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党史教育发展脉络及现实启示

2022-02-28 06:10刘纯明兰曾妮袁菁瑶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党史群众

刘纯明,兰曾妮,袁菁瑶

(重庆理工大学 a.重庆知识产权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

党史教育活动是将党的历史作为我党和人民群众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及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蓝图的生动教科书的实践展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开展党史教育是实现我党的自我革命、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的重要路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史教育的开展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与满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现实需要相统一,深化了党史教育事业的内涵、拓宽了党史教育事业的领域、变革了党史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而走上了专业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初期的党史教育在百年党史教育历程中处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因此,研究这一时期的党史教育的发展历程有利于将其经验转化为在新时代开展党史教育的现实启示。

一、改革开放初期党史教育的历史背景

1976年,党的内部和人民内部在党史领域存在的分歧尚未完全消除,错误思想的禁锢阻碍党史教育的恢复与重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带来党和民众在价值取向和心理状态上的巨大变化,外来错误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党和民众进行渗透。在新的历史紧要关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统一全党思想路线,破解市场经济转型期多元价值的冲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抵制外来错误思潮的腐蚀、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成为党史教育事业新发展必须完成的任务。

(一)反对“两个凡是”,统一全党思想路线

1977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与中央两位同志的谈话中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对于毛泽东思想这一思想体系要彻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能将毛泽东思想庸俗化[1]38。邓小平同志的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对我党历史方向的选择做出了思想指引,以实事求是的辩证态度评价我党历任领导人,端正党的历史研究与历史宣传的思想原则,说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我党历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将党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为全党学习党史点明关键所在。1977年10月,党中央作出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1 000多名高中级干部于年底参加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理论研讨班,集中讨论“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以及党的历史相关问题。针对学员在讨论中认识和判定历史是非的标准问题,胡耀邦同志在一份研究党史的文件中提出研究党史问题要以实践标准为遵循。随着学员集中讨论的开展,党校在开展党史教育活动中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历史认识及评判标准对学员加以指导,我党历史上的“两个凡是”问题受到极大质疑。这一时期,依旧存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现象,同时这也成为党史教育急切关注的问题。基于这一问题,南京大学政治系教师胡福明于1977年9月创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文并投寄至《光明日报》。经反复修改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式发表,并在党与民众中产生强烈反响,但由于其在政治问题上的敏感性,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红旗》杂志等对此讨论“不表态”。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声援大讨论,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成为全党和全国的一次空前的党史教育活动,这一活动既奠定了开展党史教育所要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同时也为党史教育的拨乱反正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二)“左”倾错误思想残留,党史教育事业亟待重建

1966—1976年,党史教育呈现出语录化、标语化的特征。此外,党史教育模式出现一定的僵化,党史教育的内容脱离党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党史教育难以在党和人民群众内部取得思想上的认同,致使党史教育断层现象在党员干部和群众思想中日渐体现。1976年6月,国内局面稳定,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革命建设工作之中。1977年2月,在《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的联合发表中正式提出“两个凡是”,在全国引起广泛争议。在1976年以来的3年时间,“左”倾错误思想依旧在党和民众中留存,党与民众并未实现思想的一致。在此历史背景下,党亟需进行一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教育活动,统一党与群众对党史的认识。

(三)市场经济转型期多元价值冲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推进

20世纪80年代,在正确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我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也日益深入。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成分、物质利益及就业途径等日趋多样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弱点及其消极影响给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带来心理和道德层面的冲击。在价值取向上,从奉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向追求个人利益的方向转变,从注重理想信念向实行竞争、谋求效率的趋势演变;在社会心理上,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一元走向多元。社会呈现出物化的倾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腐败问题滋生蔓延,我国传统道德体系被腐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构,少数党员、干部及群众陷入道德困境之中。政治与经济层面的腐败问题滋生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政治现象,少数党员放弃红色奋斗基因和革命道德的传承,致使党群关系与干群关系出现脱钩,“仇官”的社会逆反心理产生[2]。在市场经济转型期多元价值的冲击下,党员、干部及群众在精神世界中表现出空虚、迷茫的状态,逃避现实的社会责任,对党史教育产生怀疑的态度,对国家、党的历史认知陷入虚无主义,对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信仰逐渐弱化。20世纪80年代党员、干部及群众在精神文化领域出现的污染问题,以及文艺界、理论界对历史进行歪曲、对党和社会主义进行丑化的错误思想与言行,是严重脱离党的领导、否认党的历史的极端表现。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史教育呈同线并行趋势,其根本目的都旨在结束精神文明领域及历史领域的混乱局面。

(四)外来错误思潮涌入,意识形态建设亟待加强

在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时期,改革的方向问题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一个方向是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另一个方向则是以方励之为代表的走资产阶级“自由”与“民主”的道路。境外敌对势力抓住我党和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重大问题存在认识模糊的局面,与国内反党反社会主义势力相勾结,对我国的理论、学术加以资本主义政治化的舆论指引,将西方自由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强势话语转化为对我国、我党及人民群众进行政治渗透的意识形态。20世纪80年代中期,境外敌对势力联合国内反动势力拉拢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有计划地利用学生团体在全国组织游行示威,借助舆论力量在社会领域极力渲染对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的愤懑情绪,从而达到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目的。在外来错误思潮的侵蚀下,少数党员、干部及群众的政治意识发生转移,政治立场也逐渐动摇,其对贯彻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受到弱化,甚至严重削弱我党的执政基础。西方部分国家借助理论学习、文化研讨等活动向我党和人民群众传输资本主义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阵地对我党进行层层渗透,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国内意识形态领域陷入混乱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我党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外来错误思潮的涌入,重视对意识形态阵地的占领,以党史教育为切入点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治理舆论环境、整顿舆论秩序、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对党和人民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

二、改革开放初期党史教育的发展脉络

改革开放初期党史教育以党的历史为主要学习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党史教育开展的思想路线。在这一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我党和人民群众以正确的历史观审视党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逐渐达成党和人民群众在思想认识上的一致性,并推动党史教育实现由起步阶段、深化阶段向总结阶段的动态发展。

(一)党史教育恢复与重建阶段(1978—1982年):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党史教育的恢复与重建阶段是指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初期党史教育的起点,自此党史教育走上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的全新道路。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党史教育的思想路线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虽然会议讨论的主题不直接涉及党史教育,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对党史教育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指导意义,极大地推动了党史教育阵线的拨乱反正、整顿恢复和改革、发展,统一了党和人民群众在党史领域内的认识,确立了新时期党史教育的思想指导和根本遵循,也标志着新时期党史教育开始步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在这一时期,党史教育有了正确的思想路线的指导,走上了实事求是的发展路线。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加之党史教育前期的断层现象,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也有待更新,党史教育的实效性还有待加强。

2.《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为党史宣传提供指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宣传部明确新时期党史教育的宣传职能,组织和检查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开展党史教育的理论学习,以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总结理论宣传战线的基本经验教训和研究全党工作重心转移之后理论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3]461,锻造一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善于思考问题、敢于发表创见的党史宣传队伍。1980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以下简称《指示》),明确指出报刊或出版社对革命时期重要任务和重要历史问题的宣传应坚持实事求是、不夸大的标准,并严格管理已故领导人和革命先烈及革命历史的纪念设施[4]45,奠定了改革开放初期党史教育工作的宣传基调。各类党报党刊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并严格遵循《指示》对党史教育的宣传工作的规定,成为这一时期党史教育的重要舆论阵地和渠道。

3.成立党史研究相关机构

1980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党史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的通知》,在党史委员会领导下的党史编审委员会成立。随后党史研究室和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也相继成立,在此期间各类党史研究机构和党史研究人员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为中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国史、党史的研究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统一,与党校、学校、宣传部门建立业务联系,为全党学习党史提供了政治性强、学术性高的党史基本著作,进而党史教育研究得以向专业化发展。1982年2月,党中央决定在中央书记处下设党史工作小组,中央党史委员会、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中央党史工作小组三级领导党史工作机制正式形成。党史研究相关机构及其研究队伍的成立推动了党史资料的征集和编纂工作,强化了党史研究和宣传力度[5],为全国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4.对党的历史问题及毛泽东同志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学习党史的重要性。1981年3月,为进一步落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看应当搞学习运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这个学习必须联系中国革命的历史。”[6]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总结,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发展。正确认识党的历史问题、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成为新时期党史教育的转折点。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党史教育以解放事实、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党的历史学习,并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为重点。在这一阶段,党中央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对党的历史进行深刻总结,高度肯定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取得的历史成就,正视党在历史进程中的失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党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实际问题。以党的光辉历史来教育民众,并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出的历史功绩,不回避地指出毛泽东同志由于个人因素在晚年所作出的错误决定。在党史研究和党史教育宣传上,出台明文规定,加强对历史宣传的督查与引导,做到不夸张历史人物与事件、不对个人进行热切崇拜,以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宣传方针对广大文艺工作者作出要求。在政治工作与党史教育中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使党和人民群众实现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并将全国力量凝聚到经济建设上面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同时,这一时期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党史学科建设提供助力,“中共党史”成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形成了以中共党史为主干、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主题相贯通、历史与理论良性互动的课程体系。各类党史研究机构逐渐健全,党史研究的条件也得到极大保障,各级党组织成立党史工作部门,党史研究室和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部门在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中取得极大成就。党校、高校、中学、小学、职业技术学院、军事院校、干部学校等都普遍开设有关党史教育的课程。经过4年的恢复建设,改革开放初期的党史教育取得一定进展,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工作提供了思想上的有力支持。

(二)党史教育改革与深化阶段(1982—1992年):与时俱进,开放创新

党史教育改革与深化阶段是指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的结束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的时期。经过改革开放初期的纠正与重建,党史教育活动逐渐步入正轨。这一时期除了开展党内的党史教育外,中共中央也日渐重视人民群众的党史教育。

1.党的十二大提出深入党史的学习

于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明确指出:“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首先是干部和青年中,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加强祖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的教育,加强党的纲领、党的历史和党的革命传统的教育。”[7]26而在这一时期,党中央多次提出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1]367。开展党史教育自然成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全国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文明礼貌月”等一系列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为这一时期的党史教育活动塑造了高素质、有理想、有信念的宣传队伍。在谋求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精神文明的建设落后于物质文明的建设,必将使我党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发展中缺乏精神动力。实现党员、干部和群众在精神文明层面的提高是这一时期对党史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

2.“85”方案将“中共党史”纳入《中国革命史》课程

1985年起,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也逐渐实现改革和深化,《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明确高校思政课程应对学生“进行以中国革命史为中心的历史教育”,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7年3月和10月分别发布文件,就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教育课的课程设置作出部署[8],正式提出“85”方案,例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中将“中共党史”纳入《中国革命史》,并要求在中国各高校普遍开设[9]。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思想理论层面出现消极因素,1985至1986年期间少数有心人士对学生群体进行恶意煽动,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开展党史教育对学生群体思想引领的重要性,党史教育对此也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学生群体是我党事业的未来接班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积极、正面的党史教育及观点引导,极易受到外来错误思潮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我党已深刻认识到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点是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任务。

3.党中央明确学校党史教育的原则和重点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对青年进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教育,多次发出“要学点历史”的号召,提出要用中国自身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教育、引导青年[10]181。基于市场经济的多元性和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和民众在思想上的冲击,党中央进一步强调新时期的学校党史教育要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重点,对干部、军队、教师、学生、企业、农民群众等进行全面、多层次的党史教育,并让对国内外情况有实际了解的学者和干部在论坛等平台进行有关党的历史的讲演,提高师生对党的历史的思想认识水平。

4.以开放的研究视角切入党史教育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11]272党中央的“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党史教育的根本思想遵循,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党史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吸取党史最新研究成果,积极关注国内外在现实环境和思想领域发生的新变化。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党史教育也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对有关海外的中共党史的研究也进行了搜集、整理与翻译工作,为国内的党史教育事业提供新的视角和切入点。

从党的十二大到“南方谈话”这一时期是党史教育的改革和深化阶段。党对新时期党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初期的党史教育重视知识与人才,以高度的教育自觉和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党史教育,做到“三个面向”,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作为党史教育的鲜明旗帜,并充分借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提升党和人民群众党史信念的积极作用,以改革和开放作为推进党史教育的动力,使党史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一阶段,我党将党史教育工作的实践开展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要求相统一,进一步展开了对各条阵线的党史教育进行改革和深化,形成了新时期党史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教育体系。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同时也标志着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群众开展党史教育活动的事业实现巨大飞跃。至此,改革开放初期党史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同时迎来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阶段。

三、改革开放初期党史教育的现实启示

改革开放初期的党史教育端正了党的思想路线,将党和人民群众团结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来,为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在历史的新时期开展党史教育对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历史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初期党史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的经验及做法对新时代开展党史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作用。

(一)实事求是:确立党史教育开展原则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在思想解放层面所开展的运动也成为这一时期党史教育的起点。我党历来都重视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党史教育在重建、恢复、改革与深化中所依靠的法宝。例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11]382改革开放初期,在党史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党以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对思想进行解放,破除僵化、迷信的思想,运用党的指导思想研究新时期党史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解决党史教育曾经出现思想混乱问题,同时将党史教育的开展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统一。

在这一时期的党史教育中,党中央发布《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关于成立中央党史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的通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系列文件,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总结和评价党的事业开展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构建党史研究机构,推动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党的历史向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的趋势发展,为改革开放初期的党史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政治态度,才能引导我党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统一全党思想[12]。在新时代,开展党史教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注重研究新时代党史教育开展的具体情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实际出发,对党史教育进行创造性发展。

(二)历史思维:推动党史教育开辟未来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是为了对党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从而统一党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现党史教育向未来推进。改革开放初期,党史教育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具体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对我党的历史进行客观、公正的总结与评价,同时将党的历史置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对比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在新的历史时期,厘清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史教育的冲击,探索党史教育发展的前进规律,在大历史观的贯彻下推动党史教育走向新时代。在任何时候,开展党史教育都必须坚持历史思维。

西方文化传统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衍生出历史虚无主义,内含西方特殊的政治目的。西方国家、所谓“有心人士”假借“学术探究”、“历史反思”来否定我党的历史、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实质在于试图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制造思想混乱和内部分歧,割裂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中国改革走上改旗易帜、改变道路、改变制度、改变方向的邪路[13]。改革开放初期,我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开展党史教育[14]。在新时代,我党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党史教育紧密结合。目前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全国有序开展,必须明确没有党的历史便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四个自信”是在我党带领人民群众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这既是对以往党的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同时也昭示了新时代新征程我党的使命任务,民族的自信在我党带领人民对政治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选择与发展中得以夯实。贯彻历史思维,在党史教育中让党史回归反思[15],使得对党的历史的自信、自觉成为对“四个自信”的具体展开,同时也成为新时代党史教育的实践遵循。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史教育除了重点针对党员、干部外,还应加强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党史教育。新时代加强青少年的党史教育不仅是学习党在百年历程中的奋斗史,更是将青少年与我党当下与未来的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党史中蕴含的精神财富将由新时代的青少年继承、发扬。

(三)舆论优化:改善党史教育现实场域

改革开放初期,党史教育面临来自国内所谓“知识分子”诋毁党的历史、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国际敌对势力所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认识到党史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性,随后在全国迅速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此与资产阶级自由化作斗争。新时代,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党史教育出现虚拟场域。目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屡次在社交媒体、公众平台等虚拟场域发表误导、虚假言论。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能够化解人民群众的消极、恐惧情绪,同时为新时代党史教育提供思想动力;相反,带有负面性质的社会舆论不但会将群众的消极情绪无限扩大,甚至会对党史教育现实场域的建构及对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造成严重冲击。

新时代开展党史教育要深刻认识到舆论阵地占领工作的迫切性,化被动反击为主动出击,在党史教育中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了解新时代我国在全球治理事业中作出的卓越贡献,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在社会层面加强对党史发展历程中历史人物、典型事件的宣传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新时代的精神传承,激发社会正能量,着力增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16]。同时要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督与管理,及时公开全国党史教育的最新进展。动态分析党员、干部及群众的认知特点以及认知模式,及时占据网络舆论宣传阵地,紧扣新时代党史教育阵线成员对网络信息语言的易受性特征,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对党员、干部及群众进行接地气、鲜活的党史教育,推进党史教育新征程[17]。

(四)政治引导:强化党史教育政治信仰

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发布系列文件从中央和地方政策两个方面对新时期党史教育工作的开展原则、指导思想、基本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讲好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贡献为这一时期党史教育的主题[18],从而推动党史教育顺利进行。可见,在政治层面的引导可对党史教育产生广泛的积极作用。在新时代进行党史教育,要使党员、干部、群众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政治保障,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的可靠制度保障。在百年交汇的复杂局势下,在党史教育中加强政治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充分运用党史教育的理论价值,深化责任担当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提升自身政治认同,引导其以科学态度理性看待历史事件[19],为其提供参与我国政治生活的基本途径。其次,要建构有效的政治实践平台,让党员、干部及群众在生动、真实的党史教育实践中充分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加深对我党政治方针、路线、政策的认识,跟随党的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初心不动摇。在新时代的党史教育中,要充分构建党内党史教育与群众党史教育两条阵线,为从多层次阵线开展党史教育提供政治参与平台,在政治参与中强化阵线成员的政治责任担当意识,提升政治参与的政治责任担当能力。最后,在党史教育事业开展过程中注重培养党员、干部及群众对“四个自信”的坚定,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强化其对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进一步帮助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认清国家的前进方向和初心使命,以此加强党中央的权威,同时深刻认识到新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历史责任与担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主体能量。

改革开放初期的党史教育经历了恢复重建与改革深化的发展阶段,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员、干部及群众所开展的一场统一思想的教育活动,体现了为拨乱反正服务和为改革开放服务的政治功能与社会功能[20],巩固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权威,为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夯实了思想基础。这一时期的党史教育处于百年党史教育的承上启下阶段,对新时代开展党史教育有深刻的现实启示作用。因此,在新时代要贯彻大历史观,总结改革开放初期党史教育的经验教训,开启新时代党史教育的新篇章,以党的历史教育人民,培养正确的党史观,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21],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团结到党的现代化事业建设中来。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党史群众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多让群众咧嘴笑
党史上的今天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