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在地震政务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2022-02-28 05:17:36闫晓美梁向军罗勇王宁
高原地震 2022年4期
关键词:速报科普公众

闫晓美,梁向军,罗勇,王宁

(山西省地震局,太原 030021)

0 引 言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各种传播媒体应运而生,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快捷、及时、高效性的需求。而新媒体具有形式多样、信息共享、推广便捷、覆盖面广等特点,正在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逐渐改变着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而近年来随着地震频发,人们对地震信息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地震发生后,公众主要通过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逐渐融入到公众的日常生活中。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8.5个小时,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微信月活跃用户数提升至12.63亿。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 9.21 亿[1]。显而易见,基于微信平台的在线政务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服务方式。地震部门可利用微信公众号的优点,克服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

近年来,大量专家和学者们作了基于微信的地震信息服务研究,刘洋君等人研究微信公众号的系统架构及应用等,实现了地震信息实时发布、地震科普及大震专题信息推送等[1]。徐丹等人则研究利用微信平台开发模式下的高级接口,实现地震科普宣传、地震情况和灾情发布[2]。魏艳旭等人基于全国地震速报信息共享与服务系统,构建微信公众平台,实现震情灾情上报和避难场所查询等[3]。叶佳宁等人实现了官方微信对国内地震信息的快速、自动发布等[4]。徐博等人分析了地震微信公众平台的震情服务、地震科普等服务功能,并提出了发展建议[5]。以上研究主要针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内容、实现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而针对平台用户关注度和信息阅读量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分析了“山西省地震局”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应用现状,并以用户关注为视角对文章的阅读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用户关注度较高的图文信息,并对微信公众号的运维和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1 “山西省地震局”微信公众平台简介

2015年申请注册微信公众号“山西省地震局”,9月份开始运行,目前主要采用主动推送和自动回复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将信息直接推送给订阅用户。

截止到2022年6月,“山西省地震局”微信公众号粉丝量达50 809人,订阅用户关注该平台主要通过五种方式:公众号搜索、扫描二维码、图文消息右上角菜单、名片分享和图文页内公众号名称[6]。其中,使用公众号搜索的方式进行添加的人数最多,占48 %;通过二维码扫描的方式也占着相当大的比重,占38 %;而通过明片分享和图文页内公众号名称添加的人数相对较少;占比最小的是通过图文消息右上角菜单添加的方式,只有1 %(图1)。

图1 用户通过五种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的人数占比

2 基于信息发布的分析

主动推送是微信公众平台对外发布的重要功能,是政务服务和信息推广的主要方式,通过主动推送,用户可以实时获取信息。“山西省地震局” 微信公众平台在运维过程中,主要推送地震资讯、地震科普、工作动态、视频短片、震文精选等信息。

地震资讯类信息包括地震速报、震情灾情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地震科普涵盖了地震基础知识、防震避险技能、前沿地震科技等知识,是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防震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具有积极作用。视频短片主要以动画的形式科普地震常识、介绍地震专业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利于公众理解。震文精选则推送以弘扬抗震精神、讴歌地震人为主题的精品文章,对弘扬行业精神、传播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工作动态和重点目标也是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主要内容之一,能有效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2.1 发布内容分析

为更好地了解政务服务现状,以及各类信息的受欢迎程度和公众兴趣导向,对“山西省地震局”微信公众号认证以来主动推送的所有图文信息进行了统计(图2)。

图2 不同类别信息发布量占比

分析结果显示,各类信息中推送较多的是地震资讯和地震科普类信息,两者基本持平,分别占35%和33%;工作动态次之;震文精选信息最少,占21%。因此,认为日常信息发布时可以适当加大工作动态和震文精选的发布数量。

针对各类信息的阅读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对各类信息的感兴趣程度有所不同。如图3所示,地震资讯类信息的受欢迎程度最高,阅读人数达到34%;地震科普和震文精选占比次之,分别达到22.8%和23.3%;工作动态阅读人数较少,占19.3%;地震资讯和地震科普的转发分享人数占比差别较小,分别占6.2%和6.5%;震文精选的转发分享人数占比为4.7%,略高于工作动态的转发和分享人数。

研究结果表明,以地震速报、地震目录和震情灾情为代表的地震资讯信息关注度较高,位居首位,且其阅读、转发分享率也较高。地震科普信息的阅读人数次之,与震文精选持平,人数相对较少。因此,应针对这两类信息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以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取代纯文本的信息传播方式,吸引更多用户阅读。

图3 不同类别信息的阅读、转发和分享人数占比

2.2 数据分析

基于以上研究,进一步分析文章发布数量与阅读人数、转发分享人数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用户的阅读倾向。

2.2.1 方法

选择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研究。Pearson相关系数反映了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强弱程度,通常记为r 。若相关系数r>0,表明两个变量为正相关关系,若r<0,表明两个变量为负相关关系。若r=0,则两个变量不相关。r的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强[7]。其中Sig.值是对数据差异性是否显著的评价。若Sig.的值<0.05,则为差异显著。

2.2.2 分析与结果

鉴于Pearson相关系数的简洁性,选用此方法分析文章发布数量、阅读人数、转发分享人数三个变量之间两两相关的程度。选择微信公众号的21篇样本文章,再选取阅读人数、转发分享人数、文章数三类数据作为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中Sig.值是对数据差异性是否显著的评价。若Sig.的值<0.05,则为差异显著。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如表1),阅读人数和转发分享人数的相关系数r=0.917,显著性水平Sig.<0.05,因此阅读人数和转发分享人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表1 阅读人数与转载人数相关性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文章数与阅读人数、转发分享人数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说明文章数量较多的栏目,阅读人数不一定多,可见用户更看重的是文章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会主动浏览、阅读,进而转发和分享到朋友圈。对于不关注和不感兴趣的文章,即使数量很多,也极少查阅。

2.3 信息的用户关注度分析

阅读人数相对较多的地震资讯栏目涵盖了地震速报、地震目录和震情灾情信息。其中,地震速报信息的阅读人数最高,占地震资讯总阅读人数的68%,说明用户对地震速报信息明显更感兴趣、关注热情更高。

图4 地震资讯中地震速报、地震目录和震情灾情阅读人数占比

对所有图文信息中阅读人数排在前十的信息进行分析,其中8条为地震速报信息,其余2条分别为地震科普和工作动态。公众对地震速报信息的关注度要比其他信息高很多,尤其是省内发生3.0级以上地震时,公众对地震速报信息的关注度急剧上升。在2016年3月15日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发生3.0级地震后,阅读人数达到10 810人,占到送达人数的96.5 %,是平均阅读人数的34倍之多,转发和共享人数也位居首位(图5)。

图5 阅读人数和转发分享人数在3月15日前后变化情况

3月15日,地震当天微信公众号日净增关注人数933人,是3月14日关注人数的2.1倍,如图6所示。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发生后,公众对地震速报类信息的关注度较高。并且在地震发生以后,公众号的关注人数以2倍的速度增加,说明用户对震后地震信息的关注度明显增加。

3 结 语

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地震政务信息管理和发布的崭新渠道,其时效性、快捷性的推送方式切合了地震政务信息发布的特性。通过对地震政务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发布情况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平台发布的地震资讯、地震科普、工作动态、震文精选四大类信息中,用户对地震资讯类信息更感兴趣,用户阅读和转发率位居首位,地震科普类信息次之。而地震资讯类信息又涵盖地震速报、地震目录和震情灾情三类信息,结合震例运城市盐湖区3.0级地震分析发现,用户对地震速报信息的关注度最高,并且关注人数在地震后成2倍数增长态势,因此震后应加大信息发布量,及时满足用户需求,可有效提高平台关注度。

图6 用户关注数量在3月15日前后变化情况

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文章数、阅读量和转发分享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文章的阅读人数和转发分享人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即阅读人数多的文章,其转发和分享人数也较多。而文章数量与阅读量、转发分享人数不存在相关关系。说明用户的阅读习惯跟文章数量没有直接关系,用户注重的还是文章的内容是否有吸引力。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结合地震部门工作实际以及微信平台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1)重视地震速报及灾情类信息的推送。震后及时发布、推送震情灾情类相关信息,使公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地震和受灾情况,对提升用户关注度、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具有积极作用。

(2)创新信息内容及发布形式。以动画、H5视频等形式代替简单的图文信息发布,将枯燥的文字内容转化为活泼的图片展示,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同时通过开展特色宣传活动,如有奖竞答、视频讲座、“5·12”、“7·28”专题活动等,扩大微信公众号影响力。

(3)微信信息应具有行业特色。应结合地震行业特点和防震减灾工作性质,推出独具特色的原创性地震科普文章,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展现复杂地震行业知识,吸引更多用户去浏览、阅读和转载。

(4)注重微信公众平台政务服务质量的提高。积极了解公众信息需求,优化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发布种类及政务信息内容,完善公众互动交流平台,实现地震信息服务多元化。

地震政务微信公众平台的有效应用和推广,是拓展地震信息服务方式的新尝试,也是践行防震减灾行业精神和宣传理念、推进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多元化的一项积极举措,对提高地震部门的公信力和扩大地震部门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速报科普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科普达人养成记
学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 02:13:30
每月速报
空中之家(2018年1期)2018-01-31 01:50:30
每月速报
空中之家(2017年11期)2017-11-28 05:27:41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每月速报
空中之家(2016年1期)2016-05-17 04: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