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萍 杨克瑞 张富宏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第三小学)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与补充,是学生温故知新、检验知识和应用知识的途径,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作业,精准把握作业数量和质量,落实双减政策和核心素养的要求。
“双减”政策是我国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重大政策创新。作业是“双减”政策改革的主要内容,着力于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但“双减”政策并非“一刀切”式的减负,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提质增效”是双减政策的执行内涵。
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把握这一内涵,控制作业数量和质量。
数学核心素养可概括为“三会”的培养目标。首先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数学本质上是源自对现实世界事物的抽象,是一种人们探究与认知现实世界的方式。数学的眼光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发现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并根据形式和关系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能够抽象出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属性,形成基本的结构、概念与关系;能够通过数学原理解释自然现象,进一步感悟数学中存在的审美要素。
其次是“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数学为学生提供了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数学的思维可以进一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数学的思维是学生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培育学生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最后是“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语言能够使学生精准、简约地描述生活中、自然现象中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进一步表达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理解数据的意义与价值,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结果的推测对不确定现象进行进一步预测和解释,进而做出科学的决策或判断。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既是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样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数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为综合实践作业的设计提供了必要条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当前认知和学习能力水平的综合实践作业,在实践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在设计《扇形统计图》作业时,教师可以“节约用水”为主题设计综合实践作业,教师可将作业内容以微视频的形式发给学生,在微视频开篇介绍综合实践作业的背景与意义,如“世界人均可再生淡水资源为5732m3,而我国人均可再生淡水资源仅为2029m3,当前我国还有很多严重缺水的地区,节约用水是每位中国公民都需要具有的意识”。然后,给学生提出准备建议:一是调查学校和家庭周边是否有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有,请设法测出在一定时间内浪费的水量。二是通过互联网或图书、报纸等渠道查阅有关节约用水的资料。最后展示综合实践作业的任务:(1)小组成员将各自测量的浪费水量进行统计,并制作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2)根据不同源头的浪费水量,计算出该源头一天和一年浪费的水量。(3)根据小组调查的浪费水的现象,制定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
根据综合实践作业内容,可将学生分组,每组3~4名学生,并设定一个星期的实践。在一个星期后,各个小组需上交实践报告,并在课堂上讲述作业内容、实践过程和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这种作业既不会为学生带来沉重负担,又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成长具有一定阶段性,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发展速率存在差异,形式单一且内容固定的作业忽视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无法使每一位学生通过作业获得提升,进而使部分学生的发展需求未得到满足,核心素养也无从发展。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设计分层数学作业,使全体学生都能在高质量作业的帮助下提高自身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在《小数除法》作业设计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当前认知和学习能力的综合水平由高到低将学生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并布置分层作业:
甲:为节约用电,某市推出了两种电费计费标准,居民可自行选择。第一种计费标准为:每千瓦时用电0.55元。第二种计费标准为: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每千瓦时按照0.51元收费,超过100千瓦时,超出部分按照每千瓦时0.61元收费。(1)假设你的家庭每月用电量约为135瓦时,哪种计费标准更划算?(2)假设你的家庭选择了第二种计费标准,次月电费为63.2元,上个月你的家庭用电是多少千瓦?
乙:学校组织五年三班的学生去游乐园,已知激流勇进项目的票价为每人8.50元,如果班级内学生游玩该项目则需要花费297.5元,如果游玩空中缆车的项目则共需要241.5元。(1)五年三班去游乐园的有多少人?(2) 空中缆车的票价是多少?
丙:假设学校要在教室内铺设防滑瓷砖,已知教室长9米,宽6.8米,如果用边长0.3米的正方形瓷砖,需要准备多少块?
三种类型的作业都贴近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将知识与生活产生联系,甲作业在情境中考验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乙作业对小数除法的计算稍作改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小数除法本质的掌握;丙作业重点在于夯实基础,贴近生活的情景需要学生少做思考进行计算,使学生在思考中寻求突破自我的契机。分层作业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避免了作业数量过多、作业质量不高的现象,同时作业内容都指向了现实生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创造了广阔空间。
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内源性驱动力。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前提,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为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在《位置与方向(二)》的教学中,教师可布置“画地图”的作业,要求学生以住址所在位置建立坐标系,标出家庭成员经常活动的地址,并在地址上标出相应距离,在建立完毕后,学生需要建立“家庭出行指南”,描绘去“地图”上各个位置的方向和距离,并给出相应的出行建议,由此通过贴近生活又新颖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把握“提质增效”这一内涵进行数学作业设计,并在作业设计中融入培育核心素养的理念,使学生既能有充足的个性发展时间,又能扎实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应在设计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与反思,持续优化作业设计,打造高质量的数学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