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丽 赵蒙蒙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0)
(一)多元互动,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在如今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大学生倾向于采用直观化认知方式,不愿意主动参与理论学习,而以实践为主的大学生理论学习型社团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变传统的被动说服式教育模式为主动参与式教育模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为广大学生接受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1]大学生理论学习型社团作为大学生的社团性组织,其开展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动性,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也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重要条件。大学生理论学习型社团开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也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时事政治,为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氛围。大学生理论学习型社团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领域和平台,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丰富多彩,增强了学生理论学习的自主性。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以传统灌输为主,缺乏趣味性,学生难以全身心投入到理论学习中。理论社团以理论学习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趣味实践活动为支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理论知识讨论和实践,切实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大学理论学习型社团有机结合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融合在社团活动中,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也体现了大学生社团的重要载体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理论宣讲社团活动从时代特征出发,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将党的方针政策、会议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将国内外社会热点结合在一起,吸引社团成员主动加入到研究、宣传和实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重要思想的队伍中来。通过组织主题知识竞赛、心得交流、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热情;通过组织校内、校外的社团学习交流和座谈会,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和研究,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自主自发,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大学生理论社团是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理论研究型社团,其利用学生社团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独特优势和氛围来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管理、教育和自我发展。社团的理论学习方法是综合理论学习方式,既有传统的理论讲座学习、学术沙龙分享交流会、理论形式的系列竞赛,又有新式的舞台话剧表演、分析现实问题的辩论赛、线上各高校学习交流会,充分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此外,大学生理论学习型社团具有较强的时事政治性、理论前沿性、自主学习性等特点,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凝聚成员的功能,是集知识、兴趣、思想为一体的多样化团体活动,更具有感染力和实效性。
(一)举办专题讲座,实现政治引导功能。“所谓引导就是通过启迪、鼓舞、激励及教育等方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超越性本质的体现”。[2]大学生理论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主要是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政治牵引,他们围绕热点问题开展活动,引导社团成员养成关心政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大学生理论社团的政治引导主要是在学校党团组织的指导下以对社团成员进行教育的方式来实现的,每个大学生社团都有自己的宗旨和目标,在充分接收党团先进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社团自身发展宗旨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对社团成员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价值引导,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通过对理论和时事政治的研究,鼓励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和党的方针政策;鼓励大学生切实参与到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中去,以乐于奉献的精神为中国的事业宏伟发展献出自身的微薄之力;引领大学生坚定跟党走,明确自身的政治方向,主动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
(二)强化知识交流,实现理论教育功能。大学生理论宣讲型社团在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和宣讲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还积极开展知识讲座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树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作为一个理论学习组织,理论社团理论学习、思想交流和实践创新的影响相对明显。不同于常规的课堂学习,它以自主学习理论和朋辈交流为主,有效避免了课堂教学单方面说教的弊端。此外,理论社团除了经常开展理论知识学习研究以外,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理论知识宣讲,校园戏剧文化演出和社会实践调查等,有效促进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传播。除了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以外,理论社团还可积极面向基层,宣传时事热点,解读马克思主义,这种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结合,既丰富了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传播。
(三)开展社会实践,实现实践保障功能。大学生理论学习型社团以校内实践活动与校外实践活动为主,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团活动。大学生理论社团以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在社团中,大学生可以在完善自身、优化自身的基础上提前了解社会、接触社会。从现实的角度看,理论社团具有鲜明的理论色彩、坚定的政治立场、深刻的群众基础等特点,是引导大学校园思想和舆论方向、填补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空白、促进意识形态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就大学而言,民主和自由的氛围是强大的,多种思潮可以在大学校园中不断传播,大学生理论社团以一贯之的目的是促进社会正能量传播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积极关注中国的实际问题,注重加强马克思主义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的影响,客观地引导舆论思想在校园的方向,巩固和加强舆论思想的主导地位。在校园之外,通过社会调查、“三支一扶”及青马工程等实践方式,发挥自身的各方面优势,为新农村发展、脱贫攻坚、社会治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生可以在参与社团实践活动过程中,以为他人服务的形式获得满足感,继而促进自身价值的实现。
(一)遵循“五个第一”,充分认识理论社团的价值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遵循“五个第一”。第一培养,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一教育,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第一课程,开好思政课。第一学科,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第一学院,即马克思主义学院。[3]高校应将理论社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多元化的社团文化活动,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载体,进而为大学生提前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支部作用,加强理论社团的思想引领。“方向的实现,需要在群众中实现。要实现原则,就要使它具体化,使它能得到多数人的同意,多数人来执行。”[4]因此,要建立以党支部为核心,各社团骨干充分参与的党建工作格局,建立支部委员议事、党建社团联席会议制度,支部引领指导社团发展,同时,社团为支部活动提供载体平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真正实现融合共建。支部组织社团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加强日常教育;社团则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支部通过将社团发展情况列入学生入党评优考核体系,对社团年度发展计划进行阶段性检查、年度审查,充分发挥模范示范带头作用。在社团活动中,增强党组织在社团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实现支部建设与社团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党支部的思想引领下,推动理论社团健康发展。
(三)巩固宣传阵地,提升理论社团的建设水平。要在习近平总书记正确思想的引领下,把高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成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是“阵地”宣传教育任务的重中之重。所谓的政治信仰是指“人们对理想的政治制度和过程、政治目标或理想的政治境界所持有的态度、信念或价值观,往往表现为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政治主观形态),为人们指明政治方向,属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范畴。”[5]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的目标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政治信仰,使社团真正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阵地。
(四)利用全新媒体,增强理论社团网络思政实效。网络空间的拓展是社团增强活力,展现活动多样化的重要途径。在时代大背景下,社团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增强网络思政的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移动化”模式。首先,提高社团成员媒介素养。以社团成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出发点,以知识普及、实践训练、意识素养培养为活动内容,针对“后真相”时代的媒体生态,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借助新媒体拓展学生社团活动的范围。学生社团既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积极宣传展示自己社团的成果和成员风采,也可以借助利用学校团学工作网站或学校官网,鼓励社团成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国情、社情开展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其层层深入、多种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动力,使社团成员加深对自身发展、社会热点、国家建设的理解,肩负起青年的责任,与时代同频共振,筑牢人生未来发展的根基。
大学生理论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思政课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沟通桥梁,有效地将课堂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到一起。例如:运用专项主题活动、青马工程、社会宣传活动建设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以重要节庆日为契机、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取个体激励的方式建设培养大学生理论素养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热点问题、各种志愿者活动、榜样表彰活动建设指导大学生三观的重要平台。大学生理论社团通过日益完善的活动形式,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理论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成的理论研究型团体,其本身特性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有益补充,作为大学生理论互动交流和思想交替补充的重要载体,理论社团以其坚定性、自主性、多元性以及实践性的教育特征,是对青年大学生理论学习需求的自我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