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科学成长阶梯,让幼儿过有意义的童年

2022-02-28 07:35策划王妍妍
教育家 2022年50期
关键词:幼小劳动幼儿园

策划 | 王妍妍

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让儿童快乐成长、健康学习,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家园校如何为幼小衔接创设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幼儿园如何做才能与一年级教育顺利衔接?我们邀请园长基于各自的观察与思考,共同探讨科学的衔接之路。

嘉 宾

白 桦北京中芯幼儿园园长

官慧茗山东省青岛高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

李建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幼儿园园长

李 健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育德幼儿园园长

王丽华吉林省舒兰市幼儿园园长

议题一:当下,幼小衔接存在哪些问题?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如何双向沟通,有质量地做好衔接工作?

白桦:其一,一些幼儿园与小学缺乏兼容和互动,对彼此的教育教学要求、课程活动体系等内容没有很好地了解。幼儿园更注重幼儿常规培养,尽可能地让幼儿掌握基本技能,获得初步的社会经验。进入小学之后,课堂模式、生活节奏、学业评估等发生变化,幼儿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和改变,这难免使幼儿或者家长焦虑和担忧。其二,有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幼小衔接有较深的认知误区,存在过分注重知识、超前学习的现象。幼小衔接究竟要衔接什么?如果衔接单纯被理解为知识储备,那么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也成了必然。其三,一些幼儿园和学校缺乏幼小衔接的工作意识和规划,面对大班幼儿的流失,没有积极正视问题,做出整改。

一些教育者认为,幼小衔接阶段不需要特别关注,幼儿到了特定年龄和特定环境,自然而然会随之改变,逐步适应。这样的忽略和不重视,让部分幼儿在这一重要阶段没有准备地面对焦虑和不安,没有心理预期。针对近年来幼小衔接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和实践,以有质量地做好衔接工作。

首先,心理预备——了解不一样的小学生活。明确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每年为大班幼儿设计丰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与邻近的北京市中芯学校一起设计互访活动,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尊重幼儿的意见,收集他们想要了解的各种问题,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生活。经过参观和调研,幼儿发现学校的作息时间紧凑,教师比较关注学业。了解了即将面临的挑战后,幼儿的心理预期更充分。

其次,精神预备——我的不一样。重视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些更有挑战性的课程,让他们更有信心和动力面对成长。混龄优势在这时被充分展现出来。我们鼓励大班幼儿在班级里承担照顾弟弟妹妹、创设班级环境的任务,并努力做好示范和引领。“体能训练”“阅读课”“建构设计”等特色课程,帮助幼儿建立成长意识,愿意主动承担责任。

最后,能力预备——我可以做到。我们和小学教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共同设计有针对性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特殊课程和活动,提升幼儿的各项能力。针对幼儿体能、语言表达、集体意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设计一些适合大班幼儿的课程,帮助他们应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

李建华:幼小衔接问题主要涉及“三类人”——家长、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

首先,家长的高期待是观念问题。新生代家长对教育的期待空前高涨,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大部分家长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学习知识”的阶段,对幼儿的能力培养不够重视,认多少字、算多少题,依旧是家长认为的“上学需要具备的能力”。

其次,幼儿园教师的无奈是指挥棒问题。幼儿园一直遵循幼小衔接的相关政策和“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的理念。但有时为了留住生源、迎合部分家长的需要,一些幼儿园不免出现“小学化”倾向。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又不能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教师在这种大环境下也无可奈何。

最后,小学教师的“不接茬”是分数论问题。“双减”政策实施之后,教育焦虑有所缓解,可是有的学校对于分数的执念依然存在,导致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高要求,而且现实中很多教师都是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然后再重新带一年级,还没有从高年级的教育姿态中回转过来。

如今,有了政策的加持,很多幼儿园和学校开始双向奔赴,积极进行有价值的沟通和衔接。幼儿园教师会提前了解一年级的教学大纲,一年级教师也会提前学习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模式。从入学准备到入学适应,幼儿园和小学了解各自的学科特征,建立教研共同体,对症下药,真正使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家长的入学焦虑也得到缓解。

议题二:幼儿园应从哪些方面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让幼儿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李健:第一,优化衔接,绵延缓坡。首先,聚焦三大目标。对幼儿园来说,与小学衔接是一项基本工作,要坚持强体魄、养习惯、奠基础三大目标,为幼儿打下良好基础。以“奠基础”目标为例,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仔细观察,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开展生成性学习活动,引导幼儿梳理经验、学习调节矛盾、想办法解决问题。在一次次总结和实践中,幼儿懂得了诚实守信、建立了任务意识、学会了交往合作。

其次,围绕四大准备。幼小衔接的重点不是幼儿学习多少知识,而是让幼儿具备良好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为后续的小学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身心准备主要包括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喜好运动等。比如:幼儿通过访问小学生和小学家长了解小学生活;通过给园长写信、参观小学等活动表达对小学的向往。生活准备即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作息和生活。比如在生活自理方面,引导幼儿学会分类整理和存放个人物品,培养自我服务能力。社会准备主要包括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四个方面。幼儿园可以引导幼儿组织采访小学哥哥姐姐的活动,聊一聊小学里面有什么、上小学需要带什么,创设自由交往的机会,丰富幼儿交往经验。学习准备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教师要尊重幼儿、理解和支持幼儿,保护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内在的成长动力和求知欲。

第二,家园共育,搭好阶梯。幼儿园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家长的焦虑和困惑,并将梳理的内容通过专家讲座、云端小课堂等形式给予解答,打消家长的顾虑。幼儿园还邀请毕业生家长回园分享经验,提高幼小衔接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第三,小学接力,做好续速。科学衔接不是追求速度快,而是给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不竭动力,需要的是续速。幼儿园与小学要展开双向教研,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的突出表现和典型案例,不断优化衔接方案和教育策略。通过举办幼小衔接公开课,不断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兴趣度,切实把衔接的“高速”变成“续速”。

官慧茗:我园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幼儿成为一个会劳动的人,帮助幼儿升入小学后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其一,根据年龄特征确定劳动内容,夯实幼小衔接。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对劳动教育内容进行细致划分,制定不同目标的劳动计划,鼓励幼儿自主确定分工并有计划地完成,为幼小衔接做好充分准备。比如中班幼儿的协调能力、手指灵活度等有所提高,因此着重引导中班幼儿参与集体劳动、培养服务他人的合作意识。大班幼儿已经具备自理能力,可以引导幼儿参与社会实践等体验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性。

其二,利用一日生活丰富劳动体验,助力幼小衔接。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一日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自理能力以及责任感,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助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利用日常区域活动开展劳动教育。比如在“娃娃家”活动中引导幼儿帮助娃娃穿衣服、编辫子,以此提高自我服务能力。针对幼儿好模仿的特点,我们创设真实的劳动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感受劳动的氛围和乐趣。

其三,通过主题活动激发劳动兴趣,推进幼小衔接。幼儿园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方面的准备,建立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首先,结合主题课程,为衔接提供支持。在“我要上小学”大班主题中,我们通过开展“我会整理”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责任感。其次,结合节日节气,为衔接提供助力。节日节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充分利用“二十四节气”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谷雨前后,带领孩子种瓜点豆;芒种时节,和幼儿一起收获春天种植的土豆,让幼儿在选种、栽培、收获等过程中,感知劳动价值,为小学生活奠基。

其四,家园协同配合养成劳动习惯,共促幼小衔接。劳动教育仅靠教师的教育和培养是不够的,还要渗透到家庭中,让劳动在家庭中得以延续。我园引导家长将劳动教育融入家庭生活,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邀请家长带领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秋游中与幼儿一同采摘瓜果蔬菜,观赏农作物的成长变化,在采摘中感受丰收硕果,为步入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李建华:身心准备。在身心准备中,教师通过开展“小学生活大调查”“打卡小学”“模拟小学片段”等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

生活准备。通过创设小学生活体验区,进一步培养幼儿整理物品、归类收纳的习惯。比如时间管理方面,我们开展大班打卡活动,由对应打钩到对应时间节点,以此看到幼儿在时间管理上的进步。

学习准备。幼儿升入大班,我们将着力点放在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比如,开展幼小衔接家长会,让家长跟上衔接的脚步,助力幼儿提升学习能力。积累多个原创视听能力提升游戏,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幼儿的大部分技能和品质都是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里培养的,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时间观念、前阅读前书写能力等。在双向奔赴中,幼儿园和小学不仅能够顺利完成幼小衔接,还能让幼儿积累多元发展的能力,为幼儿终其一生的学习积蓄能量。

王丽华:在幼小衔接关键阶段,培养孩子较强的社会能力对幼儿一生至关重要。幼儿园要牢固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建立幼小双向协同教研、家园校共育等机制,探索灵活多样的入学准备活动,将社会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保育教育工作全过程。

首先,交往合作是社会能力培养的前提。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有利于幼儿结交新朋友、认识新老师,更快地适应小学环境及人际关系。一是营造宽松的交往氛围。一日生活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创设自由交往的机会,引导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不给幼儿限制游戏内容、不指定游戏伙伴,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二是扩展幼儿的交往空间。混龄活动能有效拓宽幼儿交往范围,我们在跨年龄班开展“大带小”混龄活动,让幼儿认识更多的同伴;为幼儿创设分工、合作的机会,比如拔河比赛、小组对抗赛等活动。三是掌握有效的交往技巧。社交是幼儿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我们让幼儿学会交朋友“五要法”,即观察、肯定、贡献、遵守规则、关爱同伴,让幼儿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其次,诚实守规是社会能力培养的根基。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并自觉遵守规则,有利于幼儿较快融入新集体,适应小学生活。一是破解说谎,满足合理需求。多数幼儿说谎源于害怕惩罚、虚荣心、渴望关爱等。一旦发现幼儿说谎,我们要正面引导、冷静分析,不给幼儿贴负面标签,满足幼儿合理需求。二是制定三规,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教师可以制定家规、班规、自规(即自律)的原则。鼓励家长建立科学的家规,以约束幼儿行为,营造健康的家文化。对排队、区域活动等制定一些班规,引导幼儿遵守。为幼儿设置一件打卡的事,比如浇花、扫地等,幼儿完成任务后自己打卡,从而养成自律习惯。

再次,任务意识是社会能力培养的关键。具备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有助于幼儿较快适应小学生活。

一是激发热情,提高内驱力。我们在布置任务时应言简意赅,鼓励幼儿和父母直接交流想法,教师及时跟踪结果,使幼儿愿意接受并完成任务,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二是适时奖励,提高担当力。适时评价、适当奖励可以强化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教师可定期布置简单任务,比如让幼儿带回美术作品,完成后给予奖励或表扬。三是给予机会,提高决策力。教师要学会给予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比如拍摄童话剧时,教师引导幼儿研究角色和剧本、制定计划和道具,并适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不急于介入,给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最后,热爱集体是社会能力培养的核心。对集体的热爱及荣誉感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建立对集体、家乡和祖国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我们开展“集体完成一项任务”“集体解决一个困难”等集体项目,切实提高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猜你喜欢
幼小劳动幼儿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