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 本刊编辑部
日前,一则河南郑州市女教师遭遇“网课爆破”后不幸离世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惋惜教师之余,以通过强行霸屏、骚扰信息刷屏乃至辱骂师生等方式干扰教学秩序的网课爆破行为成为话题的焦点。此后,各地大中小学网课爆破的现象被再度曝光。不少人惊讶地发现,网课爆破由来已久。
大连海事大学贴吧曾有网友发帖称遭遇网课捣乱,教师的课件被入侵者用各种颜色涂抹;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学生上网课时也曾遭他人恶意闯入,刷屏“老师我爱你”来扰乱课堂……一次又一次的“爆破”践踏着教师的尊严,影响着学生的投入状态,使线上教育走入困境。
事实上,很多人曾在相关平台举报“爆破手”的账号及群聊,2022年4月,中央网信办也曾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但网课爆破现象依然难以杜绝。而每次“爆破”背后,都意味着有学生在社交平台求助“被爆”、泄露网课的基本信息。丢失了对课堂的敬畏之心,他们通过观看失能的教师和失序的课堂,乐此不疲地追逐着自己眼中的“好玩”和“宣泄”。
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严厉打击之外,也必须看到,长期上网课给学生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据参考消息网称,《纽约时报》对全美362名学校辅导员进行了一项调查,这些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班的各类辅导员们称许多学生在社交和情感上都没有在疫情防控期间得到发展,只有6人表示学生的社交能力已恢复到与他们年龄相符的正常水平。同时,大多数辅导员提出,他们的学生比疫情前表现出了更多焦虑和抑郁的迹象、无法把精力集中到课业上;有更多学生在网上骚扰同龄人,在生活中发生肢体冲突的情况也增多了。
长期网课不仅会造成儿童青少年的学习损失,还会使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加。线上线下课程频繁切换,也容易打乱孩子成长的节奏。在这样的情境下,网课爆破就有了滋生的土壤。网课爆破,被破坏掉的是师生关系,是孩子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也是他们的社会行为迈向越轨的那条分界线。其频现的事实也再次证明,当我们的教育触角在面对抗疫常态化挑战的情况下,还有不少领域未充分触及。心灵土地一旦不种上庄稼,就可能被荒草占据。
网课爆破为何屡禁不止?对亲历甚至参与其中的学生,教师只用技术控场,是否就画上了网课爆破的休止符?被破坏掉的教育亟待重新连接,当学校教育凝聚在一根网线上时,成绩之外,孩子们更需要完整的教育。本期“聚焦”,我们共同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