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才,李安琪
(湖南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岳阳 414006)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创新创业能力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为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业输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各高校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学科特点,强化符合新时代背景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其创业能力,将就业的挑战转化为机遇。
创新创业中既包含了创新,也包含了创业。创新是指通过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不同的见解,或有别于常人思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经济基础,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从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出发,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通过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获得更大的收益。
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其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更加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融合发展,从而获得“1+1>2”的效果。尚大军认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从事创新创业活动中大学生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1]。张彦认为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业能力[2]。孙文琦等人认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紧跟市场发展并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3]。卢东祥等人认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在合作学习以及具体实践中不断提升的[4]。王洪才认为创新创业能力实质上是人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展现,反映了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5]。
随着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成为当前的主流产业,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但是,长期以来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旅游业的人才需求一直处于供需不平衡的状态。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教学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求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知识,识别创新创业机遇,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成为旅游企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在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建立旅游管理研究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有利于解决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在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不足,深化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改革[5]。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旨在为国家培养高级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以解决旅游业日益发展与旅游专业人才短缺的矛盾。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要求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并与企业对接进行实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学校将旅游景区、度假酒店等作为实习单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树立正确的旅游职业道德观念。在培养期间,学校和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指导,达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学校“理论学习+专业实践”的培养模式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较强的综合能力,达到现代旅游业高端专业人才的标准[6]。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社会发展的动力。研究生就业创业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提高研究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推动旅游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开发旅游新产品的活力源泉。因此,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就业难题,增加旅游人才市场供给[7]。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创新创业能力是需要一定理论作为支撑的。目前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只有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而且开设课程较为单一,无法充分体现创新创业课程特色,也无法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仍在学习传统的团队旅游、景区景点等点状或块状内容,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创新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忽视了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部分高校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课程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导致研究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不扎实,与专业知识融合不深,欠缺创新创业能力[8]。
创新创业的培养要求当代研究生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但现今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学术研究,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旅游企业的合作更多流于形式,缺乏沟通联系,难以保证研究生真正参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很多校企合作实习单位把实习学生当作是辅助劳动力,实习的工作内容与旅游管理专业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只是进行简单的重复性工作,没有起到提高实践技能的作用。学校在进行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的时候没有与校企合作单位沟通交流,以至于研究生的实习工作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创新创业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9]。
服务于旅游业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研究生培养需要“双师双能型”教师,既具有创新化的视野和理念,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但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专业课教师多数是国内高校毕业的博士以及博士后,且大多数从事学术研究;创新创业课程授课人员以行政管理人员为主,不具备创业实践经历,导致研究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理解不深刻[10]。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上,缺乏“双师型”教师,使得研究生缺少专业与创新创业融合的意识,因而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1]。
各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注重旅游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完善创新创业知识理论体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更好地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相融合。同时为了夯实研究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分别开设创新创业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计入学分管理。在创新创业案例选取上,建议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旅游行业优秀人才和有经验的创业指导教师共同选取,案例要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和适用性[12]。
为更好践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理论+实践”的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高校需要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共同构建和谐良好的合作关系。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合作企业在研究生进行社会实践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安排研究生的实习岗位,拓宽研究生的眼界和思维,有利于高素质、专业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的实习时间更加科学合理,实习实训基地更加专业,实现了从专业知识到实际工作的顺利过渡,锻炼了研究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其创新创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13]。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双师型”教师,为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打造“双师型”教师。首先,让专业课教师参加创新创业课程方面的讲座,跟随学校去旅游企业参观考察,假期去旅游企业挂职锻炼,与校内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沟通学习,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其次,可以通过引进的方式,一方面邀请旅游行业的成功人士教授实践课程,另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创新创业培训师教授理论课程,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14]。最后,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类相关的赛事、活动和项目,像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立项[15]、“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三创”竞赛等,通过指导项目活动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16]。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旅游业作为当今的重要产业之一,在飞速发展。为满足旅游业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对研究生展开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其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能够面对未来的挑战,把握机遇,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