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浩然 陈宇杰 李雨聪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与发展,各省市之间必然产生相应的地域交流,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会引起不同地域间文化、思想、经济等各方面的碰撞,最终在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之下出现流动人口犯罪,严重威胁社会治安秩序。[1]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呈现低龄化趋势,流动人口犯罪数量呈现出不断上涨趋势。2018年,流动人口犯罪数量已占到全国各地犯罪总数量的70%以上,而其中有半数以上是青少年犯罪。近些年虽然随着对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和法律宣传力度的加大,青少年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较高程度。
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的发生对社会有不良影响和较大安全性危害,犯罪行为多样化,且从他们身上也能发现社会、教育、家庭等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例如社会关注程度低、教育水平不足、家庭环境和家长传导错误思想、经济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无论家庭、社会和国家都应做出相关应对措施并加以关注,这样才能使青年的成长发展有所保障,更好地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
青少年流动人口是一类较为特殊的人群,其在犯罪当中常出现流窜性强、社会危害性大的特点,且团伙性犯罪数量上升,地域性特征明显。这些现状及特点使得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的治理存在困难。
流窜性强是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同时也是此类犯罪的侦防难点所在。流动人口在犯罪地无固定住处和工作单位,行动轨迹复杂且缺乏规律性,短暂停留,无固定的社交网络关系。在作案后不久便可迅速流动到其他地域,无工作家庭的牵挂。对警方的排查及追捕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导致了犯罪分子对犯罪目标选择出现随机性,使警方难以对潜在的犯罪风险进行预测评估。
流动人口身处他乡,社交网络贫乏,由于自身的亲缘心理,此类人员多会与同处他乡的老乡、亲属密切交往。特别是青少年流动人口,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感强。一旦其所依赖的对象存在不良行为甚至犯罪行为,青少年则极易受到影响,最终以亲属、籍贯等联系为纽带形成团伙,进行违法犯罪行为。一些流窜犯在作案过程中会不断结识新的作案同伙,团伙成员间会不断交流作案技巧,形成攻守同盟,共同对抗侦查活动。
青少年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决定了犯罪主体特征。青年阶段是人体生理、心理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然而这类青少年的流动性导致其缺乏固定的居住地及教育环境,过早接触社会,文化水平、思想素质总体上不容乐观,法律意识差,缺少社会经验及劳动技能,求富心切,易误入歧途。[2]
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一般以钱财犯罪为主,犯罪动机明确,加之年龄偏低,被抓获后多会从轻处理,很难对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形成有效打击。由于长期受到亚文化强烈的影响,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流文化冲突难以调和,难以快速融入社会,当他们对快速获取利益的渴望不能满足时,往往会再次实施犯罪。
根据当前我国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文章提出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综合性信息平台的设计。该平台以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数据为基础,展开对信息的分析研究,进而为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治理提供决策,并为青少年流动人口提供社会服务,其组织架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综合性信息平台组织架构
数据层是最基本的功能层,主要搜集有关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的数据,为其他功能层提供数据支持。数据层广泛地与国家机关内部数据库、社会服务行业数据库相关联,保证数据能够及时更新。其中关联的数据源主要包括四种:公安机关数据源、司法监狱系统数据源、其他国家机关数据源、社会服务行业数据源。
公安机关数据源是公安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数据库,其数据源可为平台提供大量的人口信息和违法犯罪数据,从而为筛选高危青少年流动性人口提供了数据的支持。
司法监狱系统数据源主要包括青少年服刑罪犯的信息及法院判决文书两个方面。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数据可以对当下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及犯罪行为人的共性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青少年流动人口当中的高危人群,及时进行预测预警。同时也能够归纳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原因,便于进行青少年罪犯的矫治及改造,防止出现再次犯罪。[3]
除了公安、司法系统数据源以外,其他国家机关的相关数据库也可为该平台提供数据来源。例如民政局针对流动人口和青少年犯罪搜集的数据,以此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三级网络,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集中登记整治活动。并针对相关问题和管理方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建立管理机制,从而解决了青少年流动人口高犯罪率、流动性强、手段暴力等诸多问题。
最后一种数据源是社会服务行业数据。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只要进行社会活动,势必会留下相应的数据信息痕迹。这类数据源涉及到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社会各行各业,有利于构建出社会资源融合化,外部、内部资源交流化的综合性信息平台。[4]
分析研判层的主要作用是对平台搜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数据种类、不同的数据来源、不同的分析目标选择相适应的信息分析研判手段,最终为决策服务层提供技术支持。这一层结合了高危群体特征研判、数据比对碰撞、犯罪时空热点分析、人脸识别几个技术层次。
这一层核心的技术方法是高危群体特征研判,它是一种通过对各类打击处理的违法人员情报及相关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具有较高犯罪频率的犯罪人员群体及其特征因素,为同类犯罪活动的侦查与预防提供相应的识别条件和初步的对象范围的方法。结合前期搜集的数据进行数据比对碰撞。另一个关键的技术方法是犯罪时空热点分析。这种方法可将各地之前犯罪的情况、频率进行模型分析,从而得出哪里发生犯罪的可能性更大,进行警力的精准分配。最后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将之前的分析方法付诸实践,将分析得出的结果运用人脸识别技术结合监控,把握犯罪人的实时动向。
该平台构建的最终目的是为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的治理提供决策支撑,其中最基础的决策支撑则是对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而平台中融合了多领域、不同来源的数据库,使得平台在进行犯罪预防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案件的串并案侦查、抓捕在逃嫌疑人,结合数据分析,对青少年犯罪高危人群进行预警。
同时在决策服务层,可面向青少年流动人口开放一些相关的社会服务。第一,在平台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普法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文化素养。学校和社区也要进行辅助性教育从根本上稳定思想,培养良好心态。第二,推广社会保障机构。大多数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的物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精神上得不到关爱。在平台上可推广社会保障机构,对青少年流动人口进行帮助和扶持,切实解决此类人群在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第三,开放劳动技能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培养社会生存能力,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防止因为缺乏经济来源而产生犯罪。
该平台以数据库为基础,加以分析研判的技术方法,最后为决策服务层提供数据及技术上的支撑;相反服务决策层可根据产生的社会效果对数据层、分析研判层的运转提供反馈,为平台及时更正不足之处。
数据库虽然作为基础,但各自的数据库不互相公开、干扰。平台的使用需进行个人身份信息认证,平台上的信息仅对应该开放的人员开放,做到数据库之间互不泄露,人员信息保密完善。同样在决策服务层会提供相应的社会公益服务,如青少年心理咨询、普法教育、强少年劳动技能培训、家长教育沟通方法培训等,这类服务可公开开放,以供青少年流动人口登录使用,从思想、技能、法制观念等层面预防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的发生。
为公安司法实践活动提供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打击和预警的方向,使其有效性、针对性提高,增强我国预防实践的效率和质量,降低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率,为犯罪预警提供基础,推动我国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预警系统的完善。同时有利于具体侦查措施的实际运用,为侦查机关侦查破案、缉捕逃犯、缩小侦查范围提供重要依据。
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综合性信息平台能够突破信息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可实现跨部门、跨地域的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数据信息的交流。流动人口犯罪人员行动轨迹复杂,流动性强。通过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整合各省区市、各行业流动人口基础数据库,实现情报信息共享,拓展数据汇集整合及查询检索功能,增加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的网上分析比对与预警功能。同时平台的构建也可为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预防的研究,提供案例和数据的支持,为犯罪预防经验的交流提供平台,有利于推动在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原因和预防领域研究的发展。
平台的建立有助于分析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平台数据量大,来源范围广,可通过对以往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案件数据的深入分析,总结出当前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从中分析出规律,挖掘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也可为当前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提供有针对性的合理化的建议。为案件侦破提供线索,为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的矫治工作提供基础,从而实现降低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率的根本目标。
平台对外开放的社会服务功能可提高青少年思想意识,普及法律、健康、安全、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对青少年流动人口进行教育引导,避免青少年出现辍学、过早步入社会的现象,开展青少年劳动技能培训,防止青少年流动人口因缺少经济来源而进行犯罪。引导已经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走向正轨,让他们明白对与错,清楚爱与责任,抛弃错误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青少年矫治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