人流集散出入口,由此进入场地内部,如图2 所示。场地北部打造城市口袋花园,在保留场地内部居住功能的前提下,改造后的场地内部主要包括居住和商业两大部分。通过游览路线和景观节点的串联,将二者进行适当的划分和联系,坤厚里改造设计的鸟瞰效果如图3 所示。

图2 坤厚里区位分析图

图3 坤厚里改造设计鸟瞰图

2.2 公共建筑

原有场地内部空间局促,不能为场地内部的居民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针对场地内空间布局的调整,在原有空间格局大体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微调,对于场地南部广场和北部部分居住建筑进行了适当拆除。

场地南部形成对外商业区,新建建筑为面向街角处的商业办公楼。建筑迎合城市外部空间,提取街角处偏角,建筑形态采用相同角度与之呼应,同时将该角度引到场地内部。新加入的城市坐标系与场地内旧有的坐标系构成了双重坐标,二者之间的冲突和碰撞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形式,如图4 所示。同时建筑对外形成了八字形开口,更好地起到了对人流的引导作用。

图4 商业广场部分平面图

2.3 居住建筑部分

当前场地内部的居住建筑是占比最多的建筑类型,但是由于建设年代较为久远,老旧居住建筑中的空间形态并不能较好地满足当代人的生产生活。另外,其中有较大一部分空间未能进行合理利用,导致空间浪费。因此,老旧居住建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居住功能的扩充和居住物理环境的改善。

场地内原有居住建筑水平方向上的空间较小,垂直方向上的层高较高,合理开发利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能够为每户居民增加可使用的有效空间,进而提高内部空间容量。在对原有居住建筑进行调研后发现,场地内的居住类型可划分为3 种类型,以此为基础将原有内部空间进行结构和重组,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构建了不同的居住建筑改造设计方案。

2.4 针对改造措施的物理环境优化模拟

在对居住室内进行物理环境优化的过程中,分别采用了室内通风竖井和屋顶通风廊道的设计手法。借助建筑性能模拟软件实现对相应改造措施效果的可视化展示,该部分主要针对改造措施及其实际效果进行展示和介绍。

2.4.1 通风竖井

在原有的居住建筑内部加设通风竖井,并利用由此带来的烟囱效应。烟囱效应是指户内空气沿着有垂直坡度的空间上升或下降,造成空气加强对流的现象。因此,通过设计室内的通风竖井可以有效提高不同建筑室内的通风量,在带走夏季室内热量的同时,起到优化室内空气质量的效果。

2.4.2 屋顶架空隔热层

建筑屋顶采用架空的处理手法,利用空气间层有效阻隔室外环境变化对室内产生的影响。场地内部原有里分建筑具有层高较高的特点,因此在竖向空间上打造屋顶架空隔热层,控制热空气对下层居民的影响。同时,屋顶隔热层兼具活动交流空间功能,利用空中廊桥相互连通,为各住宅楼居民的活动交流创造了新的场景和方式。

3 结语

坤厚里历史住宅街区中,传统的空间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求。在矛盾丛生的街区内部,推倒重来的设计方法无疑是对城市历史文脉的严重破坏。本设计通过有意的空间改造措施,不仅保留了原有场地内的诸多历史要素,而且最大限度地为原有居民提供了较好的物理生活环境。通过模拟改造前后的街区物理环境,验证了改造措施对环境的优化效果。

城市中的老旧历史街区是城市的文化的名片,也是城市历史和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历史街区的更新过程中,在最大化尊重场地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以历史街区文化的弘扬和物理环境优化为目的的改造措施无疑是城市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一种思路和途径。

猜你喜欢
武汉市住宅空间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Jaffa住宅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