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外语精准化教学实践思路及设计流程

2022-02-28 16:21黄颖思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精准

胡 燕 黄颖思

(厦门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0)

一、大数据在高校外语精准化教学中的价值功能

(一)推进课前分析精准化。大数据支持下的外语教学可在课前分析阶段极大提高精准性,譬如,在学情分析阶段,可基于大量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来客观了解学生具体的认知水平差异,提炼问题要点,再以此为依据完成教学设计,避开经验主义的盲点与误区;在目标分析阶段,可将原有笼统的教学目标精确拆分为不同的结构,如,单词记忆准确率、职场短语熟练度等数据都可被精准监测,从而判断目标完成进度,以便于后续目标设计有针对性地调整;在内容分析阶段,可利用大数据筛选出内容设计中重复性、随意性因素,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精准设计符合需求的教学内容,促使教学效率提升[1]。

(二)推进教学实践精准化。透过大数据视角,能够快速建立起语言知识与职业技能之间衔接框架,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网络媒体环境,创建“线上+线下”要素相融合的一体化平台,加强语言知识体系之间的网络联系。在大数据教学平台内部,学生、师生、生生乃至人与资源之间能够完成实时有机互动,借助科技与通讯突破时间、空间的藩篱。同时,教师可利用线上平台完成课堂内容、小节测验的二次提送,随机监测学生的知识内化程度,并进行精准干预,如调整教学实施方案、转换教学节奏、迎合学生认知特征等,从而促使语言知识的输出与接收均能达到最佳效率。

(三)推进教学评价精准化。高校外语教学中,除去理论知识基础的构建与应用实践能力的加固之外,教学反馈程序也是重要环节,其精准性与及时性直接影响着后续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关系着学生能否真正形成语言内化应用思维。得益于大数据驱动作用影响,可在外语教学平台系统中搭建起独立的教学评价反馈体系框架,采用多维颗粒度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包括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常用句式的应用频次等,将自动化采集的数据汇总成可视化评估报告,完成动态可视化考核过程。在这类精准化教学评估体系中,成绩数据与活动数据都属于重要构成,其中成绩数据一般以柱状图、雷达图、饼状图等形式呈现,直观反映出不同区域的数据差异,辅助观察学生的具体知识习得结构;活动数据则基本来源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轨迹,以及个人档案中的个性化数据存储情况,系统平台还会根据学生在平台内部的自主学习参与度及完成情况来给出对应评估结果,对不同个体的学习轨迹做出精准画像,为后续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教学决策的设计带来真实准确的参考依据[2]。

二、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外语精准化教学实践思路

(一)创设教学语言环境,精准调动感官意识。教师首先可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库,收集关于语言知识与应用的视、听、说材料,做好基础铺垫之后,分别针对不同板块的教学内容加以利用。譬如,在内部学习系统平台中开设视频资源板块、虚拟现实技术板块、听说练习板块、图文读物板块等功能,使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快速沉浸于语言环境中,提高对外语文化的接受程度[3]。同时,高校还可加大针对视听环境构建的资金投入力度,采购能够满足学生语言学习需求的视听应用设备,并要求外语教师同步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从而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教学设备,与教学策略形成良好配合。为进一步达成精准化教学目标,教师可进一步细化环境利用方案,如,围绕语言对话主题,借助投影技术、AI技术来设计应用虚拟现实背景,将图像、声音、场景集于一体,精准调动学生的感官意识,沉浸式体验语言背景文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增加数据资源比重,搭建综合教学框架。首先,教师应转换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不再将教学场域局限于课堂,而是主动学习大数据信息操作技术,并从“教学者”角色身份逐渐转变为“引导者”,不过多干涉学生自主意志,充分遵循“以生为本”理念,最大程度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杠杆作用。同时,结合语种在普及度、语法、应用范围等方面的特征,在大数据平台内部完成对应的基础框架搭建,确认其适用于现实情况,并将数据资源合理利用于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譬如,在场景对话训练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前先采用大数据技术收集与对话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涉及的空间领域、衍生的技术或事件等,并借助现代多媒体渠道在课前导入环节进行播放,使之产生良好的情境引导作用。另外,还可将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精准地划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向,具体搭建起综合教学框架,要求学生均衡地发展各项语言能力,并在大数据支持下快速获悉个体的能力短板,从而加以针对性改进。

(三)开发协作学习模式,尊重个体基础差异。高校外语教学要满足精准化教学需求,在教学系统平台开设协作学习模式专区,学生可自行根据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在专区内进行发布,其他学生或教师均可参与到研讨中,或者具有同主题对话要求的学生可在这一专区内进行场景化外语对话,再由教师根据不同个体的语法运用、发音、词汇量等情况,分别给出评分,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个体的语言知识基础不一、语感不一,因此在外语学习中的特长与短板也可能呈现出较大差异,教师应当客观正视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指导,合理利用大数据资源来发挥资源补充作用,致力于学习策略的更高效实施。

(四)丰富视听输入信息,培养良好语言习惯。教师需要深度立足于语言学习规律,利用互联网传媒渠道来整合更多视听内容,提高输入信息的丰富程度,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接触到日益广泛化的语言知识。同时,在精准化教学体系下,教师还可在授课中带着具体任务目标来应用视听内容,如在进行以“科技”为主题的听力训练时,可重点搜集关于语种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条件、主要发展方向等视听资源,要求学生在接收相关信息之后,正确梳理出其中表述的重点与内容,一方面能够在外语学习的同时进一步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特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更符合语境的语言习惯,便于往后应用于实际。另外,在打好视听训练基础之后,可将训练内容与环境场景进行深度融合,参照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调整正确的语音、语调及语速,达到“以视促听,以说带听”的教学目的。

三、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外语精准化教学类型设计

(一)精准测试型微课设计。目前,高校外语教学中,精准测试型微课一般分为交互测试、在线测试两类。其中,交互测试型微课是利用插件和封装平台制作的移动端微课,一般由教师发送给学生,再由学生安装到移动端平台。这种微课形式的优势在于具有交互性特征,教师可通过这一路径完成作业的分布、回收与批改,学生也可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地展开测验学习,精准了解自己对于各类不同知识点的了解情况。在线测试型微课则是利用网站开发在线测验的一种形式,如“问卷星”中具备的在线考试功能,能够以二维码的形式粘贴于高校外语教学的PPT中,学生扫描后进行答题测验,从而及时且精准地反馈出平时成绩与章节小测成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平测试的便捷性[4]。

(二)视频类微课精准教学设计。视频类微课教学是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外语教学最常用的一种新兴手段,以碎片化、便捷化、精准化为主要特征,能够与传统课堂进行有效融合。譬如,教师可从知识分类的视角出发,有针对性地将课程重点及难点知识汇总为一个单独的视频,时长可控制在3—15分钟之间,在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高教学难度。基于大数据优势,当前视频类制作软件丰富,可通过会声会影、Camtasia等软件进行设计,学生再由移动学习端进行浏览[5]。

四、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外语精准化教学优化方向

(一)深度开发媒体渠道,强调语言整体运用。在未来教学体系发展中,高校教育机构可着重立足于大数据优势,对现有的信息传媒渠道进行深度开发,使之能够更精准地作用于外语教学中,带动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例如,筛选当下大学生群体接触范围较广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语言知识点或测试题上传至平台,学生一方面可自行收藏相关资料,另一方面也可在评论区与他人进行围绕资料主题的互动,实现在社交过程中深化学习成效。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发挥把关作用,如,在数据后台定时监测的学生参与讨论的动态,对部分可能产生干扰的因素进行清除或纠偏,致力于达成更优的自主学习目的。另外,教师还可在社交媒体渠道中同步开设账号,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帮助学生强化语言整体运用能力,在平等交互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

(二)构建有效评价体系,实时升级教学策略。目前,结果性评价在传统外语教学体系中的应用已趋于成熟,但过程性评价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未来的精准化教学评价可从完善过程性评价指标的方向出发,对学生不同阶段、不同维度的学习信息进行精确记录。过程性评价可分为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类。其中,自我评价主要覆盖了电子学习阶段、建立自评表、在线测试等环节,目标在于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口语表达作业、书面测验成绩、学习过程的心得等。学生互评即不同学生之间相互对对方的外语学习情况、学习状态进行评价,在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状态下,更好地反映大数据平台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实时记录不同学习项目的进展、任务分配,从而提升各项学习能力评价指标的真实性与完善性。教师评价是高校外语教学有效评价模式的核心,教师可从更全面、更专业的视角看待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改进建议,促进后续教学方案的升级。

(三)同步创建档案资料,转化反馈信息资源。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海量性成为重要特征,尤其在教学领域,要提高信息利用的精准程度,就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筛选与整合。因此,高校在开展外语教学的同时,还可通过建立对应学习档案袋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梳理与应用有效信息。学习档案袋不仅包括传统书面形式,还包括线上电子模式,其中线上电子模式能够直接储存文本、视频、表格等资源信息,且便于携带与长期保存。

(四)明确精准教学目的,回归语言交流本真。高校外语现有的教学结构中,“为考试而学习”的困境愈为明显,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学生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因此,可从重新精准定位教学目的方向出发,搭建新的教学目标体系,扭转僵化的传统思维,使学习过程回归到语言交流的本真状态。明确“语言的本质在于应用”这一核心观念,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表达,在利用大数据技术工具的同时避开“喧宾夺主”的误区。

结语

大数据时代下,教育领域可利用的技术工具与学习资源增多,在有效利用的前提下,能够与现代化教育方法形成有效配合之势,发挥更大的教育支持作用。基于精准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未来实践框架搭建中,可进一步集成大数据优势与精准化教学优势,设计符合当下大学生外语能力发展诉求的科学教学方案,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精准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精准的打铁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