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真真,胡军明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三科,广东 广州 510410)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造成的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中老年体力劳动者是其主要患病人群,主要发病原因与中老年体质下降导致软组织退行性病变有关,临床主要症状为肩部局部压痛、怕冷并日益加重。目前,临床上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方式较多,如物理治疗、口服药物、封闭治疗等,但疗效欠佳;而开放手术、肩关节镜等皆为有创治疗,虽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创伤应激大且治疗费用也相对高昂[1]。肩周炎在中医属于“肩痹”范畴,还被称为露肩风和五十肩,多由正气不足、营卫渐虚、筋脉受压遂致气血阻滞而发病,治疗应遵循疏经通络、解除粘连的治疗原则[2]。针灸主要运用针刺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3]。中药洗剂通过热敷并利用皮肤分泌、排泄、渗透、吸收等多种功能,使中药药性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层转运逐渐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将中药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患处,通过药物理化作用有利于行气活血[4]。本研究旨在研究中药洗剂热敷联合针灸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8例、37例;年龄38~69岁,平均(52.69±12.36)岁;病发位置:左侧26例,右侧23例,双侧6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0例、35例;年龄39~70岁,平均(51.86±11.64)岁;病发位置:左侧26例,右侧23例,双侧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西医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5],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肩痹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且经CT检查确诊为肩周炎者;年龄35~70岁者;肩关节疼痛剧烈、关节活动受损者;臂力降低者;近期无任何治疗史者等。排除标准:先天或后天身体畸形者;合并同侧肩胛骨或上肢骨折者;伴有严重骨质疏松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等。本研究经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抗炎、镇痛等。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针灸选穴,主穴:风池、肩髎、肩髃、肩贞、阿是穴。配穴:手少阳三焦经外关穴、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手太阳小肠经后溪穴。操作:选用华佗牌直径0.3 mm、长15 mm的毫针,嘱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对患侧皮肤予以常规消毒,针刺深度10 mm,留针20~30 min,患者有触电样抽搐感时,迅速出针,针刺行提插捻转手法,以得气为主,1次/2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中药洗剂热敷治疗,中药洗剂组方:白术、茯苓、牛膝、防风、川芎、独活、炙甘草、透骨草各10 g,杜仲、羌活、红花各15 g,伸筋草25 g,将上述中药装入纱布缝制的药袋中,置于温水中充分浸泡约20 min,将药物水煎30 min。嘱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患者患侧肩关节,选取肩关节局部压痛点,以压痛点为中心,半径为10 cm常规酒精消毒3遍,取出经过煎煮的中药纱布药袋,将中药袋稍挤干,静置至药袋温度下降到约41 ℃后(防止因温度过高烫伤患者肌肤),以压痛点为中心外敷于肩部,用无菌纱布固定20 min,每副中药可反复使用2次,2 次/d。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8 d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患者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3]中的标准进行评估,痊愈:肩痛、怕冷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肩关节活动也完全恢复正常。显效:肩痛、怕冷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有效:肩痛、怕冷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肩关节活动有所恢复但轻度受限。无效:肩痛、怕冷等临床症状和肩关节活动情况未见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7]、Consmnt Murley肩关节评分[8]。采用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0分:无痛;0~3分:有轻微疼痛感;4~6分:痛感尚且可以忍受;7~10分:疼痛感剧烈,无法忍耐。采用Consmnt Murley肩关节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主要包括疼痛(15分)、肌力(25分)、日常活动能力(活动水平、活动位置各10分)、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各10分),4个部分8个项目,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肩关节功能恢复越好。③比较两组患者炎性状态。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约5 mL,经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5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10(IL-10)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数资料(临床疗效)、计量资料(VAS评分、Consmnt Murley肩关节评分,血清IL-6、TNF-α、IL-10水平)分别采用 [ 例 (%)]、(±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VAS评分、Consmnt Murley肩关节评分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Consmnt Murley肩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Consmnt Murley肩关节评分比较 ( ±s ,分 )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Consmnt Murley肩关节评分比较 ( ±s ,分 )
注:与治疗前比,*P<0.05。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Consmnt Murley肩关节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5 8.11±1.30 3.52±1.08* 30.65±5.46 76.34±8.71*观察组 55 8.02±1.25 2.31±1.02* 30.17±5.12 85.16±7.22*t值 0.370 6.041 0.476 5.782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炎性状态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血清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 IL-6、TNF-α、IL-10 水平比较 ( ±s ,ng/L)
表3 两组患者血清 IL-6、TNF-α、IL-10 水平比较 ( ±s ,ng/L)
注:与治疗前比,*P<0.05。IL-6:白细胞介素 -6;TNF-α:肿瘤坏死因子 -α;IL-10:白细胞介素 -10。
组别 例数 IL-6 TNF-α IL-1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5 95.01±15.33 31.45±10.27* 32.57±7.86 15.96±3.87* 11.84±3.20 19.58±4.07*观察组 55 94.28±14.21 18.95±6.25* 34.22±6.27 9.91±2.58* 11.12±3.54 31.35±4.21*t值 0.259 7.711 1.217 9.647 1.119 14.90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肩周炎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肩部的慢性特异性炎症表现,发病人群主要趋向于中老年,肩周炎主要症状有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及周围疼痛等,不良姿势、不良生活习惯、长期过度体力劳动等均是其发病的诱因,患病以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进一步发展成肩关节活动障碍和周围粘连的情况。临床中,西医对肩周炎患者的治疗大部分采用消炎、镇痛药物和物理局部封闭的方法,虽然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长期的口服消炎、镇痛药物治疗只能减缓病情发展,无法对其进行根治,治疗效果欠佳[9]。
中医认为,肩周炎属“痹症”范畴,气血亏虚受阻、肝肾亏损、外感风寒可导致肩部脉络受到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入体,造成肩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初期主要因血凝受限和气滞受阻而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继而进展为肩关节周围炎,治疗应遵循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的原则[10-11]。中药洗剂中的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羌活祛风除湿、通利关节;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白术燥湿利水、化浊、止痛;茯苓生津导气、利水渗湿;牛膝镇痛解痉、散瘀血、消痈肿;防风祛风解表、除湿止痛、疏肝解痉;川芎活血行气;独活通痹止痛;炙甘草益气补血;透骨草祛风除湿;伸筋草舒经活络,诸药和奏补气益血、补肝固表、舒经活络之效[12]。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明显,而中药洗剂通过外敷给药比较温和,不会给皮肤造成太大刺激,还可以使药物通过皮肤到达患处,从而实现对患处的充分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Consmnt Murley肩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洗剂热敷联合针灸治疗肩周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功能,减轻患者疼痛,且疗效显著。
TNF-α是一种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多肽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提高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黏附性,并诱导IL-6的产生,加重机体炎性反应,参与疼痛的发生、发展和转归;IL-10是体内具有代表性的机体抗炎因子,即可以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与释放,还可以抑制炎性细胞的迁移和黏附,减轻炎性反应,缓解疼痛[13-14]。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洗剂热敷方中杜仲中含有的桃叶珊瑚苷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白术内含白术内酯可以抑制血管通透性增加,减轻炎性反应[15-16]。将药物敷于体表可进入机体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对血管进行反射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同时药物还可以通过患处的皮肤渗透到达皮下组织,使局部的药物浓度较高,从而加强药理作用[17-18]。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局部及病变周围组织的血管运行能力;另外,还能有效改善局部炎症区域的血管通透能力,进而抑制局部炎症的发生[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洗剂热敷联合针灸治疗肩周炎可有效调节患者炎症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中药洗剂热敷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肩功能,调节其炎性状态,减轻机体疼痛,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