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芳(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尤其对于低年级同学,他们抽象思维水平不高,繁杂的文字不像图片那么直观明了,在解决问题中,时常会出现读不懂题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兴趣就会被消磨,数学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重视画图策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单纯的文字表述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是读不懂,因此,让学生画一画,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象的图画,使学生读懂题目,理解题意。例如:在一年级解决排队问题,前边有9人,后面有5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很多同学并没有真正明白,只是把9和5简单地相加在一起。如果教师给孩子时间,在本上画一画,把这个情境用画图的方法展现出来。孩子们就会考虑“我”在哪,“我”的前边和后边,“我”还在队伍中,因此就能够想到在5+9后面再加1。通过画图的形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情境内容,更快地掌握出题人想表达的意思,更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借助画图,可以化难为易,判断准确。有的问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清,借助线段图等方式可以准确地找出数量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比多少》一课中,鸡有12只,比鸭多5只,鸡有多少只?
学生对于谁和谁比,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数量关系不是很明确,总是分不清楚。通过引导学生用画图,把鸡和鸭的数量用线段图或图形表示出来,就能使学生更加明确是把鸡的只数当成大数,把它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鸭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鸭多的,要想求鸭有多少只就要用鸡的只数减去比鸭多的只数。
学生从图中找到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无论题再怎么变化,都能够通过这种方法分析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画图策略除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还能够在解题之后提供一个验证答案的方法。很多学生做完题后不愿意回头再做一遍进行检查,同样的思路再写一遍也很难查出问题所在,换一种方式,让学生用画图的策略对答案进行验证,效果反而会更加好。
画图策略是众多策略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教师要善于创设体验式的情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求,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就像鸡兔同笼问题,鸡兔一共8个头,26只脚,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学生可以通过画图策略,先画出8个头,然后给每个头添两只脚,就是16只脚,最后再把剩下的10只脚两个两个地分给每只鸡,使它变成兔子,就呈现出了答案。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画图的需求,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画画,擅长画画的特点,让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画图,原生态的图形,生动有趣,体验解体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通过画图,将数与形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形直观地反映数的内在联系,拓宽思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顺利且快速地解决问题,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做到心中有图见数,有数见图,思维得以拓展。在学习长正方形面积和周长时,数形结合尤为重要,学生根据需求,把每一个已知条件转化到图形中去,更加直观清晰地掌握解题方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多加引导,适时渗透,使学生掌握“画图策略”的数学技能,逐渐具有应用有效策略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