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生成、创新与精神实质

2022-02-28 06:10陈开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全过程话语民主

陈开菊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安徽 合肥 230022)

20世纪50年代,话语这一概念为学者提出,围绕被定义为“超越句子或小句子的语言的”话语的研究也随之兴起。在结构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一段时间里,应用语言学派强调“话语”的结构性意义以及功能性定义。20世纪70年代见证了结构主义向解构主义的过渡,话语被引入到社会历史的研究中,解构主义学派提出了关于话语与权力之间具有特定关系的理论。在话语权力理论下,话语被阐述为一种间断的、偶然的和有形的特殊事件系列。话语的生产受到一定数量的程序控制、选择、组织和重新分配,也就是程序约束话语并使话语得以产生。话语建构是整个文明建构的基础,人类历史是在不停地解构与重构中树立各种权力,这些权力又为新的话语权的建构奠定了基础。而权力不是一种财产、商品、资源,或者制度,也不是法律、道德,或者经济基础的功能的体现,权力通过话语中主体的功能位置与行为活动来实现。因而,话语并不等同于言语或者语句,它是一种秩序,更是一种权力结构和结构性的权力。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1]317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作为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的一次成功实践,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来发展民主政治所积累的历史经验,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理念创新,体现了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的一百余年,是追求民主、实现民主、发展民主的一百余年。从话语的角度去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理念及其蕴涵的精神实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生成

在对话语的分析中,解构主义学派提出,话语表达知识,也生产权力。话语、知识和权力三者是相互统一的,话语是载体、知识是表象、权力是实质,没有话语的生产就没有权力的实施。因此,“话语即权力”。解构主义关于知识、话语、权力三者关系的揭示为人们认识和考察社会历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民主话语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中的重要叙事部分,对于知识和权力的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理论的逻辑性。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陈述

基于话语权力理论,话语对象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历史事件,在陈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产生话语对象,而话语又产生知识。民主话语作为人类生产知识的一种话语形式,在描述民主的过程中不断构造人类对于制度、社会、法律、文明、行为乃至道德等角度的陈述方式。民主话语对于历史事件的一系列陈述,同样被一定数量的程序控制、组织和再分配。对于民主的陈述,既是量的扩张和叠加,也是程序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整合。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形成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政党话语体系的建构历程中对于民主话语的塑形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民民主话语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政治话语[2]。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陈述贯穿于党的奋斗历程。一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矢志不渝为民主的目标而奋斗。人民民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政党话语体系中极其重要的构成,以这一重要构成为基石,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两大历史性任务展开了立志于千秋伟业的宏伟历史画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探索新民主主义政权的组织形式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工农民主”“人民民主”“新民主主义”等民主概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扩大民主和健全法制等重要路线和方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等重要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历程、现实需要和未来部署的认知不断深化,在此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塑形

基于解构主义的话语分析,话语的塑形看似散漫,实则有着规律可循。话语塑形的规则存在于话语的分布中,包括话语及其规则存在、保持、变化和消失的状态[3]47。在话语塑形中,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话语的解构包括对于话语主体和话语客体的解构。而在特定的话语构成中,主体和客体可能是瞬时的关系构成。在话语关系中,正是话语塑形建构了主客体及其关系。

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塑形中,中国共产党作为这一特定话语陈述的主体,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系列思想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构建奠定了重要基础,从而使得社会主义民主这一客体有了更加清晰的呈现。也就是说,在主体的认知和实践过程中,始终把对客体的实现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并渗透到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不断推进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体系。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的观点。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1]9

从“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完整的话语塑形,表明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话语塑形中,主客体的认知关系、相互关系等更加清晰明了。主体对客体的深度认知集中体现在以“全过程”的话语建构概括并描述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及其本质所在,即蕴含在“全过程”这一定义中的内涵: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1]260-261。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表达

在关于社会历史活动的研究中,话语权力理论试图揭示一种现状,即权力者有更多资源和能力去定义和诠释,赋予话语对象一定的意义,然而这一话语的生产过程是服务于权力者的利益,维护权力者的权力的。权力者通过话语生产对社会对象作出诠释和定义,从而使大众认为这一诠释和定义是不可被质疑的现实。在这样的话语生产中,权力者的有利地位得到了保障,但是,被定义的对象失去了权力,处于被构建的不利地位。话语与权力的关系显然并非只是设想,而是通过社会历史活动生动地展示出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对于民主话语的陈述表达了一种基于自身利益地位的需求而长期占据着话语霸权。通过全新的话语表达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重新构建国际民主话语新秩序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全过程”相对于“非全过程”而言,具有完整性、完全性、过程性等显著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念的集中表达,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完整的参与实践、丰富的民主形式和实现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下,每一项重大决策和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经过人大、政府、政协、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的广泛充分协商讨论,在各方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出体现人民意志、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和措施。而“非全过程”则揭示了这一民主形式不具有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实践民主的过程和结果上不相一致和不相统一。西式民主作为“非全过程”民主的典型代表,暴露出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明显缺陷,而且这一缺陷日益凸显。根据美国广播公司2021年10月31日公布的一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全球57%的受访者、美国72%的受访者认为美国不是民主的良好样板。相对于“非全过程”民主所塑造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表达对我国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随着对这一话语认知的进一步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表达也将在国际社会产生更加深远和更加广泛的影响。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创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解构主义学派关于“你以为自己在说话,其实是话在说你”的这一哲学发现将知识、话语和权力进行了不可分割的链接。将知识的生产与权力的实施进行有效的链接,需要借助话语的生产,而话语生产的更重要意义在于话语创新。话语创新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赋予以往的话语新的内涵,也可以创造新的话语表达等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创新在于既保留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所在,又进行了新的话语生产,从而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在制度、价值和效能多维度的优势。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创新的制度向度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创新首先体现在制度向度上,从一定程度而言,“全过程”的环节通过制度来得到根本的贯彻和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践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制度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核心内容和制度支撑[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过程地体现人民意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和前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通过选举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我国各级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相当比例是来自基层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等,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代表。选举的广泛性、真实性得到充分彰显,更好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5]198在我国,党的领导上升为具有法的规范性和约束力的宪法规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地位在宪法中得以确认。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充分体现了人民意志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过程地保障人民权益。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党领导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从而使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党依法治理国家的全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走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亿万中国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不断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过程地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主体。面对“两个大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我国国家制度优势不断彰显,形成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强大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6]292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体现在投票选举上,也体现在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事务的协商决策过程中。充分的协商能够促进人民广泛团结,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汇聚起磅礴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上有着科学的制度安排。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实施的基础上,保障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在基层实行群众自治制度,使人民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进行自治,从而最有效、最广泛地激发了基层人民创造活力。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创新的价值向度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创新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立场,对民主的价值内涵作出更加具体、更具有普遍意义的话语诠释,揭示了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和全过程实践特征历史性结合的必然性[7]。千百年来,民主这一具有深刻时代烙印的概念,成为人类文明思想史上极具魅力的价值理念,蕴含了人类对于理想社会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也蕴含了人类对于高尚人格的思索和探求。从古希腊时期人们创造出民主这一词汇开始,民主以制度、思想、文化等多重形式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并逐步成为一种至高的价值追求。随着人类社会形态的不断演化、发展,社会制度中的民主成分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非民主或者说是专制的因素逐步消退,这是人类在追求民主的过程中不断努力的必然结果。在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中,民主与非民主所带来的主观印象已经深深镌刻在人们的内心中。

然而长期以来,在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西方国家对于民主这一概念的话语构造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受到西方话语霸权的影响,民主的价值理念被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所绑架,囿于西式民主的表面形式,一提到民主,人们随之所联想到的是西方国家所标榜的普选制、三权分立、两党制或多党制等等。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借助人们对于民主的价值追求的行为动机,把民主当成一种工具,渲染民主的表象,煽动他国民众推翻原有的制度,建立起所谓的民选政府和普选国家,然而活生生的现实却成为莫大的讽刺,在那些以民主为借口实现政权更迭的国家中,广大民众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国家反而陷入长期的动乱之中,战火、冲突不断,人民的生活难以为继。可见,当民主作为一种至高的价值追求的真正内涵被歪曲或误解,民主的内在被忽视或遮蔽的时候,对于民主的追求可能已经背离民主的本意。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化、人类文明进程遭遇民主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一经提出,便引起并得到国际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1]258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表达可以看出,人民当家作主是其本质内容,也是其价值立场的根基所在。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艰辛探索确立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从制度上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对于民主的价值追求是共通的,但各个国家实现这一追求的具体形式理应是有所不同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制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1]259正因为扎根于中国的土壤、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为中国人民的民主价值追求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创新的效能向度

全过程人民民主从话语陈述的角度显现出它的巨大效能。话语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在一系列规则的安排下形成话语。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中国的民主实践作出了精辟的归纳和概括,很好地表述了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的具体实际。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国家治理的重大问题,一些西方社会俨然成为治理危机的重灾区。从本质上来看,治理危机是国家制度面临着或是先天不足、或是制度缺陷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复杂局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化解治理危机的根本在于不断健全国家制度并发挥国家制度的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国家治理问题。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我们党强调在全链条的制度体系中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全链条的制度体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依托,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的重要依据。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赖于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重要政治制度的相互耦合和相互衔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五大链条贯穿于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实践中,以过程性、内容性、参与性等多重特征充分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质,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为国家的政治生活的有序开展以及经济社会生活的良性运行提供了充分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1]258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创新使其区别于其他民主形式的显著特征更加凸显出来,即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基于问题导向、切实回应人民诉求、保障人民权益的民主,而不是口号上的、束之高阁的民主。民主这一概念尽管是抽象的,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它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政治上的民主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如果一种民主不能够使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种民主当然是不可取的;如果一种民主不能够推动国家的进步发展,这种民主当然是不成功的。从效能的发挥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呈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治理优势,而这一治理优势的密码所在就是它的“全过程”性。而从话语建构的角度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构成恰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治理效能的密匙,正是这一密匙激活了蕴含在我国国家制度中的无穷潜力,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在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创新不仅对于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对于人类的政治文明进程也将具有深远意义。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精神实质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塑形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话语体系建构中得以实践,既源于中国传统政治话语的文化基因和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的中国化时代化,也与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政治本色和构建民主话语新秩序的历史担当高度契合。

(一)源于中国传统政治话语的文化基因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从根本上看,政治文化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属于社会政治意识范畴,是“一种主观意识领域,主要包括有政治意识、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民族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观念、政治理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内容”[8]437。无论是哪种民主制度,必然受到传统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塑形根植于中国传统政治话语的深厚积淀。早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提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9]13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政治话语中的有益成分始终坚持辩证和积极的态度,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做法。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塑造了一系列丰富而深邃的政治话语,尤其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合”“协和万邦”“得民心者,得天下”等,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政治话语中的民本思想、政治立场和政治理想,这些传统政治话语经过现代转化与创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我国传统政治话语的核心理念。《尚书》最早表达了中国古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根本政治立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指出“仁者,人也”。孟子强调君主将仁爱本性施诸百姓即可实现政治稳定:“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现代社会对民本思想提出更高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实践也正在赋予传统政治思想更多现代内涵[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断从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

崇尚“和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独特话语。“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和合”文化不是不讲矛盾、斗争和冲突,而是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求同存异,达成平衡、和谐、合作的状态[11]。崇尚“和合”的理念对我国政治制度的演进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12]81我们设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扎根于中国实际。纵观世界,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这一国家的历史文化、国情以及政治发展实践的产物。从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的视角观察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历程,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这种政治制度。因此,“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靠发挥政治制度优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保驾护航,就更要重视政治文化因素”[13]。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构建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政治话语中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的独特文化基因的深刻影响,对外来的民主模式和国外政治文化传统进行扬弃。在结合自身实际及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构建了不同于苏联东欧,也不同于西方的制度模式。这不仅符合政治文化传统,也是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等独特政治文化基因推动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政治话语在现代社会的转化与创新。

(二)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构建奠定了日臻成熟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10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在于它批判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成果。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僵化不变的。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4]681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主义者“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15]707。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

话语创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形式和途径,理论创新同样需要通过新的话语生产来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理论深化和提升[16]。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的与时俱进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下,政治制度被描述为一种具体的东西,任何一种民主既有自己的历史内容,又有自己的历史形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民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恩格斯在分析平等观念的历史性时这样描述:“可见,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17]448关于平等观念的描述为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中民主以及民主制度的产生提供了范式,也就是民主以及民主制度都是具体历史发展的产物。同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新的话语表达,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产生的客观产物。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创新既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吸收了人类民主政治话语的有益成分,又与资本主义民主话语有着本质区别。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生动地诠释了中华优秀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文化精髓与政治话语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的基础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表达充分展示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

(三)延续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话语特质

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表达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立场是政党话语体系构建不断成熟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贯穿在中国共产党人塑造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的全部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系统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话语体系的角度深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当家作主理念在现实运行层面的集中化表达[18]。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9]37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不断迈进。在迈向政治现代化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使人民依法完整参与到民主政治实践中。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体现人民利益、传递人民心声、反映人民愿望、实现人民期盼、增进人民福祉,能够有效动员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的地位投入国家建设,所以这样的民主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拥护”[20]。中国共产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塑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表达,从根本上延续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话语特质。

(四)展现中国共产党构建民主话语新秩序的历史担当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余年来,为了完成两大历史性任务而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的政治发展走向现代化、民主化、法治化,创造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形态,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创新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构建民主话语新秩序的历史担当。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是历史传承、文化融合、政治交流的结果,是一种从我国土壤中生长出来又极具我国特色的话语创新。随着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政治文化价值也将以一种世界价值的形式呈现出来。面临着不断变化的世界形势、国家发展形势以及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问题,中国需要积极推动世界维度的政治文化的比较交流,注重传播内在价值[21]。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过程中,在与其他国家政治文化的比较交流中不断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独特价值和优势,对于打破西方话语霸权、构建国际民主话语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是中国共产党在全球范围积极促进政治文化的比较交流,创新话语表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话语体系构建的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塑造,既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民本主义话语的继承与超越,又体现了对西方话语体系的吸收和借鉴[22];既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形态[23]。这一成功实践同样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眼光,在构建我国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世界各种政党政治的文化交流,博采众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国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在推动构建国际民主话语新秩序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要进一步根植于自身价值,强化阐释力度,讲好中国的民主故事,传播好中国的民主声音,不断展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话语表达。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创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对于引导世界人民在政治文明维度上强化对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认知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在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中国特色民主话语体系的建构和传播,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价值和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开辟人类民主政治发展新道路、塑造国际民主话语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猜你喜欢
全过程话语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